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穿纱,冬天穿裘,在适合的地方种适合的果,在适合的年纪做适合的事。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十分的重要,快乐的童年、热血的青年、沉稳的中年等各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塑造或改变一个人。
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笨鸟先飞”有一定的道理,提前预习功课,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前认识社会,可以为日后的生活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在这个快时代,“快”在一定程度上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没有快乐童年的孩子,长大会失去童真,没有热血青年的孩子,长大会失去一些上进热情。
人生之路漫漫何必按下加速键,为了一味向前而忽略沿途风景。
随着社会的变革,那些发展飞快的孩子,有了各种称号:神童、天才少年、天才少女等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各位家长的美好夙愿。
但过于畸形的成长,受益的终究不会是被称为“神童”的孩子们。
孩子就像幼苗,可以浇水施肥,但施猛肥,甚至是揠苗助长,幼苗的成长一定不会有理想的成果。
昔日一个名叫张易文的女孩,年仅十岁就考上了大学,实现了无数十八岁高三学子的高考梦,在人们眼中是“神童”一般的存在。
按常理来讲,这样的一个孩子如此聪慧,长大必成大事,可现如今的她,却只能拿着每个月2000块的微薄工资度日,结局竟是这般不尽人意。
究竟是什么,才导致了她这样的悲凉人生?这还要纵观全局,从她的个人成长经历,来探究这个“神童”的陨落。
01
四岁识千字造父亲神童计划
2007年,张易文出生于河南商丘,父亲张民弢是一位教师,母亲也因为没有工作,在父亲举办的辅导部上班。
在张易文四岁的时候,也和其他普通的孩子一样,在幼儿园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学习快乐的成长。
可本以为女儿会在幼儿园,学到更多知识的张民弢发现,幼儿园根本不是以学习为主,大部分时间是让孩子们在玩耍。
这引起了张民弢的不满,他向幼儿园建议,增加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并且可以融入小学的知识,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可以为将来小学的学习生活打基础,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
园方并不接受张民弢的提议,他们认为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就应该适应他们这个年龄段爱玩的天性。
出于双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张民弢将只有四岁的张易文接回家中,决定以自己的培育方式来教育孩子。
平日里张民弢很忙,需要一边管理自己的教育机构,一边培育女儿,这样的生活让他实在捉襟见肘,于是张易文的生活学习全全交给母亲。
据张民弢说,他自己自学八年,考名牌大学,然后自己考研,对于学习方面是很有心得的,但是他的学习经历,最后被证实是虚构的。
或许正是他自己的失败,让他把神童梦,寄托在了自己孩子身上,一个“神童计划”在张民弢心中慢慢萌生。
在一年里,年仅四岁的张易文,在母亲的教导下就认识了两千个汉字。
这一成就震惊了张民弢,他更加坚信自己的女儿,与普通的孩子是不一样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学习天赋,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同龄小孩,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神童计划。
他是这样计划的:“我准备让我的女儿十岁就考上大学,我相信她有这个能力。大学毕业之后她可以继续深造读研读博,希望在二十岁的年纪可以参加科研工作,这样以后的生活可以更加优质,接触的社交也可以更加上流。”
刚开始的张易文对学习还有热情,但随着父亲给她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加,她对学习的热情也慢慢消磨。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像个只会学习的机器,每天的生活就是看书学习,快乐童年本该接触的一切,都与她无关。
就连爷爷奶奶想带孙女出去玩耍,都要去跟张民弢申请,为的是不打乱孩子的学习计划。
一个心智只有四五岁的孩子,又怎么会知道反抗,她只是不懂,为什么别的孩子在快乐玩耍,而自己却只能浸泡,在远超她能力范围的题海。
在短短两年间,超负荷的学习,让她很快学完了小学六年的知识。按照父亲九岁高考的计划,接下来六岁的她,要面临的是初中以及高中的课程内容。
此时母亲的教育水平,已经不能够辅导她的功课了,年幼的张易文顺理成章,进入了父亲的私人教育学校。
在这里她除了每天认认真真地学习别无选择,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张易文收获了远超常人的知识,但却失去了一个孩童眼里该有的星光。这时的张民弢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拔苗助长教学的弊端,一味地让孩子向前走。
在即将高考之际,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张民弢眼前,自己女儿并非高中毕业如何获取资格参加高考。
可是这样的问题,怎么会阻碍张民弢的神童计划,他经过苦思冥想后,想到了一招,那就是通过自己举办教育机构之便,在相关单位开具教育资格证明之后,拿到准考证。
就在2016年的夏天,身形瘦小只有九岁的张易文,即将踏入高考的考场。
在高考当天,她穿着印有“九岁考高,十三考研。圣童教育,受益一生”的广告短袖来到商丘二中的门口。
小小的张易文,曾一度被各位家长认为是哪位考生的妹妹,直到看到她拿出准考证,自信地准备进考场时都被震惊了。
张民弢看到大家的表情,并没有感到意外反而窃喜,并且高调地炫耀着,自己辛辛苦苦培育出的女儿九岁就可以高考。
这一度成为了当时关注度非常高的事件,人们都好奇这个小女孩,究竟是否实力超群,到底能考取什么样的成绩。
02
首战失败仍不放弃,成功步入大学
