当前位置:首页 > 海南 > 教育资讯

立足未来看2022年教育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的今天,就是中国经济的明天。”曾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的钱颖一教授如此解释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21年,我国GDP收入达114万亿,教育部收入预算接近5万亿元。与此同时,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为2亿8千万(其中,0-14岁的总人口约为2亿5千万)。

面对近3亿的未成年人,教育行业需求庞大。其中,婴幼儿托育将有2000亿的市场规模,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有6045亿的市场规模;据多鲸教育研究院2022年1月发布的《2022中国职业教育行业报告》预测,2022年,我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需求,2022年有哪些教育行业的风口和趋势呢?

孩子是家庭的投资重点

2022年1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其中提到,人口总量方面虽有所增长,但中国人口净增长只有48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仅0.34‰,低于日本。

如今,很多年轻人不敢生育孩子,一方面是经济压力增大,另一方面是没有合适的托育服务。目前,托育市场有2000亿的市场需求,还属于蓝海市场。

“临近春节,家里请的阿姨要回老家过年,我又开始发愁找谁带娃!”北京严女士最盼的是单位有个托儿所,可以工作带娃两不误,既省心又省钱!

此前,北京市“两会”释放的“将积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出台政策支持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的消息,让很多与严女士一样的职场妈妈开心不已。

长期以来,托育问题一直困扰着职场父母,没时间带娃甚至成为很多职场父母对生二孩、三孩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曾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目前,我国约有4200万0-3岁的婴幼儿,其中1/3有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托育供给和需求的缺口还很大。与此同时,截至2021年6月底,还有1万多家机构正在积极申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托育机构备案。

此前,“幼有所育”被当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和国民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人们更期待“幼有善育”。

经济发展和教育质量相互促进。

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下,中国经济逆势增长,GDP达114万亿,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达65.4%,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0.7%,其中,教育投资增长11.7%。

对于教育领域而言,这意味着什么?它会如何推动教育产业发展?教育产业将迎来哪些机会?

托育风口再起

“幼有所育”上升为“幼有善育”

“拿起工作放不下你,放下工作养不活你”道出了很多年轻父母的无奈。生了二孩没人帮忙带,送进托育机构费用又太高,令很多职场人止步于“生一个就够了”。

中国人口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表示,解决好托育问题,就是抓住了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牛鼻子”。

2021年7月,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易飞把一岁三个月大的二宝送进了家附近的一家托育机构,恢复了职场人身份。不过,每月6000元的托育费不仅令她有点吃不消,也让同事感慨还不如自己辞职带娃。

2021年10月,家住在江苏昆山的曹女士把两岁多的双胞胎女儿送到当地的普惠托育机构,该机构有国家政策的补贴,价格也实现了普惠,每人每月仅缴费1500元。

当地托育园的园长刘文兰说:“很多家长来询问,给我们留资料的将近70名,我们最后只筛选出了20名小朋友。”

“如果这种普惠托育园能在全国更多的地方普及,愿意生三孩的估计会多不少。”易飞羡慕地说。

未来网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地方普惠园区托位的需求远大于供给。

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曾表示:“到2025年,整个托位数要达到600万个,现在大概是200万个,缺口有400万个。”

图片源自中投产业研究院

2019年10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指出:2020年,中央下发10亿元托育普惠专项补贴,成功拉动10万个托位供需,主要支持综合性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

对此,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丛中笑向未来网记者表示,政府的目是纾困,解决年轻父母生育后没人帮忙带孩子的后顾之忧,鼓励落实三孩政策。

“十四五”规划纲要对解决育儿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量化托育的发展空间和规模,即到2025年,由千人1.8提升到千人4.5托位;支持150个城市利用社会力量发展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新增示范性普惠托位50万个以上。

需求增加与供给不足的矛盾让托育行业被推上了风口。不仅新注册机构量大增,一些原本与托育赛道没有交集的企业开始布局托育行业。例如,2020年科大讯飞成立子公司——安徽飞飞婴幼儿托育服务有限公司,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托育服务。

企查查统计显示,2019年,全国托育相关的企业注册数量为3783家,而到了2020年,这一数据“井喷”式增长,超过13000家。

与此同时,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也纷纷布局托育赛道。

新东方、好未来等教培机构巨头进军托育市场。新东方曾投资社区日托早教品牌多乐小熊;好未来成立彼芯托育服务有限公司,拓展业务边界。

而且,融资方面的好消息也不断。广证恒生证券研报显示,2019年早教托育领域,线下机构完成投融资15起,累计融资4.5亿元。包括积木宝贝、MoreCare茂楷、小马快跑等14家机构。

2020年,主营0-3岁婴幼智慧托育的“佳诺教育”获得Pre-A轮融资;连锁托育园品牌“好姑姑”拿到了来自卓越集团1亿元的战略融资。

2021年,还曝出了行业单次披露最大融资金额纪录。早幼教产业链综合教育集团“运动宝贝Gymbaby Group”旗下婴幼托育机构“MOMYHOME 睦米日托”宣布完成A轮亿级人民币融资。

资本的进入让这一赛道渐趋火热。2021年,全国托育相关企业注册量超过15924家。如今,全国共有关键词为“托育”的现存企业四万多家。

2020年,妙树托育中心获批北京市(首都)托育服务第一张营业执照。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托育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带娃问题,更事关一个国家下一代的养育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基所在。

