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龙江 > 教育资讯

哈理工讲师王晓琮: 人送外号扫地僧, 学生把他当男神, 抢着去蹭课

弱瘦矮小的身材,常年走路驼着背,总顶着胡子拉碴的脸招摇过市,很显然王晓琮就是哈理工大学那位最怪的“锅炉工”老师。

同在校的其他老师不同,王晓琮总是留给学生们一副“不修边幅”的形象。

比如在食堂吃饭时,他不论饭菜的好坏,总是会狼吞虎咽地将餐盘中的食物吃得一干二净,最后还不忘把餐盘举起来,用舌头把食物最后的“精华”给舔食干净。

在座的同学见此无疑不是满脸的震惊,有人本想给他打招呼,最后看到这也只能退避三米。

至于到了上课的时候,王晓琮就会慢悠悠地踩着他那双廉价的塑料凉鞋,掂着常年装材料和报纸的……塑料袋惬意地走进教室。

当然有时候因为上课太赶来不及吃饭,有同学还见他边走边津津有味地啃着手中的玉米棒,然后还掂着装有几根玉米棒的熟悉塑料袋走进教室。

所以,对于王晓琮在上课时嘴边经常会顶着玉米粒这件事,学生们也早就是见怪不怪了。

虽然大家有时见此还是会忍俊不禁,但每当同学们对上他那老花镜都遮挡不住的肃穆眼神时,都不由地感到“虎躯一震”,惊吓到不得不强拉下本想上扬的嘴角。

但要是说到王晓琮最怪的地方,那一定不得不提到他那现象级的教学状况。

在哈尔滨理工大学的贴吧中,王晓琮这个名字的热度较于其他话题绝对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线代59分,我终究还是挂了。”

“我天,就一分的事,你们老师是谁呀,这也太死抠了吧!”

“王晓琮。”

“……”

很多人都纷纷留言吐槽,说这个老师讲课的特色之一就是:平日“放养式”。

不管你上课听不听,甚至公然地在他面前走出教室,他都不会说一句话,也不会扣你的平时成绩,就只是自顾自地讲课。

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而期末则就是最后算总账的时候。

王晓琮的监考严格程度堪称地狱级,其期末试卷的评分也是有一分打一分,不会多扣一分,也绝不会多给一分。

而此时此刻,这个在贴吧里哀嚎的同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当这个路人再追问她今后是否还愿意上王晓琮的课时,她却是不假思索地就秒回道:

“虽然他把我挂了,但是老师很好。”

“是深藏不露的老师。”

匪夷所思的是,这些话也同样都是其他被王晓琮挂科的同学的心声。

而且在大学贴吧的众多帖子里,更多的还是求王晓琮课表的外专业学生,他们纷纷留言:

“在线求王晓琮老师的课表。”

“我想去蹭王晓琮老师的课。”

“王晓琮的课还有位置吗,我想去蹭课。”

不过就是一个被误认为是“锅炉工”的老师的课,竟被学生们挤破头也要去上,看不清楚缘由的同学感到奇怪:这个王晓琮老师究竟是有着怎样的魔力,竟能如此受欢迎?

然而在这一点上,王晓琮本人也没想明白。

又是正常上课的一天,当王晓琮掂着塑料袋悠哉悠哉地走到教室时,看到教室中早已座无虚席的学生座位随即一怔。

“呦,又来这么多人。”

呵,又是被学生捧场的一天!王晓琮说不高兴是假,可见他的脸上却并没有什么表情起伏,只是在下意识摸了摸鼻子后,便踩着凉鞋慢悠悠地往讲台走去。

而此时,不少蹭课的学生自他进班后就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看,看着他轻轻地将装有几根玉米棒的塑料袋放到讲台上,然后一边拿起旁边的粉笔转身面相黑板,一边说道:

“今天我们讲代数的……”

“这道题啊……答案是……”

什么!这老师讲课不用教材就算了,线代题口算是什么操作?

震惊之余,在他们紧接着听王晓琮分析题时,更是直接激动到瞳孔地震:这知识点还能这么记?绝妙呀!这题竟然还能这么解?太秀了!

这老师果然名不虚传!太厉害了!

