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石家庄1月22日电(记者赵明妍)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回首这一年,河北省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2024年河北省两会期间,如何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再度引来社会各界的关注。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支持骨干高校和优势学科优先发展’,为我们财经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进一步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这是对学校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提高办学治校能力和水平发出的‘动员令’。”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经贸大学党委书记刘兵在接受本网专访时表示,立足河北、服务河北是河北高校的立校之本。
作为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唯一财经类骨干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如何助力河北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刘兵的履职心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刘兵介绍,近年来,学校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在全国财经类高校中较早提出并全面实施新财经教育改革。
具体来说,河北对财经类人才有何需求?
“经过仔细研究河北经济等形势需求,我们先后开设了数字经济、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法学、智慧物流等6个新财经实验班。”刘兵表示,学校以“五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优化、课程优化、师资优化、环境优化、评价优化)统筹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明确提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知识、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国际视野的复合性应用型高素质新财经人才。
此外,河北经贸大学主动对接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布局,结合河北省12大主导产业,将学校本科专业纳入河北省“四个一批”学科专业调整规划,数字经济、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19个本科专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专业,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17个本科专业纳入民生领域紧缺专业,资产评估、金融工程等11个传统优势本科专业纳入改造升级专业,着力促进课程、师资、实习实践条件建设与产业对接。
据了解,河北经贸大学着力促进学科交叉、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300余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刘兵表示,2023年,学校本科生在省内招生占比提升至74.5%,毕业生(不含升学)在京津冀地区就业占比74.3%,为河北和京津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新财经人才。
着力加强有组织科研凝练特色研究方向
如何提高服务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刘兵认为,要结合学校学科建设发展实际,优化凝练学科方向设置。目前,河北经贸大学重点建设了经济学、管理学、大法学3个学科群,共确定了26个特色学科方向。同时,持续抓好课题申报工作,2023年度,学校共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纵向课题800余项,其中250余项课题获批立项。
“以国家级课题申报管理工作为抓手,我们组织召开了全校2024年度国家级项目申报动员会,邀请校内外专家从申报政策解读、项目选题论证、申报指南新变化辅导、函评会评要求等方面进行专题指导,组织学校优势学科群建设工作小组对本学科群成员单位的申报书进行评审论证。”刘兵说。
此外,河北经贸大学在2023年,围绕庆祝学校建校70周年举办高水平学术活动30余场。据刘兵介绍,截至目前,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双百论坛”、学术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200余场,围绕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等主题主办国内学术会议22场。
坚持开放办学战略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谈起如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刘兵向记者介绍,学校积极推进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信息科学等学科融合,依托21家省级重点科研平台和50余家非实体研究机构,着力培育一批社会服务团队。
“学校积极探索‘校—政—社—企合作’的对外交流模式。强化与京津高校的学术交流,承接河北省委省政府、工信厅、科技厅、税务局以及各县的委托研究,密切与县域经济学会、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合作交流,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现状,打造了高度开放的对外交流网络。”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持续开展特色产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经济强省的关键环节。刘兵表示,学校始终紧紧围绕国家及河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深化社会服务,并将服务河北县域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之一。
2023年,河北经贸大学共与42个县(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开展了实质合作,先后完成了《临西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项目》《隆化县财政财务英才培训》《无极县农业合作社暨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巨鹿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总体规划设计项目》《安网智谷产业园规划发展报告》等关于政策解读、调查研究、教育培训、人才交流等多个领域的委托项目,为直接服务县域经济产业转型、乡村振兴、企业高质量发展等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展望2024年,刘兵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将更加深入对标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切实为河北发展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新财经人才;更加深入对接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协同京津高水平院校组织高水平科研团队,为破解理论和现实问题提供多方面资政建议;更加深入县域经济一线,深度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把合作点落实到具体问题上、具体项目上、具体单位上,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