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你对我爱理不理,如今我让你高攀不起”,以前,面对择业,尤其是公考,不少同学会有试试看的心态,不用心复习,有考试蹭下考试,发个朋友圈秀一下的人也不乏可举。在等待和观望中选择,更多的是失去了很多机会。今年,河南省事业单位招考,大部分招考参加“7.3”联考,过半甚至说近9成的岗位要求应届生(含在2年择业期内的同学),对18年之前毕业的有助于可谓是非常不友好,那么往届毕业生(指2018年及之前毕业的),面对公考该何去何从?今天作者简单分析一下。
一、静心高效复习,一年磨一剑,直接考公务员一步到位。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例子,作者在几年前认识的一个姐,毕业后在河南郑州一教育培训机构当语文教师,工作了5年后,年近30,自己的观念变化、家人的劝导,她毅然决然地辞去年薪12W起的工作,专心备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不是名校毕业,年近30的年龄,压力可想而知。她买了一套国考一套省考真题,一套复习资料,在郑州的出租房里一个人蜗居了3个月,每天她所面对的就是试题和资料,第一次亮剑是郑州航空港区事业单位一类派遣,一次过;第二次亮剑是几个月后郑州下辖某市事业单位招录,高分过;第三次亮剑是在几个月后的河南省考,报考的是郑州市直某单位公务员,一次过,而这时,这个姐已经30,不只是三十而已,是刚刚好的年纪,刚开始新的自己。如今,这位姐姐,找了一个郑州优质男,婚期已定,美好生活才刚刚开始。
笔者见过一些所谓的复习考生,朋友圈经常性的更新备考经历,一聊天就是在备考,没考过,继续考,而真实的情况是把公考当成了自己的一直半娱乐工具,从开始备考到考试,这种考生,没有认真的做过一套行测和申论,没有去认真的研究一个题型,“假努力”和“真抱怨”往往是结合在一起,毕竟结果不会骗人,没有付出,光靠嘴巴,光靠朋友圈,光靠想,那结果也只会让这种考生失望。在此,通过上边真实的例子,作者建议有助于公考的考生,即便是年龄稍大,也要用心高效备考,努力一份,收获就可能多一份。
二、骑驴找马,曲线实现目标,先考上事业单位进入体制
公考圈有这样一个段子,考公的看不上考事业单位的,考事业单位的看不上考三支一扶的,考三支一扶的看不上特岗的,考特岗的说 我只是考招教,关我毛事。看起来只是笑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公务员身份确实更优于事业身份。但是每年一次国考,一次省考,数十万公考大军又怎能都上岸成功。并且,各地市事业单位招录的人数远远大于公务员招录人数。因此,建议,考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尝试考取事业单位先上岸工作,再积蓄力量,等待爆发。
三、果断放弃,实事求是,另谋高就。
作者之前见过一个考生(同学),从大三开始就听她说她要考公务员,报了大几万某某笔试培训班,她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来我们学校找我玩时,还听她侃侃而谈,毕业后据了解,三年内,省内,省外,公务员,事业单位,累计参加不下于40次,最好的一次是安徽省某地事业单位低分进面,其余多是陪考。说实话,面对这种情况,也许大多数人会鼓励她继续加油,只要好好复习一定可以通过之类的,而我当时直男了一把,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说,公考这条路不太适合你,要不你去当老板娘吧。印象很深的是,身边另外一个同学看我的眼神有点惊讶。 我说完有点后悔,但是很痛快,毕竟是几年的同学,说了真心话。毕业三年,三年的时间,没去谈恋爱,没挣一分钱,天天所谓着复习,所谓着努力,一次接一次的考试,其实,如果不是我同学的话,甚至可以说,有一点笑话。第四年她参加完郑州市直事业单位再次也是最后一次被打击后,她释然了,通过一系列操作,去了某银行,美滋滋的日子也开启了,工资高,福利好,更主要社交也多了,认识了她现在的老公,组成了有爱的家庭。试想,如果她依旧在备考,我想即便是十年,大概率依旧如此。
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实事求是,努力认真上进,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