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 > 教育资讯

不公布考试成绩、不排名, 会有什么结果? 日本: 我都替你们试过了

放假期间,衡水中学依然要求学生们按照网课作息学习。

并且保持“朝六晚十”。

而且学习的时候,还得打开摄像头和麦克风,随时备查。

要是有学生不认真学习的话,那就连家长一起受罚。

相当于“在线请家长”。

这种经历,其实我是体验过的。

只不过不是在学生时代,而是在去年年初在家办公的时候。

怎么描述那种感觉呢…

“含蓄”点说的话,就是让人分分钟就能心态炸裂,站起身来就想原地辞职。

于是乎,就有学生把学校告到了教育部门。

事情在网上传开后,不用想都能知道,衡水中学肯定又得“乘风破浪”了。

毕竟在平时没事的时候,就有不少人纯凭想象地去“妖魔化”他们。

以至于没去过衡中的人,恐怕还以为学校的四周,是拿高压电网给封着的。

这要是再“摊上事”了,还不得吵翻了天?

果然,“考试机器”的那套说法,瞬间又被换着花样说了若干遍。

捎带着,还把“应试教育”也带下了水。

我当然能理解那位告学校的学生,究竟有多反感这种学习方式。

但在线学习和在线工作还不一样。

在线工作,意味着“摸鱼”的日常将不复存在,你必须得比平时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行。

而在线学习,只是换了个学习场景而已,如果能和平时一样精力高度集中的话,其实影响并不算太大。

但是应试化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真的就是伤害吗?

我想减负减了40多年的日本,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提到日本,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质量上乘的电子产品,或者是“一年一个诺贝尔奖”。

总之,科技高度发达。

我当然承认,坚实的基础教育是支撑科技的基石,但不得不提的是,日本在战后的快速复苏,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着美国的扶持。

当然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今天先不展开聊。

就说日本复苏后,他们的教育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战前,那些只有靠寒窗苦读改变命运的人,正好到了自己当父母的年龄。

但也许是好日子过得太久了,也许是被美国教育的以偏概全带歪了。

他们不仅不愿让自己的孩子砥砺求学,反而开始对应试教育大加抨击。

“考试地狱”、“高分低能”、“能力大于学历”…

这些一提到衡水中学就能让人自动“扩展联想”到的词汇,其实早在1976年之前,就被日本的家长和教育专家声泪俱下地痛斥过了。

重压之下,主管教育的日本文部省只能妥协。

而减少学时,减少内容,降低难度,不公布分数和排名,也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逐步落实到了全国。

从措施来看,这和如今我们的减负几乎如出一辙。

而看上去,似乎也是你好我大家好。

但是“享受”到这种教育的平成一代,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爆棚。

反而是在低压甚至无压的学习环境下,开始沉溺于动漫和游戏的虚拟世界。

久而久之,年轻人变得不愿再去面对自然世界,只关心自己周围半径三米之内的事。

被发掘的天性,充分展现了动物追求安逸的本能。

被放飞的思想,完全展示了大脑追求放松的本质。

就连招募兵员的海报,都变成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舰娘”。

要是昭和年间的那帮人知道了的话,我估计他们的棺材板儿,可能都要压不住了吧。

盲目减负的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的。

但潜移默化的变化,才是最难扭转的困局。

“平成废柴”们的失败,已经难以挽回,而“令和猛男”们借着“前辈”们后劲的表演,也才刚刚开始。

尽管连续教废了两代人之后,日本在2016年决定重新给教育“增负”。

但是好日子过惯了的平成一代们,又将给教育部门施加多大的压力呢?

日本减负的失败,看上去好像令人感到“舒适”。

但相似的情况,其实正在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上。

素质教育成为主流声音后,“理论全靠想”的教育新理念是年年都会出现。

而沿袭了千年的寒窗苦读,反而成了另类。

可是那些在教育上“赶时髦”的人,是否想过摆脱困境的最大捷径,依然还是高考呢?

去年,推行素质教育的南京一中在高考遭遇了“滑铁卢”。

不仅没人考上清华北大,连复旦、上交也榜上无名。

虽然学校因为推行素质教育而多次受到褒奖,学生也因为各种课外竞赛屡受嘉奖。

但是让与你无关的人夸你一句“素质高”,和拿在自己手里的名校录取通知书,到底哪个更重要?

这个问题,恐怕不难回答。

前段时间,储殷教授因为一句“教育的目的是用来分层”的,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其实甭管教育的目的是不是分层,反正结果肯定是。

在舆论中是“翻车”的衡中学子,显然是大概率会被分到上层。

而那些对天天坐等他们“翻车”的人,则很可能会被时间甩下车。

当然了,也有人说出身比衡中还重要。

因为那些“生在了罗马”的孩子,可能并不需要苦读,甚至不需要高考。

但是对于离“罗马”还太远的你,即便是今生也难以到达,或许也应该多走两步,让下一代别再为“离罗马太远”而埋怨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