三个月过后成绩出炉,张易文再一次成为了焦点。
她的成绩只有172分,在一片质疑声中,张民弢并没有气馁。
他向外界解释道,她的女儿只是学习了国学,粗略地看了高中数学,并没有学习理科知识,物理化学生物更是没有接触过。
这样的碰壁,还是不能让张民弢反省。
他在第二年临近高考四个月的时候,将女儿送进了当地的高考复读班。
争气的张易文在第二年通过单招考试,考取了352分的成绩,被河南商丘工学院录取。
河南商丘工学院,一所专科三年制学校,至于为什么是这所学校,张民弢也给出了答案。
这所学校是他自己亲自挑选的,因为自己的女儿心智生活方面都还不成熟,这个学校距离自己的教育机构比较近,可以很好地照顾自己的女儿。
在这个功利性的社会,学校为了名气,张民弢为了自己的教育机构,双方的利益得以统一,年纪尚小的张易文,带着通知书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同龄孩子刚步入初中,而她却要步入大学。大人能接受的军训,放在一个瘦弱的孩子身上又怎么能承受。
教官也出于实际情况考虑,一而再再而三地放低了对她的军训标准。
熬过了军训,真正的困难才慢慢浮现。
在大学生活中,学习方面的难度,也让张易文难以接受。
大学学习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难度远远超过了高中的难度,压力与日俱增,她还因此挂过科,不过好在补考顺利及格。
在人际交往方面,因为长相身形方面和大家的巨大差异,让大家没有办法与她相处。
刚开始大家都因为她的年龄,在生活方面都对她非常照顾,但久而久之也开始渐渐疏远,就这样张易文在学校,也十分的孤独。
据她的舍友回忆道:“她的年纪尚小,我们平日之间的谈话,都要经过思考,生怕自己说的话,会对她有什么影响,这让我们感到十分的不自在。”
对于社交方面的困难,她也求助过父亲,可张民弢对她解释道:人本就是孤独的,往往越接近成功的人更加的孤独,要慢慢的适应这种状态。
这对一个十三岁孩子的性格方面来讲,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2020年,三年的大学时光匆匆过去,张易文面临着大学毕业以及就业问题。
03
毕业无法工作,私塾任教
虽然张易文顺利从学校毕业,但只有十三岁的她,在经验和阅历方面几乎为零,更不用说她还只是个孩子,生活和情感方面尚不成熟。
没有到法定工作年龄的她,没有工作单位敢任用,未来的迷茫将她团团围住。
张民弢的神童计划还远远没有结束,他本是想让张易文继续学习专升本,可大学里的老师认为她的接受程度还不足以面对。
于是有两个选择摆在张易文面前,要么继续学习完成,父亲没有完成的神童计划,要么回家帮助父亲代课教学。
从小就学习读书的张易文,早已厌倦了学习的生活,所以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第二个。张民弢也并没有强迫她,也就默认了她的选择。
张民弢曾这样说道:她如今只有十三岁无法工作,但我想让她在这两年,先体验一下社会和生活,增加自己的阅历和经验,之后再让她继续深造,读研读博或者其他。
在当私塾助教的这段时间里,张民弢对待张易文的态度,比在学校的时候更苛刻。
可能是因为张易文没有选择,父亲希望她走上的那条路,或者是其他原因,张易文的日子并没有在上学期间好过。
在教学方面,张易文并没有经验,十四岁的她,也还是个需要学习的孩子,她不懂如何做好教学工作没有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在教学质量和教学素养方面并不达标。
每个月父亲只给她两千块的工资,并且不容忍她任何小错误,上课迟到早退,在教学方面的失误,都成了父亲克扣她工资的理由,一个月除了扣掉的工资,到手里的只有一千块左右。
在教学过程中,张易文的教育理念,和张民弢的教育理念起了冲突。
张易文认为学生和老师之间应该以朋友的方式相处,而张民弢相反,他认为老师,就是老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以成绩和学业为主。
谁的青春没有叛逆,稍微长大一些的张易文,懂得了如何反抗,父女二人的矛盾也日益显现,她痛斥父亲,让她走上了一条本不属于自己的路。
两人出现分歧的途中,张民弢也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教育之道,他认为自己完完全全就是为了孩子,也帮助了家长减轻教育负担,还降低教育成本。
2017年,人民日报还曾对张民弢的教育提出批评,并发表了《人生慎按“加速键”》的文章。
然而就算如此,也没能让张民弢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依旧我行我素。
此后神童计划失败的张民弢,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将下一个神童梦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女儿的失败,让张民弢对儿子的学业十分注重,十岁的他,也在张民弢的教育机构读书。
张民弢还对外宣称,在儿子十三四岁之际,自己就会让他成功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
一个孩子的前途被毁且不知悔改,另一个孩子又即将掉入深渊。
至此,尚未成年的张易文依旧在父亲的私塾,做着助教的工作,如此聪慧的孩子就这样陨落,实在是令人唏嘘。
但至少我们从她的心路旅途明白,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终究不会使孩子有完整的有益的成长。
大千万物都有着自己的规律,教育也不例外。
如此“早熟”的教育结果也只会是“酸涩”,童真与青春的光耀,在大量题海的浸泡下早已黯然失色。
教育的成功与否,不应该只注重于成绩的高低,而是多方面的综合结果。
性格的好坏、人际的处理、品德的高尚、成绩的优异都决定的一个孩子的未来。
我们理解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稍有落后而带来的焦虑,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心灵的成长大于教育。
最后从多处细节不难看出,张易文算得上是,张民弢扩大自己利益上的一枚棋子,10岁考大学,对外大肆宣传自己的辅导机构,利用女儿当助教等行为,都是为了张民弢自己。
而张易文的成长生涯,实在是令人感叹这个孩子的悲哀。
当记者在与张易文单独交谈时,她表示自己没有朋友,在该合群时,自己只有孤独。
在这个看重教育的时代成绩固然重要,但人生一旦疯狂按下加速键,带来的弊端一定大于利好。
心灵旅程十分重要,成长阶段缺一不可,再心急,也切忌揠苗助长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