老师,这个地方我还是没明白怎么解。”

只见一个同学的突然站起,刚好打断了王晓琮刚要说出去的一句话。

而王晓琮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一脸欣慰地直接在旁边空白的黑板沙沙沙地写出了其疑问地方的知识点,以及详细的求解步骤。

待检查无误后,便一脸期望地看着同学说:“懂了吗?”

然而同学却很无奈地摇了摇头,表示并没有。

这都没看懂?王晓琮紧缩着眉头表示不理解,着急一时间更是直接往上窜。

在情急之下,只见他竟径直就走到同学面前,一点一点给他分析知识点和技巧,直到同学点头,他才舒了口气。

就这样,一堂课下来,虽然会不时地经历一两个这样的小插曲,但在座几乎所有学生无一不听得那是一个津津有味。

大家在消化知识的同时,也更是忍不住对王晓琮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感到吃惊:

在不用课本,不用教案的情况下,清楚的知道每个知识点在教材的哪一页,最牛的是连高数、线代、概率论都能口算,这得是什么大神呀!

想到这,他们着看面前其貌不扬的老师,都感觉其气质上升了不止一个度。

“下课。”

而讲台上的王晓琮,恰好伴随着下课铃响结束了课堂,看了眼台下后果然不出意外地收获到了大批崇拜的目光。

但此时的他内心却没有任何的波澜,只见他全程淡定地掂起塑料袋,然后驼着背走出了教室。

没办法,习惯了。毕竟这种惊羡的目光,从小到大都与他如影随形。

光从外形上,你或许很难想象,王晓琮在14岁时,就曾凭借着超强的记忆力以及出色的成绩考入北大。

18岁更是直接就考取了浙江大学数学系的研究生,年仅22岁就已然研究生毕业。

一路开挂,少年意气风发。早年的他就是大人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这一路上收到的鲜花高赞也自然是数不胜数。

可就当大家都以为他今后会收获更为上流的人生时,他本人却毅然地选择回到家乡的哈理工大学执教。

成为了陌生人眼中那个灰头土脸的“锅炉工”,以及熟人眼中那个不可一世的“天才男神”。

为什么这么说?

王晓琮由于从小到大热衷于数学,如今的他自然是一位名声响亮的数学大神,如果同学们能持续跟进了解,或许就能明白:

他于讲台上的超神表现或许是在其履历中是最不值得一提的存在。

02年,王晓琮第一次带着学生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凭借着多年来超强的数学能力,他一举就带领学生斩获了竞赛的冠军。

此后再战之时,冠军之风就势如破竹。以致于后来每每建模竞赛有王晓琮的名字时,美国主办方就会心惊地设法保住第二名的位置。

毕竟由他指导的学生几乎每次参赛都会成为第一名,而目前为止就包揽了近100项奖项。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着大赛出色的指导能力,王晓琮已然成为了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唯一一位来自黑龙江省的评委

此外他的英语能力也是惊人。其上学时期就曾因英语水平太高,而被签证工作人员定为有移民倾向。

而后更是担任了15级、16级“大珩精英实验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并始终保持着90%以上的及格率。

给清华北大等高校以及一些科研机构深造推送了不少学生,更是为社会输送人才提供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对此,很多人感慨于王晓琮辉煌的人生,但唯有他身边的人,才看到天才背后也同样要付诸等同程度的努力。

就在不久前的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中,他队里的学生赛后纷纷不住地感慨道:

“大赛要修改100多篇英语论文呢,老师每次都是及时且认真。”

“老师很负责,每每给我们修改论文时,即使他困得都睁不开眼了,也依旧会强打精神,坚持和同学面对面地提出修改意见。”

然而这些相较于他这么多年对待教学的认真负责也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按理说他的履历早已该丰满得闪闪发亮。

但当你去翻阅他的履历后,就会发现他在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中,竟没有任何职称,也没有任何提拔,仅有一个哈尔滨理工大学“学生最喜爱教师”称号。

这不禁让人震惊,难道他如此境界的教学能力还不值得学校褒奖吗?

难道他几十年如一日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还不值得被社会提拔吗?

