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龙江 > 高考

九省状元王百洋: 09年被北大录取, 誓言报效祖国, 他做到了吗?

高考状元永远是我们社会中一个特殊而光辉的存在。全国各地都会对自己的高考状元倍加推崇,媒体则会刨根问底,找出他们能够成为状元的内在原因。

一般来说,要成为状元,至少要具备以下两点:一是足够的天赋,二是能够吃得苦中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们今天要讲述的这位高考状元,他的故事就很好地验证了这个观点。

而且,他的经历在高考状元中堪称罕见:天赋异禀,跳级上小学,以全校最年轻学生的身份参加高考,成为九省状元……听上去就十分传奇。

天赋异禀,随着父母搬家连连跳级

这名高考状元名叫王百洋,来自黑龙江哈尔滨,1993年出生,2009年参加高考,获得黑龙江省理科状元。

1993年出生的他,2009年的时候只有16岁,居然就参加高考了?但这是真的。

由于他天赋异禀,小学时成绩过于优秀,结果连跳两级,小学只上了3年半。

其实王百洋只是出生于哈尔滨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父亲王德昌是一名自由工作者,也就是个体户,母亲王伟萍则是一名护士,家庭条件比较一般。

王百洋出生的时候,他的父母也没想过自己的儿子会有如此巨大的潜力,他们只是想给王百洋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由于母亲作为护士工作比较忙,还总是三班倒,经常深夜才回家,父亲王德昌是个体户,时间稍微充裕一些,所以王百洋主要是跟着爸爸一起成长起来的。

王德昌虽然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他非常喜欢看书,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文学、诗词、经商各种类型的书籍应有尽有。

在王百洋只有3岁的时候,父亲第一次带他一起去书店买书,就发现了儿子异于其他孩子的惊人天赋——3岁的小王百洋居然抱着书在认真地看!

王德昌还很纳闷,孩子这么小不识几个字,是不是在看书上的图画?

但他凑近一瞧,王百洋看的还真不是图片,就是带有文字的书。而当时,王百洋还没到识字读书的年龄,这让王德昌百思不得其解。

“既然他喜欢看书,那我就多带他看看书,让他试着早认认字。”王德昌回忆道。

据媒体报道,王德昌在王百洋3岁多的时候曾经带他测试识字情况,结论是王百洋已经认得3000个字!

王德昌说儿子4岁开始就已经可以阅读一些文学名著的基础篇。

上小学后,王百洋的学习天赋开始逐渐显露出来,成绩十分出色。不过,到了四年级,王百洋要面临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转学。

由于父母的工作缘故,王百洋四年级时要随父母从哈尔滨前往大连。此前他一直在哈尔滨的奋斗小学读书,但哈尔滨的学制跟大连不同。

同为九年义务教育,哈尔滨是五四学制(5年小学+4年初中),大连则是正常的六三学制(6年级小学+3年级初中)。来到大连的小学伊始,老师担心王百洋跟不上大连的学制,建议让孩子蹲一级,但王德昌反对。

“我跟班主任说,我孩子挺聪明的,不甘心让他蹲一级,所以老师就给孩子出了一套测试题,孩子做完后老师很满意,就决定让他跳级直接上5年级。”

1年以后,父母的工作原因又让王百洋不得不跟着父母回哈尔滨,而此时王百洋在大连的5年级已经上完。

“我当时找到了哈尔滨的松雷中学,老师又建议我们蹲一级回去继续上小学,我跟老师说我们孩子的水平是可以直接上初中的,老师就又给我们出了一套题,孩子答完之后得到了老师认可。

于是王百洋不仅没蹲级,还升了一级,从五年级直接上初一了。”

上了中学,跟小学毕竟还是有很大不同。王百洋自己回忆说,他平时的学习成绩并不是最好的,但他有两点异于常人的地方:

“首先是我学习注意力比较集中。我们的房子不大,父母很多时候都跟我处在同一个房间,但我不会受到他们的任何影响。

其次就是我心态好。高中三年的考试,我大部分时间是拿不到第一的,有时候在全校排在20名,也可能40多名,但无论名次如何,我都不会松懈,排名没那么重要,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重要。”

用王百洋自己的话说,学习要“以我为主”,以不变应万变。

由于王百洋传奇般的跳级生涯,他比同龄人少上了2年多的学,相当于小学只读了3年半。而跟哈尔滨同龄的孩子相比,本来他应该去读高一,而那一年他已经上了高三,还成为了全校年龄最小的高考考生。

