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 > 教育资讯

郑州大学毕业生去当服务员, 父亲说很丢人, 郑大学生难道不值钱吗

前段时间,郑州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赵梦昊毕业后没有选择程序员这一工作,而是去了火锅店当服务员。小伙在视频中笑着说,他的父亲得知后感觉很丢人,扬言要“打断他的腿”。

纵观这次事件,虽然也许有营销之嫌,但211、计算机、服务员几个字确实反映了当下本科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同时也折射出了一部分年轻人的焦虑:本科毕业的我们,在内卷下能否通过类似于餐饮业打开就业新赛道?

要知晓这个答案,我们不得不先去了解两个问题:服务员到底是什么样的?名校本科生去餐厅工作到底是不是浪费?

提起服务员,大家想起的几个关键词是什么?笔者首先想到的就是低学历、低工资、低保障、低门槛、低社会地位。

但服务员就真的一文不值吗?当然不是。服务员从横跨餐饮、酒店、会所多种娱乐场合,可以说是维持城市运作最基础的一批人。他们拿着用自己时间和体力换取一份工资,按理说没偷没抢,应该是值得嘉奖的事情,但为什么在国内却如此不被人接受?

第一个原因就是绝大部分中国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感:年轻时怕找不到工作,35岁后怕被辞退,年龄再大一点还有中年危机。而服务员,作为一种流动性极强的行业,可以说是让人毫无安全感的,在人们普遍的观念里,服务员就是端茶倒水的工作,那难道一个人真的能一辈子端茶送水吗?

此外,就是慕权和慕钱的心理在作怂。美国著名电视剧《老友记》中,主角之一就是服务员的身份设定,而《破产姐妹》更是借两名服务员的生活故事拍了好几季。反观国内,电视剧里大多数都是妆容精致的都市丽人,男女主角张口就是百万级合同,住着大平层,开着跑车在城市的霓虹灯光下邂逅爱情。

这种差距,直接造成了基层工作者的失语——没有文艺作品反映他们的生活,也没有真实的记录他们对城市所作出的贡献。服务员就和保洁人员一样,是父母教育孩子“不好好读书你以后就只能干这个”最常用的例子之一,一个人如果从出生开始就接触这类信息,那么他就不会对这个行业和就业者保持一种起码的尊重。

久而久之,作为服务员的他们,也会生出一种自卑感,这也是事件中赵梦昊不敢去接待自己曾经同学的原因——他打心底里也曾看不起自己。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你一个本科生,做着初中毕业就能干的活,这不是浪费时间和成本吗?

事实上,“做着初中毕业就能干的活”这句话还真说对了,一个本应该从事与专业对口的本科生,按道理来说去选择自己学习了三四年的职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问题是,在本科生数量激增的现在,根本没有一个完美与专业对口的就业环境。

近十年里,互联网行业变成了巨大的风口,“猪也能飞起来”变成了一句万能的鸡汤,计算机成为热门行业,无数学校无论教学质量如何,都把计算机系开了起来——这就造成了学历的贬值。如果说一个郑州计算机系本科生本来应该对应的劳动价值是1万,那么在这种学历的贬值下,价值就会不断下降。

但价值下降不代表工作量的减少,在这种极不对等的劳务关系中,本科生只能去一些劳动价值更低的地方,以本科生的学历优势换取劳务优待。这也是为什么以海底捞为代表的一些餐饮业开始推出“管培生”等计划招募大学生进行就业,吸收更优秀的员工。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我们也许可以回到话题的焦点:内卷环境下,餐饮、服务行业能否成为新赛道?

笔者对这个问题持悲观态度。牛津社会学家项飙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他曾经的一个研究生,毕业后去麦当劳工作,麦当劳人事主管看到他的简历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选择这样的工作,你的父母会同意吗?

内卷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职业选择的单一化,其次就是大部分年轻人活着,不仅要满足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更重要的是他还需要去满足父母对自己的要求。

而一个长期不受重视的行业是根本无法在短期内获得父母辈好感的。如今大部分本科生都是父母花了数十年精力培养出来的,是一种巨大的沉没成本。也因此,只要一个本科生看重外界的评价,看重父母的责备,那么他就无法真正地投身到餐饮、服务行业去,也就更别提在这一片天地中开创一片新的就业赛道了。

回到事件中来,赵梦昊在视频中说到:“大学不光光是给予你知识技能的储备,更多的是对于你品行、品德的塑造,当你步入大学之后,你想有一个怎样的人生,都是在于你自身去塑造的。”笔者想,当这个观念被全社会普及时,也许内卷也就不存在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