对此,一度被怀疑埋没人才的哈尔滨理工大学就不禁叫冤了,因为并不是他们不想,而是王晓琮本人不同意。

“如果记者来采访,我就辞职。”

只见王晓琮在食堂漫不经心地咬了一口馒头,但却是满脸坚定且义正言辞地拒绝了面前领导想与自己商量参加采访的请求。

对此,站在餐桌旁的领导也忍不住冒汗扶额。自从王晓琮的事迹被一篇文章报道且爆火后,他们学校的热度就蒸蒸日上,随之而来的便是超高的关注度。

但很显然现在的王晓琮并没有任何想要回应的意思,而且听其如此一说,如果因为这件事要失去一名如此优秀的教师,那对学校来说也必然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看着面前这位衣着朴素到不能再朴素的中年人,领导也只能无奈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满心敬佩地说:

“我知道了。”

王晓琮不热衷职称是全校师生皆知的事实,他从未提过升职,也从未要求过加薪,甚至就连学校分配的房子他也从未住进去,始终住在学校宿舍里的几平空间中。

时至几十载,甚至当他昔日的学生都已然坐到大学教授的位置,他却仍是那个哈理工大学里最朴实无华的讲师。

甚至当万千人在为职称“拼杀”个你死我活的时候,王晓琮就只是吃着盘子里的馒头、米粥、咸菜,掂着个塑料袋悠哒悠哒地逛满校园的角角落落。

以学习为精神支柱,以教书育人为信念支撑。

这份不求物欲的赤诚之心纯粹得令人心生敬佩,学校领导对他的评价是:“他追求卓越,更崇尚学者风范,对于学术浮躁和功利主义,他选择的是追逐。”

所以有关他的信息记载,往往都是屈指可数的。

他从未登上过任何媒体,不过后来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是唯一一个,而从其中流传下来的事迹其实也无非就那几个。

但他的事迹却每次都能切切实实地感染着不少人,人们以他为目标,以他为榜样。

“37载育人岁月,你执着忠诚讲台,矢志不渝。”王晓琮只眼看尽季节的花开花落,并守着他那始终如一的初心悠然度日。

不过看着他那十几年雷打不动的深蓝色短袖,带有补丁的外套以及冬日里格外突兀的黑胶鞋,不免令人感到疑惑:

大学讲师的工资就算不高,再不抵也应该可以顾好生活,可王晓琮生活的俭省情况,看得直直令人感到大跌眼镜。

他几乎没怎么吃过肉食,也没怎么购过物,全年以食堂素食为主,甚至为了节省开销还无时不刻地带着塑料袋。

他几乎没有正装,一年到头无非就几套衣服,尤其是夏天时踩着的那双塑料凉鞋,在满是运动鞋和皮鞋的校园中,显得格外地独树一帜。

甚至很多没有上过他课的学生,看着如此一位节俭的中年人,都一致地以为他是学校请的锅炉工。

而上过他课的学生,则会很自然地以为他是不注重个人形象,亦或者太“懒”。

殊不知在不为人知的银行角落中,王晓琮又将自己的大半工资尽数捐给了贫困学生,而剩余在手中的金额也不过只是寥寥,勉强支撑他下个月的生活费。

可王晓琮并不以为然,他只是感到由衷地欣慰和满足:

这下,又多了一个有机会摆脱命运的贫困孩子了。

天才怪人、讲师男神,资助者,王晓琮在荣华富贵面前选择了平凡简单,却又在平凡简单中选择了升华伟大,将荣誉和善良留给了世界,却将粗衣布食留给了自己。

他确实是学术界数一数二的天才,却也是享受自我生活的普通人。

学者衣食朴素,淡泊名利,越是能沉淀下来的造诣也就越高。

不追名逐利,将生活最简化以至于全身心投入到学术的研究中,在当今社会追名逐利的社会,王晓琮的这份初心更是纯粹得令人动容。

不过或许正因如此,他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术,上升到很多人无法触及的高度。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王晓琮就同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一般,怪者不怪,凡者也自是不凡,归来是精英,却甘愿落于尘土,化作春泥更护花。

对此,他曾说:“我从来就没有过多高的觉悟和志向,只求尽力把我喜欢的事业做好,只求活得随性、活得简单自在,一直保持我本来的样子到老。”

很显然王晓琮也确实做到了他所说的那样。

时隔至今,58岁的他仍是哈理工大学最受欢迎的讲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