谁也想不到,这个年龄最小的考生,居然成为了状元。

最小考生拿下最高分,九省状元名不虚传

对于王百洋的宣传,一般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个是他“最年轻高考状元”的身份,另外一个则是他的“九省状元”称号。

“最年轻”很好理解,那么,九省状元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黑龙江省高考试题采用的是全国甲卷,该试卷不仅是黑龙江省的试卷,还是其他八省的试卷,这八个省分别是吉林、辽宁、陕西、重庆、青海、宁夏、新疆与内蒙古。

王百洋不仅仅是黑龙江省的理科状元,他的分数放到其他八个省里也是第一名,“九省状元”的名头就是这么来的!

其实在那一年的1月,王百洋由于平日里出色的成绩,已经参加了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6月4日,也就是高考前的3天,王百洋已经获得了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录取通知书,免于参加高考。

但是,好胜心极强的王百洋,还是决定按照个人计划正常参加高考。

“我相信自己的实力,我有能力考得更好。”王百洋这样回忆道。

据王德昌回忆,高考结束时,走出考场的王百洋脸上挂着轻松的笑容。他当时赶紧走上前去,问儿子:“这次预计能考多少分?”

“不知道,大概700分左右吧!”王百洋轻描淡写地笑着说道。

如果不了解他的情况,我们一定会认为他在吹牛。而事实上,他对自己的700分的期待,居然还低了!

高考成绩单下来,王百洋的单科成绩为:语文128分,数学149分,英语144分,理综295分。总成绩716分。

要知道高考的总分可是750分,王百洋的成绩没有任何附加分数,也没有减分档,就是实打实的716分!

这个分数放在我国高考的历史上,都是可以排得上号的,更何况参加高考时的王百洋只有16岁!

这个成绩对于王百洋而言,真的是国内高校“随便挑”了。而他也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填报志愿的时候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是他最中意的学科,北大则是他最热爱的学府。

当初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报北大,就已经能看出他心仪的学校,而通过高考风风光光地迈入北大,王百洋的高中生涯可以说是“心想事成”了。

高考成绩出来后,记者采访王百洋父母,谈到对于儿子的培养,王德昌表示:

“其实我对孩子的影响并不大,我们俩水平有限,对他没什么太多帮助。

我只是给他把握了大方向,我一直督促他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养成良好习惯,讲究学习方法。他在上小学和高中的时候从来不补课,只是在初中阶段课外学过数学,那个时候他的数学不是特别好。”

王百洋本人则表示,虽然“高考状元”这个名头很响亮,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我从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虽然被北大录取了,但是我已经给自己在暑假期间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天要完成相应的任务,特别是英语。另外,我还要看一些大学里即将要学习的课程,为大学生活打基础。”

要知道,高考结束后,很多毕业生都选择了外出旅游散心,或者是好好享受一下难得的假期。王百洋已经贵为最年轻的九省高考状元,居然还这么严格要求自己,不得不说他父亲王德昌对于他的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断攀登高峰,立志要报效祖国

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北大的学习环境以及科研条件全国顶尖,资源丰富,王百洋又是个超级学霸,在北大物理系,他如鱼得水,成为学院乃至学校的尖子生。

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2013年,王百洋成功通过了香港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硕士录取,还在清华大学完成了香港大学预科班的学习,后完成硕士学业。

国内大学的天花板已经被他一一突破,他开始向往外面更加广阔的天地。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王百洋又获得了前往美国的深造机会,最终他被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录取,攻读博士学位。

西北大学在美国以严格出名,无论是录取还是毕业都很难,2022年,其本科生整体录取率仅为7%,常规录取率仅为6.4%,是美国录取率最低的学校之一。

对待国外留学生申请的要求更是非常高,其中来自中国申请者的录取率低于1%,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百洋得以成功进入该学校深造,可见其学习天赋与能力,就连美国最严格的学校都得到了认可。

不过,既然是出国留学,很多人,包括王百洋身边的人就自然有一个担心:出国了,还回来吗?

