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两电一邮赶上了时代风口,录取分数大涨。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风口,便是“军工热”,近几年,国际形势严峻,冲突不断。
国防七子作为军工院校,对口军工企业,因此国防七子的录取分数也出现了大涨的现象,尤其是哈工程,前些年还和合肥工业大学一档,如今已经反超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985高校。
中国海洋大学,虽然是985高校,但王牌专业是冷门专业,将来的工作地点可能要在海上,因此对考生的吸引力很低。
那么,放弃哈工程,选择中国海洋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
毕业八年,离开海大五年。
老公是同届不同院系。
一个外院,一个信院。
我本科毕业,他又本校本专业读研三年。
怀念青岛,怀念海大。
那个时候的浮山校区还在用,真正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那时的鱼山校区,我们经常去晃荡,一大帮人去吃吃玩玩。
那时的崂山校区还尘土飞扬,没什么人气。
如今眨眼已经离开青岛五年了。
作为一个青岛人,来了广州这热的要命的地方,也是心碎的不行。
转回正题,说说海大,一个文科生的体验。
1 .选课系统,当然我说的是我上学那会。也有权重分,但是课还真的没有现在这么难选,每学期我基本都是满满的课程,基本全中。
修够学分,再加论文答辩,恭喜你,可以毕业。
专业课必须修,马克思主义等必须修,体育课必须修,其余大部分都是自己选,相对应的学分拿到就ok .
2 .没有任何限制你自由的学校。
想翘课翘课,想干嘛干嘛。
只要你能保证你能考试及格,老师上课点名有人答到。
我大学,逃过的课比上过的课多,大部分时间好像都在宿舍睡觉了,但是大学0挂科。
大学日语,体育,数学,60分勉强过线,一身冷汗。
海大的监考向来严厉,所以尽量靠自己吧。
哪怕考试前夜临时抱佛脚,也不要想什么歪主意。
上课呢,是这样的,专业课就是一个专业在一起。
其他必修课,就是全校选了这个课的一起上,包括思想道德方面的,体育课,还有一些选修课等等,所以认识朋友的机会很多。
3 .那个时候的社团真好,虽然我没加入任何社团,但认识了许多朋友,现在还保持联络的朋友。
4 .宿舍。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啊!
本科四年换了三次宿舍,个个都可以打开窗户就看海啊!
说到这点,就激动的把持不住啊!
不过你知道的,北方大学大部分只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噢,但是青岛的夏天,亲,你懂的,过30度的天,掰着指头可以数过来的。
5.三餐。
这个,我不是吃货,没有啥发言权。
不过麻辣烫/煎饼果子等小吃还是可以的,食堂的饭菜就不发表意见啦。
6 .还要说说教学,学术氛围,毕竟这个才是大学的重点。
文科专业,在这样一所所谓的综合性大学,实际偏科严重的大学,至少我的专业做的还不算差,老师们都蛮负责的。
总体来说,专业技能最后还是ok的,当然上外/北外咱也比不了的。
还有一点,个人素质也是很重要的。
本科毕业论文呢,说真话,确实不太严格,至少我当年遇到的就是这样一个情况,老师看了一下,提了俩意见,一修改,就搞定了。
”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海大的景色真的是不错,不论是鱼山还是崂山(浮山稍微差点),鱼山给人很厚重的感觉,进校门之后总是有浓浓的学术气氛,这得益于德式老建筑以及好粗好粗的梧桐,如果抱着书漫步在校园里,真有那种小时候还没上大学在电视上看到大学的生活之后,自己向往的那种感觉,也就是在味道上已经是完全可以圆一个你的大学梦了;
崂山校区是新校区,楼挺新的,树也不粗,没有了鱼山的厚重,但还是好美好有味道。
每次回青岛,都会去回学校走一走经常走的几条路,感受着大学的气氛,看着学弟学妹匆匆的步子,就有一种鼻子酸酸的且又回到大学时代的感觉,这也是毕业之后时常闯入梦里的情景。
海大学风很正,山东孩子居多,因此学习还是很努力的,我在大学的时候大学四年时间每个礼拜至少四天晚上是上自习的(包括大四),班上85%的同学和我一样甚至比我还多,这个也可能是因为崂山校区比较偏没得玩的原因吧
海大的老师(至少是我的学院老师以及我所遇到的公共课老师)都是很好很敬业的。
就我自己理解海大的不足的确也比较多,与海洋关系不大的专业的确很弱;
海大的治学严谨,但是这从另一个角度讲可以叫僵化,给你在围墙不高的校园里有一种高高的无形的墙围着你的感觉;
我在上大学之前比较憧憬的是在大学里有最吸引人的学术交流、学术报告,但海大真的很少,大多数是院里面组织的范围很小的学术报告,这点我很不能接受,我觉得海大做不了大型报告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没有礼堂(崂山校区,后来体育馆那边有个,不大,不能算是礼堂吧
”
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