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资助今年参加高考
且被本科院校录取的困难家庭学生
河北省继续开展
“福彩献真情、爱心助学子”
大型公益活动
全省福彩系统计划投入1200万元公益金
资助河北省各地困难家庭学生
经过筛选,符合条件的贫困学子
将获得5000元的资助
近日,燕都融媒体记者走访了
沧州两位受助学子冯金宇、刘亚琳
听一听她们的励志故事
冯金宇:生活就像一面镜子 你要对它笑
高校开学的日子日益临近,已经打工一个多月的冯金宇,结束了他的“临时工作”,开始准备大学开学的相关事宜。这个性格独立的大男孩,决定独自到校报到。
对于石家庄这座从未来过的城市,冯金宇说,自己能搞定的事情,不麻烦父母。自从父亲2008年因病视网膜脱落,母亲独自撑起一个家的十三年间,冯金宇懂得了很多很多。今年高考他以527分的成绩,被河北科技大学录取。“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冯金宇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人生格言,所以他选择了“对生活笑”。
十三年间 母亲一人撑起整个家
冯金宇的家,位于沧县薛官屯乡杨官屯村,一个不到三百户人家的村子。因父亲患先天性近视,在视网膜脱落之前,也只得在村里以经营小卖铺勉强度日。2008年8月10日,冯金宇还不满七岁,他的父亲因先天性近视导致双眼视网膜脱落,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也没有了任何经济来源。家里两亩多的农田以及一家三口的生计,全然落在了冯金宇的母亲一人肩上。照顾失去视力的爱人,养育逐渐成长的儿子,冯金宇的母亲在这十三年里,四处打工,艰难地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
作为建档立卡脱贫户,冯金宇全家也同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加之母亲打工的微薄收入,这个经济拮据但团圆的小家庭,日子清苦但也有着快乐。
“父母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冯金宇告诉记者,父母的勤恳、乐观、坚强,给予了他坚定求学的力量,“他们让我懂得只有读书,只有努力读书,才能走出自己的小生活圈。”所以,秉着“努力读书,走出自己生活圈”的信念,从家里附近的天狮民族小学,升入天狮民族中学,然后以中考535分的成绩就读沧县中学。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冯金宇告诉记者,这是他最喜欢的人生格言,作为全家唯一的希望,他明白自己所担负的责任。
高考查分当天,冯金宇高兴极了,因为他觉得,生活对他“笑”了。
善于规划爱思考
没有条件上辅导班,父母也难以辅导自己的功课。冯金宇的课业学习,只得依靠课堂上的学习和自己课下的思考。
“我一直不算是很聪敏的那种学生。”冯金宇对自己有很清醒、理智的认识。初中走读,高中住宿,求学以来,冯金宇唯一的学习方法就是课前认真预习,上课时集中听讲。“课堂才是学习的主阵地!”冯金宇说,高效学习才是法宝,“按照老师的节奏进行学习,及时高效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除此之外,冯金宇还有自己的“学习秘籍”——勤思考,多问为什么。冯金宇明确地认为“学习是自己的”,所以他在课业的总结归纳上也格外用心,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总结错题,归纳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正是这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冯金宇在这个假期,利用打工之余,考过了机动车驾驶证的三门考试。“学习都是相通的,还是想找机会多掌握一些技能,步入大学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冯金宇说。
在采访过程中,冯金宇的言语并不多,但是在学习和生活中,他总是能进行一番规划,对自己的内心诉求有着清晰的认知。
开学计划自己报到
“高中是寄宿学校,每个月生活费只有三百五六十元钱。”冯金宇说,为了不超支且满足住宿时的花费,他一天三餐的伙食费用不会超过12元。高考后的一段时间,冯金宇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工厂搬卸货物,一天几十元的收入,虽然不能很大改善家里的困境,但是他希望能尽力分担一些母亲的压力。此次得到燕赵都市报·福彩助学的帮助,冯金宇十分意外和感恩,他说,“外界的温暖更加激发了我前行的勇气!”
