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 > 高考

故意考0分的河南女孩, 写8000字抨击高考制度, 亲手将人生毁于一旦

2006年,河南省某高考考点的校门外,密密匝匝围满了学生与家长。

在人群中有一位穿着朴素的女孩,面对父亲温柔的叮嘱,她眉眼间闪过一丝不耐烦,淡淡地回应了句,“我知道了。”

说完之后,从父亲手里拿过笔和准考证,头也不回地转身进了考场。

校门口的父亲自然不舍得离开。站在一群打扮精致的家长中间,这位父亲简陋的着装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由于常年干农活的缘故,皮肤被晒得枯黑。一件发白的西裤和起了球的藏蓝色短袖,已经是他能拿得出的最体面的衣服了。

6月的河南,已经有了初夏炎热的味道。他额头上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但他的目光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考场的方向。

他比谁都渴望孩子能在高考金榜题名,考进名校,从此摆脱一生在地里辛苦劳作的命运。

可让这位父亲没想到的是女儿不仅没能如他所愿,甚至与他的期望大相径庭。

这一切皆是她故意为之导致的结果。考试违规用双色笔考试,在试卷上洋洋洒洒写了8000字,均是抨击并表达对教育制度的不满。

因此文综只考了0分,总分114分。

这位女孩就是蒋多多

她为她的任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作为她的家人更是不解:明明成绩一直还不错的女儿,为何要“逆道而行”,非要硬生生地把“前途”作没了?

追本溯源,我们或许能从蒋多多的人生经历中略探一二。

01

蒋多多的家庭背景和万千农村孩子一样,算不上有何特别。

1987年出生在河南的一户普通农村家庭,父母都是本地的农民,有三个孩子。蒋多多排行老二,有个姐姐和弟弟。

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家庭,单单是养活三个孩子已不容易。能以举家之力供养三个孩子上学的家庭,更是屈指可数。

由于根深蒂固重男轻女的思想,农村家庭更有甚者只让家中男孩上学,而女孩只能辍学在家。

但蒋多多是幸运的,父母从未因为她是女孩,对她有半分苛刻,反而对她格外疼爱。

他们自知吃了没文化的亏,只能在农村受一辈子的苦。所以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让三个孩子念书考学,希望孩子们有一天能通过努力,从黄土地的泥泞拔出脚,走出农村去城市生活。

好在几个孩子都很争气。大女儿考上了外地的大学,二女儿蒋多多在小学、初中成绩都能排上前十。小儿子相比之下稍显逊色,在小学班里能排上中等。不过老师来家访的时候也说,这孩子脑瓜子灵活够聪明,平时多管教培养,也会有出息的。

家里破旧斑驳的墙上,贴满了孩子们取得的奖状,那是父母最引以为傲的荣耀。

蒋多多周末不上课时,也会在地里帮着父母干农活。她做事利索,别人割草一上午才能装一背篓,她只忙活两三个小时就足够。诸如劈柴的力气活儿,她也不在话下。

村里人都夸蒋多多的父母好福气,儿女个个品学兼优。

孩子有出息,父母再辛苦也动力十足。哪怕是在地里刨地,手上的锄头也扬得比以前更有劲。

蒋多多靠着优异的成绩上了县里的高中。即使和城里的孩子较量,起点颇低的蒋多多也并没有拖后腿。一直到高二上半年,成绩都是班级前15名。

而到了高二下学期,蒋多多却一反常态地开始排斥学习,老师多次劝告,做心理工作仍然无济于事。

其原因竟是源于她创作了一部小说。

02

2005年,蒋多多进入了高二的学习。高中三年,无论是哪一个阶段对于高考来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关键时刻慢一步,就会被其他人赶上。大家都是铆足了劲往前冲,起早贪黑,埋头于题海战术。蒋多多也不例外,废寝忘食背单词,背课文,刷练习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为了缓解压力,蒋多多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了一部小说。写作完成后,正值暑假,在上大学的姐姐也正好放假回了家。

蒋多多便把写的小说拿给姐姐看,没想到意外获得了姐姐的赞扬。姐姐还提议让她去投稿试试看,说不定有被录用的可能。

蒋多多在姐姐的帮助下,把稿子整理好寄给了一家杂志社,令人惊喜的是其中一个段落居然被成功发表了。

姐姐的赞美之词,加上获得了杂志社的认可,给了蒋多多无限的信心。她意识到自己在创作方面的天赋,与其每天和无聊枯燥的方程,试卷打交道,不如把热情精力都投入到写小说上。

起初,由于担心被老师发现,她还只是在下课时偷偷写。但只要一创作,她的灵感便如泉涌。沉醉于其中,无法自拔。

为了创作更多更优质的内容,蒋多多就连上课也不再好好听课,而是在走神构思。精力最旺盛时,一天能写上万字。

每写完一篇作品还会给同学们欣赏。如她所料,同学们依然对她赞赏有加。这让蒋多多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名小说作家的目标。

她上课写,下课写,就连睡觉前都打着手电筒在床上拼命创作。由于时间精力压根就没放在学习上,蒋多多的成绩一落千丈,直接滑到了班级的倒数。

这引起了班主任的注意,把蒋多多叫到办公室,询问情况。

在了解到蒋多多是因为写小说才导致了成绩下滑后,班主任瞬间血气上涌,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指着蒋多多怒骂道,“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写小说?你看看其他同学,谁和你一样。不务正业,胡思乱想些什么!”

