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龙江 > 教育资讯

"数学扫地僧"王晓琮: 14岁上北大的天才, 为何教学40年拒评职称?

他,是北大的天才少年,本应该在世界上发光的他,却决定留在一所无名学校,心甘情愿的做一名“扫地僧”。

他,是课堂上的“灵魂导师”,本以为很严肃的他,却在你遇到不懂的的问题时,细声细语地为你讲解。

他,在三尺讲台上埋头耕耘几十年,还只是一个讲师的职位,令人不解。

他,便是哈理工最红的数学讲师——王晓琮。

本期子牙童趣铭人观察带你走进王晓琮。

先天优势与后天努力并存

1964年,王晓琮出生于黑龙江双鸭山,东北的少年总是格外的爽朗,少年时期的王晓琮,不仅体质优秀、活泼好动,而且学习成绩也十分优异。

因为在学习上有过人的天赋并且善于总结,王晓琮进入了北大少年班进行学习。

可知道当年能进入少年班的人都是天之骄子,而王晓琮在少年班中也成绩优异,在学习上继续钻研。

虽然身边都是天才,但是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也不落人后,从少年班毕业之后,顺利进入北大数学系,开启了他的校园生活。

在北大的那些日子里,王晓琮深受北大文化熏陶,常常以文会友,并且为了争取赴美交换的机会,他在闲暇之余也会努力的练习英语。

经过他与英语的硬刚之后,这个从小操着一口东北口音英语的小伙子和外国人流畅沟通已经不是什么问题。

可机缘巧合之下,他并没有到达美国,而是前往法国交流。

这令他之前的一番努力全部付之东流,因为法国人是不说英语的,他们的官方交流语言是法语。迫于现实的压力,王晓琮只得短时间内学会法语,背完了法语字典。

这一举动,不仅证明了他在学习上的天赋,更加证明了他刻苦的性格。

从北大本科毕业后,王晓琮进入到浙江大学继续自己的硕士学习,后续进入了哈尔滨理工大学,成为数学系的一名讲师。

由于自己本身对于科研的喜爱以及天赋,王晓琮多次代表哈尔滨理工学院参加比赛,并且获得不错的成绩。

他也会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作为专业的带队老师,奖牌更是不胜枚举,真可谓科研教学两开花啊。

不重外表,热心公益

说到这里,在观众的眼中,王晓琮一定是一个年少有为的成功人士形象。

一身帅气的西装,梳成大人模样的头发,睥睨众生的王者气质。但是现实总是和想象恰恰相反,王晓琮本人的形象,曾经被戏称为是学校里的锅炉工。

不修边幅的头发,衣着朴素,一件中年人必备的polo衫,一年四季的鞋子只有两种。夏天的一双凉鞋,冬天的一双棉鞋。

一如之前的“北大韦教主”一般,醉心于学术的研究人员对于外在的形象要求不是很高,只需要衣能遮体,饭能饱腹,可以一心沉醉于数学的海洋中才是毕生幸事。

虽然王晓琮的外在形象令常人难以恭维,但是以他大学讲师的工资,买一两件能够撑起自己“面子”的衣服那是绰绰有余,可是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一是因为性格原因,不喜欢太过于张扬、志不在此,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因为,他将自己的收入捐献给慈善机构用于扶贫工作,帮助那些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学生眼中“神”一样的存在

毕竟人靠衣裳马靠鞍,每一届刚入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新生,看到自己的大学老师穿着打扮如此寒酸,部分心里还是颇有微词的。

但是听完王晓琮的线性代数课之后,便改变了对这位老师的刻板印象。

大学里的数学一如高中数学一般令人头痛,高数、线代、概统、泛函,堪称四大杀神,令无数高校学子争相挂科。

但是许多选修了王晓琮老师《线性代数》课程的学子,在上过第一堂课之后,都会感慨:自己的命实在是太好了。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王晓琮的教学能力在哈尔滨理工大学传开了,每每到选课时间,大家会为了抢到这一门课而争得头破血流。

为什么所有人都对王晓琮的教学能力竖起大拇指呢?首先他讲课方式就是大学中的一股清流,不同于以往通读PPT的老师。

王晓琮上课时基本不看教案,不知道是因为没带还是不需要带,他只需要将当节的重点公式、要点以及课堂练习习题默写在黑板上。

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令台下震惊,而王晓琮只是淡然的转过身,问台下坐着的同学们,“能看懂吗?”台下的同学们听到这句话后,脸上的表情愈发的诡异起来。

更绝的是还真有同学举手回答不明白,真不知道是真的不会运算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想给这位其貌不扬的老师一个下马威。

听到有同学没有听懂之后,王晓琮也不顾是在上课,直接跑到那位同学的课桌边,开始了与这位同学的独自交流。

这个专注的精神可是吓到了旁边的同学,专注度就像在专心做研究一般。

是非分明,无心其他

因为王晓琮这种认真的精神,所以他评定卷子时是世事分明,你平时不认真学习,即使你考了59分,他也不会像其他老师一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帮你改到60分。

如果你是平时努力学习的话,期末不及格他也不会帮你通关,只会在后续,帮你弥补错误,积极补考。

王晓琮老师是个虚怀若谷的人,得饶人处且饶人,他的真正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对学问充满敬畏之心而不是他本人。

也正因为王晓琮怀揣着,上面那种认真的教学态度,负责的精神,必定可以拥有优异的教学成绩

但是既然在师生中的口碑都十分不错,并且每次开学其所教授的课程都被抢爆了。为什么十几年来王晓琮却只是一位讲师,而并非教授呢?是因为没有成绩吗?

他带队参加的竞赛无一不斩获桂冠,被同学们戏称为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扫地僧,能力怎么可能不够。

主要原因是因为在高校中职称评选,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整理资料、办理各种各样的手续。

王晓琮不愿意将自己宝贵的精力,耗费在这种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上,反正讲师的薪水已经足够他维持生活,他主动放弃职称评定。

他的想法很简单,教书育人、潜心研究。只是时至今日,教师界的王晓琮实在是太少了。对于学生,老师们恐怕记不得那许多面孔,但能让学生众口一词称颂的寥寥无几。

作为一生一世的学生,从一位师长身上,我们学到的不仅仅只有学问。

衣着光鲜、觥筹交错之时,想到的是自己还是学生,教书育人,许多人连第一点教书就无法做好。

虽然学习王晓琮衣着简朴、穿着旧鞋,将自己的工资资助他人是一件太过于绝对,太过于高尚的事情。

但是站上三尺讲台之前,想一想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是十分必要的。太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被眼前的名利迷花了双眼。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教育的真谛还应有至真至善的大义才对。

王晓琮能几十年坚持初心,不被外界所裹挟,这份毅力与初心实在是令人佩服。

大道至简,一个简单到极致的人才能获得成功,他心中那盏一心为民的明灯始终不灭。

能够成为他的学生是一件倍感荣幸、令人羡慕的事情,而能拥有像王晓琮这样的老师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幸运,也是我国教育界的一大幸事。

看完了王晓琮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