出国的目的是为了接触国外更加前沿的科研条件,这一点很正常。但是,也有很多国家的优秀人才,更喜欢国外的生活,选择了在国外扎根,这种情况也不在少数。

我们无权干涉每个人对自己个人前途命运的选择,但王百洋有一颗爱国的心,他不止一次对外表示过,他的未来在中国。

接触过王百洋的人们都说,这孩子性格平和宽厚,能够跟大家打成一片。以前在初中和高中的时候,班上同学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令人害怕的学霸”。

但那也只是用来形容他成绩优异得令人害怕,甚至让老师有些怕他——“他上课的时候要是不抬头听课,老师就会很高兴;一旦他抬起头,就是老师的噩梦,因为那意味着老师讲错了内容。”有同学回忆到王百洋上课时的“盛况”。

但其实,王百洋对老师的“压力”,完全在于他超强的个人能力,而不是因为他自恃学习能力强而狂妄自大。

这跟很多恃才傲物的学霸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很多年轻人由于成绩优秀,认为班级乃至学校里没有对手,对于老师和同学就会缺乏尊敬。更有甚者,目中无人,仗着家庭条件也比较优秀,就一心想往国外跑,在国外上学、工作、定居。

王百洋并不是这么想的。首先他成长在一个非常温馨的家庭,父母的教育让他的性格平和,可以用平常心对待得失;再有,他从小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第一颗扣子扣得很正,从小便立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并从未改变初衷。

另外,他养成了适合并完全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而言,这一点很关键,学生的主业就是学习,这意味着他形成了完善的三观,能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认真对待自己的未来,而不会被任何人所左右、所蛊惑。

王百洋是一个热爱科研的人。在上大学之前就为大学学业做足了准备,上大学后又进入状态极快,把自己的学习方法从中学带入大学。

而且,即便是出国深造,他也没有忘记自己报效祖国的誓言。

“我对祖国的热爱,就像我对科研的热爱一样。做我自己热爱的事情从来都不会觉得累,而是很享受、很有激情。”

如今的王百洋,已经顺利从国外学成归来,成为了一名科研工作者。相比较当年的“九省高考状元”“保送生”“留学海归”,如今的他已经低调了很多。

在国外的这些年,他见识了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但他并没有忘记出国深造的初衷,一直努力汲取着知识,做好了回国之后为祖国做贡献的充足准备。

回国后的王百洋十分低调,国内很少再出现关于他的任何报道,这也让很多人都不再像原来那样关心这位“学霸”的情况。

其实,他很好,只是洗尽铅华后心态更加沉稳,用一颗平常心去应对自己未来的科研任务。

王百洋及其父母身上,有很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王百洋父母的学历并不高,但他们对孩子的培养却足够成功,这是因为他们脚踏实地地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言传身教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性。

其次,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王百洋3岁就认识3000多字,王德昌敏锐地发现了他识字和记忆的天赋,开始给他买书,帮助他培养早期读书认字的学习兴趣。

如果是一般的父母,可能就会把孩子的天赋忽略掉,或者是只让孩子读读报纸、看看新闻。王德昌夫妇的“因材施教”,及时而又准确地发现了他的天赋,这才得以把孩子培养成为学霸“级别的人物”。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王德昌是幸运的,他的儿子就是“千里马”,而他也是一位称职的“伯乐”。

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让孩子热爱祖国并矢志不渝。

王德昌和王伟萍并没有在任何采访中表述过自己如何教儿子爱国,但子女的行为就是父母在他们身上的投射。

王百洋能够立下报国的志向,必定是王德昌夫妇平日里对儿子耳濡目染,让他对祖国有了足够的感情。

人是被良好的行为习惯所塑造的,父母正确的三观自然可以塑造优秀的孩子,王德昌夫妇爱国,他们的儿子才能爱国。

另外,有很多父母对于“高考状元”十分看重,认为仅凭借高考状元就足够让孩子光宗耀祖,而忽略了对于孩子未来的选择。

其实,高考很重要,但绝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高考状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需要他们自己来决定。

从这一点来说,王德昌夫妇对于王百洋这个“九省状元”的培养,绝对是成功的。

所以,我们也许不是王百洋那样的天才少年,我们的孩子也未必有他那样的学习天赋,但我们依然可以像王百洋和他的父母那样,认真学习,养浩然正气,做一个立志报效祖国的人。

参考资料

[1]生活报(黑龙江).哈三中王百洋以716分夺黑龙江2009年高考理科状元[N].2009-06-25.

[2]王晓易.史上最强大的高考状元[N].深圳新闻网,2010-06-28.

[3]经贸网.王百洋:高考九省状元,被北大录取,他是如何学习的?[N].腾讯新闻,2022-03-23.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