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冯金宇充满了期待。“虽然没有到过石家庄,但是开学到校报到的话,自己还是能够搞定的。”性格独立自主的冯金宇说,尽管沧州距离石家庄不算太远,但还是不想让父母舟车劳顿。
对于未来的大学生活,冯金宇也有着明确的规划,“一定要考研究生的。”他认为,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读更多的书,往更高层次走一走。
8月4日,冯金宇收到了河北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全家人欣喜至极,他的母亲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张录取通知书的照片,没有任何配文,只有一个“爱心”的表情。或许,这就是冯金宇对母亲最大的慰藉。
刘亚琳:母亲的期望一直不敢辜负
2021年的高考已经过去70多天。对于刚刚年满18周岁的刘亚琳,也已经打工了70多天。弟弟身患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因病去世。近些年,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已经五十多岁的母亲身上。对于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高考结束或许就意味着要立即成长为家庭的支柱。
在这青春烂漫的年纪,现实生活或许有些残酷,但刘亚琳坚信“越努力,越幸运”。作为物理类考生,刘亚琳今年取得了高考成绩587分的成绩。或许这就是拼搏给她的回报,而她为理想拼搏了13年。
幸福家庭屡遭变故
刘亚琳的家位于沧州市东光县连镇镇高庄村。在她儿时的记忆里,父母成日忙于农务。家里六亩多农田,虽然生活不算十分富裕,但是一家三口的生活温馨而幸福。2008年,年满五岁的刘亚琳迎来了她的弟弟。当全家人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之时,六个月后,这个孩子被诊断为唐氏综合征。对于这种治疗费用高、康复训练时间长的病症,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如遭晴天霹雳。时隔十三年,那段时间的记忆已经模糊,但刘亚琳记得,“那时家里的氛围有些压抑”。
十三年里,因生活一直无法自理,弟弟身边总是需要人照顾。这个繁复而又沉重的任务就落在了母亲的肩上。父亲的收入就成为家里经济的唯一来源。屋漏偏逢连阴雨。2018年,因常年辛苦劳作,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父亲被查出身患肝癌,已是晚期。
那时,刘亚琳正上初三,在沧州家长群中口碑颇好的沧州八中就读。“初三学习十分紧张,一个月放假一次”。对于父亲身患重病的凶险,家里人瞒着准备中考的刘亚琳。而刚15岁的刘亚琳只知道父亲生病需要做手术,她认为“手术了,爸爸就会好起来”。但每个月放假回家的时候,看到床上的父亲日益苍老,她的感觉变了,直至有一次看到已经病危的父亲,她的心立刻紧张难过了起来。一年后,刘亚琳的父亲去世。从此,一家四口团圆的日子被彻底打破。回忆初三备考的那一年,刘亚琳说,每每想起父亲,内心总是止不住地难过。生活的重大变故没有击倒这个坚强乐观的姑娘,那年中考,她以626分优异成绩,考取沧州最好的高中——沧州一中,进入“北大班”开始高中生活。
依靠补贴完成高中学业
“当上帝关上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这句话似乎说的就是刘亚琳。尽管家庭屡遭变故,但她乐观求学的心一直没变。
“高中时,学校免去了我的学费、住宿费,还给我申请了各种补贴。”刘亚琳说,国家的助学政策、学校的减免政策和社会上的各种资助,着实减轻了家里很大的负担。全家作为低保户,高中三年的学校生活,刘亚琳一直勤俭,“每个月生活费400元,跟同学一起去食堂和超市的时候,都会犹豫,非必要的不能买。”
面对高三繁重的课业压力,刘亚琳每每“学不下去”时,都会想到独自撑起整个家的母亲,“不好好学习,就会觉得愧疚”。她知道,无论是父亲病重时还是父亲去世后,母亲是一直鼓励她认真读书的那个人。她也明白,对于坚定地支持她读书的决定背后,母亲一直独自顶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在她的小小内心里,刘亚琳充满对母亲的感激,也一直在努力向母亲证明,证明她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刘亚琳作为物理类考生,以高考成绩587分的好成绩,被山东师范大学录取。被问及查分当晚知晓这个分数后,有没有很激动?刘亚琳说,其实有些失落,“感觉不如平时发挥得好。”在填报志愿期间,刘亚琳曾犹豫要不要复读。但考虑家里的条件,她选择了放弃。
求学的十二年里,刘亚琳遇到了很多帮助过她的老师。正是这些有益的影响,坚定了她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喜欢理科的逻辑性,喜欢物理实验的趣味性。”这个看似柔柔弱弱的小姑娘,秉着内心的喜好,坚定地选择了物理专业,并且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有了一番规划,“到了大学还是要好好学习,克服自己‘社恐’的问题,多历练,也为自己以后的教师生涯做铺垫。”刘亚琳说,她想读研,想得到更高的提升,不仅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要继续担负家庭的责任。
为正能量少年们
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