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 > 高考

2022年高考预估人数榜出炉, 河南名次不负众望, 东三省却降了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学习是最好的出路。”大概20年前,那时的教育工作者就一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如果说出生的不同决定了每个人人生起跑线的不同,那么高考就是对个人才智的最好证明,也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自从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以来,广大莘莘学子就十分重视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过去只有知识分子家庭中的子女被从小培养,紧抓学习。伴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士农工商,不管是哪个阶级,都把高考是前途命运的决胜转折点这个共识念叨在口头上。到了2021年,全国参加高考的总人数已超千万。

全国各地经济发展脚步的不同,也表现在各省教育发展的不同。北方城市普遍教育资源稀缺,但参加高考的人却有数十万,上百万之多;南方城市人才、高校汇集,报名高考的人却相较很少。

河南省人口众多,河南发展又比较落后,所以人人就是挤破头也想迈入高等大学的行伍,最起码成年了不用四处做小贩,起早贪黑买早点。山东自古以来文学之风兴盛,但就是全部都是学习的那块料,打磨得也相当精细,但无奈优中求异的现实情况,而学生早早的就不得不为激烈竞争卯着劲儿准备。

南北差异以河南和山东,上海和天津为代表尤为不同,可能河南一百多万人竞争极为有限的指标数,而上海只有几万人比试,难度还不高。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北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等,只名校就有十几所,分配给本地考生的指标也比外地的考生要多。其它省份的考生为了通过高考退而结网的考生人数也就二三十万左右,相对也不是很有挑战性。

更多的人来到学校,不是为了有人专门管教,家长可以更省心,而是为了学到知识,拿到成绩,通过最终考试。但是东北地区的三个大省其报考人数却变少了。外界纷纷猜测,一定是因为东北地区靠近俄罗斯,外蒙古等彪悍部落,重视八百里沙场,金戈铁马、吹角连营,而不看重笔墨的历史遗风导致的。但实际上是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的人们早早的明白了优生优育的好处,就生养一个小朋友。

21世纪下老龄化严重,东北范围内的青少年人数比其他地区少了一两倍。一家一户一个考生,不是远远落后于高考大军,而是把父母能提供的教育条件都灌溉给一个祖国的小花朵身上,其实是保障有更多同龄人通过了,只是基数变少,数据显示才会异常。

一些地区的学生可以请家教上辅导班,接受全面的系统的教育;一些地区的学生却只能拼命刷题自个琢磨,熬很多很多的精力,早起晚睡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而另一些地区的学生根本就不用付出这么多的心血,相对轻松无压力就可以考上大学。

一些考生对于这种差异化现状心理不平衡了,有一些享受高质教育的学生想要钻空子,动歪脑筋上大学,或者确切地说,偷点小懒,从比拼中跳脱出来,妄想一步登天。不过下有对策,上有政策,国家对跨省考试的猫腻和作弊泄题等行为是严令禁止的。想想那些称得上是穷乡僻壤中的穷困学生,他们在家里做完农活,才有时间啃书本。书本等学习用具压根不够,泥墙砖瓦,特别困难的山区孩子还得凿壁偷光,学习环境也不好。一个老师兼任多个学科的代课老师,专业性能有保障吗?就是这样的条件,很不公,但也有走出山村的大学生和名人。

虽说考试压力很大,但是接受到的教师教学水准也是很高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相比来说更加先进。没办法,高校就那么多,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事业发展如此。国家在综合考虑各省市的经济发展等状况实施不同省市分类划线,学生要想有一个更好的前途,潜心修学才是上上之策。

成为一个有实力的人,不管生在什么家庭,哪个省哪个市,或是未来毕业了,走向社会,走到哪里才华都有用武之地。以不变的拼搏精神应对这个相对公平,而非绝对公平的世界。教育兴国,若有朝一日,实现了共同富裕,人人都有素质有闲钱,生活消费不再以衣食住行为主,而是把生活生产资料作为基础,以消费性享受资料为主,那么中国社会就和谐美满了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