实现“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眼下最迫切的问题是补上国内托育人才的缺口。

北京市学前儿童保教工作者协会理事长张卫光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已在大力发展托育服务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积极推动托育人才培养、职业教育、本科教育阶段的学科建设,接下来,托育人才的培养需要社会、资本等各类主体积极投入托育行业。

学科培训迎来最严监管

行业巨头转型素质教育求生

2021年前半年,中小学生常常是出了校门,就进了校外培训班的大门,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小眼镜、小胖墩越来越多,健康问题堪忧。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多次提交相关建议,呼吁为孩子减负。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等。

2021年教育行业的“双减政策”带来了很大的利好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家长以前可能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现如今也同样关注素质教育了。

在GDP114万亿元数字背后,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达65.4%,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0.7%,其中,教育投资增长11.7%。

“一方面,2021年,国家在教育领域有接近5万亿的财政投入;另一方面,来自社会领域的投资及家长支付的教育成本也对教育领域的消费做出了较大贡献。人均GDP1.25万美元,超过世界人均水平。收入提高的家长在子女教育上不遗余力,更愿意投资教育。”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蔡昌向未来网记者表示,毫无疑问,这些都给了教育发展向好的机会。

一石激起千层浪,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迎来史无前例大变革。新东方、好未来、高途教育、学大教育、网易有道五家上市教育公司纷纷宣布终止内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业务。借助新冠肺炎疫情超常速发展的在线教育也迎来拐点——开始撤离。

用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话说,这意味着教培时代的结束。

各家学科类培训机构使出浑身解数,谋求转型新生的机会。因与K12用户群体重合度较高,素质教育赛道成为众多机构首选的“救命稻草”。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为5050亿元,市场规模增速将达到55.8%。

2021年6月24日,好未来旗下少儿英语品牌“励步英语”正式更名为“励步”,推出线下学习空间及素质教育产品,包括口才、美育、书法、益智、棋道等。

去年9月1日,好未来旗下线下学科培训品牌学而思培优宣布正式推出素质教育品牌——学而思素养中心,内容涵盖科学、编程、益智、故事、传统文化、美育等。

新东方也不例外,并且动作频频。北京新东方宣布成立北京新东方素质成长中心,下设艺术创作学院、语商素养学院、自然科创空间站等板块;新东方在武汉、唐山等地成立新公司,开展校外托管、临时看护服务;厦门新东方宣布推出街舞课程“新东方i街舞”,专为6-12岁孩子打造。

速度最快的是猿辅导。

“双减”政策官宣后第四天,猿辅导上线了一款STEAM科学教育产品“南瓜科学”。

作业帮上线小鹿编程、小鹿美术、小鹿学习力等素养类产品,围绕科学、艺术、语言能力及逻辑思维等方向布局。

昂立教育一位高管表示,这些素质类的项目内容和孩子们的知识结构相关,但目的不是为了应试和分数,而是提高其动手能力,开拓思维。

3900亿职教市场迎来“春天”

它不只培养蓝领,也培养白领

其实,作为家长,倾尽全力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初心只是为了孩子长大后能够找份好工作,成为教师、律师、医生、科学家……

尽管我国每年有上千万大学生毕业,然而,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归根结底,教育培养的人要服务社会,市场需求才是真正的行业趋势。

目前,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速度不断加快,我国整体产业结构陆续向数字化转型。未来几年,新技术人才将面临近千万级别的缺口。以制造业为例,预计2020–2025年,中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新材料、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领域的人才缺口巨大。

蔡昌解释说,一方面,中国企业越来越务实,科技企业需要更多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有些工作不需要懂复杂原理的高学历人才,只需要拥有操作技能即可。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在底层的运用很简单,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就够用了。例如,数据分析师学会了底层的统计方法与模型,金融、保险、教育、律师等各产业的数据分析都可以做。

晟泰教育投资集团副总裁陈炜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职教的“春天”已经到来。2021年,洞悉产业发展动态的他们与山东省国资委下属的水发集团合作,设立了职业教育投资和业务运营平台,并通过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投资控股了IT信息类排名前三的机构阿尼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达到2689亿元,同比增长13.3%;市场规模预计未来三年保持13%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在2022年突破3900亿元。

“双减”政策落地之后,不仅新东方、好未来、高途、学大教育等教培行业巨头均在转型中瞄准了职业教育赛道,不少资本也跨界布局或加码职业教育。

据悉,华为、360、京东等龙头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产业学院,攻克手表机芯零件、高速精密级进模具等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

近日,港股上市公司博骏教育拟以3.09亿人民币收购两家职业教育机构51%的股权;中公教育也宣布成立职教事业部,与全国多所高校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数字经济学院等。

IT桔子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职业教育领域共发生21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创下新高,达到62.1亿元。相比2020年上半年,职业教育领域融资事件的增速为36%,融资额增速达到450%。

中国就业促进会资深专家陈宇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正在教育领域之外的广阔天地迅速展开,这是可喜的大好现象。”

职业教育的机会很大,培养专业化人才,满足社会分工比较细的要求,这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蔡昌如是说。

社会观念需要从“职业教育不如普通教育”转向“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传智教育董事长黎活明表示,职业教育不只培养蓝领,也培养白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