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说过开封府,开封府属于我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宋朝时,大清官包拯权知开封府时,因为官廉洁公正,铁面无私,使得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清代顺治帝时期,顺治帝在开封修建有著名的河南贡院,开科取士,发展至近代,1912年,主张“以教育致国家于富强,以科学开发明智”的河南教育家林伯襄等人在贡院旧址上创建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30年,该地学校首次命名为河南大学。
吴雪莉,原名雪莉·伍德,于1925年出生在美国,父亲是一名外交官。雪莉初次认识中国是通过一本名为《西行漫记》,后来雪莉与留学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黄元波相识,虽然雪莉是个美国人,但她从黄元波那得知了许多中国的文化,对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充满了向往。
由于两人有着共同的话题,一来二去,黄元波和雪莉从熟悉到相恋,1945年圣诞节的第二天,两人举办了婚礼,第二年,雪莉跟随黄元波踏入了中国,也有了一个中国名字——吴雪莉。
黄元波在西北农学院做畜牧兽医系主任,吴雪莉也进入到了该校,任职外语系副教授,后来黄元波应好友之邀,到了开封筹建药厂,吴雪莉依然陪同在丈夫身边,随后进入了河南大学外语系任教,这一待,便是70年。
在上世纪,大学里有一个外教还是少有的事情,并且学生们认为外教很可能是高傲的人,但与吴雪莉熟悉后,学生们发现吴雪莉挺好相处的,也非常有耐心,而吴雪莉也非常喜欢和学生们待在一块。
而我国对于国际友人也是秉持着友好的态度,因此河大也给吴雪莉拨了一笔外教补贴,但吴雪莉对这笔补贴是拒绝的,给出的理由也令人敬佩,她表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不是外国人,因此不需要这笔补贴。
自从跟随丈夫黄元波到了中国,吴雪莉除了几次短暂的探亲外,就再没有离开过中国,一待也是大半辈子,因此在她看来,自己也已经是中国的一部分,她的家也在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吴雪莉的母亲道逊夫人是世界和平理事会委员,1962年,道逊夫人来到中国,与分别17岁的女儿吴雪莉以及女婿一家团聚,并且在吴雪莉的影响下,道逊夫人也在河南大学担任过外籍教师。
1975年,吴雪莉终于顺利加入了中国国籍,愿望得以实现,自此吴雪莉并可以大声的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为中国感到自豪!”
吴雪莉和丈夫黄元波在婚后共生有6个孩子,孩子们长大后,只有大儿子留在了吴雪莉的身边,其余5个孩子先后去美国留学,后留在了美国。现如今,吴雪莉已是95岁高龄,因此也有人好奇的说过吴雪莉:是否会回去美国?
但吴雪莉每次都是很快的回答道:“纽约不是我的家,我的母亲、我的丈夫都在这里去世,我的事业我的学生也在这里,我在这里生活得也很好,我的家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