意识到话说得重了些,班主任又深吸一气,缓解好情绪后,苦口婆心的劝导,“想当一名作家,有梦想这是好事。但当作家要有生活阅历,还要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你现在的阅历还不够。连学习都不好好学,有什么资格去追求梦想呢。”

老师的一席话,蒋多多根本没听进去。她认为老师太过肤浅,一味地只追求分数,根本不懂她的创作天赋,所以她照样我行我素,无论上下课、业余时间都还在创作小说。

眼看着蒋多多的成绩一直没有起色,班主任又多次找到蒋多多谈心交流。蒋多多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还将作品拿给班主任过目,希望能得到认可。

却无奈班主任看后只说了八个字:“逻辑混乱,文笔一般。”

这八个字如针扎一般,深深地刺痛了蒋多多的内心。也加深了蒋多多的逆反心理,让她更加厌恶学习。她发誓要证明给所有人看,即使不考大学,依然可以凭借写小说闯出一片天。

可谁也没想到,蒋多多竟会在高考试卷上上演一出“创作小说”的戏码。

03

高考场上,所有同学都在紧张的答题,蒋多多也低头正在奋笔疾书。可她不是在解题,而是写了一篇八千字抨击应试教育的文章。

她还故意违反只能用黑色笔答题的规定,用了双色笔。在密封线外写下了自己的笔名“心碎飞魔”。

高考铃声响起,蒋多多自信满满地起身离开了考场。她甚至已经开始幻想自己的“壮举”会引起教育局的重视,从而破例为她更改高考制度,她的敢作敢为一定会让人夸赞。

可没想到换来的却是文综被判违规为“0”分,高考总分114分的惨重后果。

这成绩意味着她根本无缘大学。

得知了蒋多多的任性行为后,从小到大从未骂过孩子的母亲嚎啕大哭,指着蒋多多的鼻子让她滚,“我们家里没有你这个女儿,我省吃俭用一辈子,就是为了供你们读书,你真是作孽啊......”

父亲则坐在家门口的石板凳上,铁青着脸,一口接一口抽着烟,一句话也说不出。

多年寒窗苦读,因为一时的任性全都化为泡影。她的未来毁于一旦,也摧毁了父母对她的所有期待。

看到父母的样子,蒋多多不敢说话。她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大错。可事到如今,再多的后悔也无济于事。

伤了父母的心,这让她无颜面对他们。于是在一个清晨,趁大家不注意,她拿着之前攒下的200元钱,偷偷乘车去了郑州,投奔即将大学毕业的姐姐。

姐姐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严厉地批评了蒋多多:“你都这么大了,为什么还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我们家什么情况,你不知道吗?赶紧回家去,和父母道个歉,再准备复读。”

蒋多多并没有听姐姐的话回到老家。相反姐姐将她送到车站后,她转身偷偷去了山东。她想一个人去外地打拼,闯出一番天地。

可无一技之长的她根本找不到工作。在山东流浪了几天后,她终于向现实低了头。才灰头土脸地买了回家的车票。

回到家里的蒋多多,不曾想到,还有更大的暴风雨在等着她。

她高考“考0分”的事传遍了十里八乡,闲言碎语说得难听。她更是成了同学老师眼中的笑话。父母脸上也挂不住,被邻居明里暗里挖苦。

那段时间,她觉得整个人生都陷入灰暗中。几乎所有人都把她当作小丑一样嘲弄,有人说她不知天高地厚,也有人骂她咎由自取。

最让她难堪的是自己在考场上的事,还惊动了附近的电视台,一个个记者拿着话筒,带着摄像机对她进行采访和报道。

他们问的问题都千篇一律,“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后有什么打算?”“你现在后悔吗?”

每回答一遍问题,就像是在她的伤口上再一次撒盐。

她变得越来越不爱出门,甚至以前引以为傲写的小说也不愿再动笔。

面对家人复读的提议,她也选择了拒绝。她的事已经传得人尽皆知,哪怕是去复读,在学校也会被人议论。恶语伤人六月寒,她没勇气去面对流言蜚语。

蒋多多失去了大学机会,也失去了人生其他的可能。同年的九月开学季,同学们都背上行囊,去了远方的大学追寻梦想。

而她在一片金黄的稻谷田里,和父母一起卖力的打谷背稻穗。偶尔抬起头,天空有鸟飞过,她愣愣地看出了神,“如果那天我没有那么做,是不是会不一样?”

没人告诉她答案,旁边打稻谷的机器轰鸣声,将她放飞的思绪拉回了现实。她又转身继续手里的农活,不远处的父母把一切都看在眼里,无奈地摇了摇头......他们明白,女儿的这一辈子,怕是只能和他们一样,重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了。

人终将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价,只是这代价太过沉重,需要用一生去偿还。

如今的蒋多多已结婚生子,和父母一样,整日在田地里辛苦劳作,也只能勉强糊口。她去过外地打工,但因学历太低,只能做最底层的工作。漂泊了一段时间,还是回到了农村。

作为农村出身的孩子,高考其实是她这辈子遇见的最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只可惜被她亲手打碎,不知道这么多年,她有没有为当初的荒唐和不羁后悔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