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郸城在持续保持高升学率的情况下,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师爱岗敬业、师资队伍稳定。尤其“双减”“民转公”等政策出台之后,郸城教育积极响应,先行先试,走出一条教育惠民生的改革新路径,努力做教育改革排头兵,把“郸城教育”这张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创新破解难题,改革兴教是法宝。近年来,在郸城县委、政府的具体指导下,郸城教育局领导班子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进行调研。局领导班子走遍了全县所有学校、幼儿园,在全面掌握校情、教情和学情的基础上,在6个乡镇开展县管校聘试点改革,交流校长11人、轮岗教师40人,152名校长、2068名教师竞聘上岗。整合城区16所学校组建5个教育集团,成立第四实验中学、第六实验中学,盘活城乡教育资源。同时实施目标量化考核,对全体各股室、各中心校、局属学校予以量化考核,兑现奖惩,激发学校、机关、党员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对于考核不称职的8名校长、会计予以免职撤职,指导帮助2个乡镇6所学校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
质量强教是改革的目标。郸城积极推进“双减”“三项工程”“五项管理”,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教育局领导班子倡导提出“五天四夜”值班值守、作业教案抽评、教育教学管理观摩、校园文化评比,广大校长扎根一线、多代课代主课、多听课常听课蔚然成风,较好地扭转了校长走读、不代课不听课等顽瘴痼疾,在广大教师中树立了正导向、弘扬了正能量,推进教育取得近10年来最好成绩:两年中招考试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600分以上高分层人数均超全市三分之一,为高考奠定扎实的基础。2020年高考本科上线首次突破万人、一本上线首次突破4000人;2021年高考再创新高,600分以上1328人,全省第一,清华北大两年录取67人,全国县级高中第一。
为民从教,利民惠民是根本。在郸城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下,郸城教育局多次召开中心校长、教师代表会议和民办学校董事长座谈会,宣讲国家政策,听取各方意见,在全市率先进行民办教育整合治理,顶住各方压力,停止101家“四证”不全民办学校招生。教育局领导班子细化工作、化解矛盾、调整政策,逐步赢得民办学校投资者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已动员光明中学捐赠4个校区、转办2个校区,才源学校捐赠1个校区、转办1个校区,其他民办学校也都分别作出认捐、转型、转产、停办计划。
为保证学校食品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郸城在周口市率先叫停全县所有学校餐厅外包,一律实施营养餐自主管理。一年多来,广大师生家长对学校伙食普遍反映良好。该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周口市仅郸城县落实到位。
率先整治校外培训,郸城也走在了全省前列。目前该县关停校外培训机构424家、营转非1家,三项民心工程切实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有家长说,两个孩子从民办学校回到公办学校,一年可以节省3万多元,一个小学家长说,他的孩子以前上三个培训班,整治校外培训后,现在参加学校课后服务,一学期节省6000多元。
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是改革取得突破的保证。近两年来,郸城县硬下手腕,狠抓教育“三乱”、校服等7个专项整治,敦促677名民办学校的公办教师返岗,责成县直和中心校校长16人次作出检查,查处违规校长、教师184人次,清退违规教师302人次,清退违规收费近30万元,不断净化了教育生态。
郸城结合本地实际,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力争实现“五大突破”:
一是以“双减”为突破打造教育名城。抢抓教育综合改革机遇,加强教师培训,改进目标考核,进一步推进“双减”,提高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课后服务质量;加快高中建设,推进新高考,落实县委县政府“教育郸城”“教育名城”战略。
二是以“民转公”为突破确保教育公益属性。抢抓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专项工作机遇,提前谋划,坚持“一校一策”,制订完善工作方案,明确每所学校的路径,明确每名师生的去向,引导证件相对齐全、硬件设施达标、布局合理学校转为公办;引导证件相对齐全、硬件设施达标、符合条件的学校转办幼儿园、职业学校高中,引导布局合理、条件具备、有捐献意愿的民办学校无偿捐献,确保今年9月1日前完成民办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占比控制在5%以内的目标任务。
三是以“职教”为突破服务经济发展。抢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新机遇,规划启动国家周口农高区职业学院建设,划拨300亩用地、新建一所5000人的标准化职业中专,确保2022年底建成投用,补齐职业教育短板,打造郸城职业教育高地,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是以“均衡”为突破促进乡村振兴。抢抓国家加快教育均衡发展机遇,大力开展标准化学校建设,力争率先启动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促进城区学校提质、乡村学校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五是以“信息”为突破实现教育现代化。抢抓放权赋能改革机遇,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大力实施学校项目建设和教育信息化2.0,推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教育现代化,为郸城教育未来发展赢得主动。(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胜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