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中部地区的教育大市,城区高校数量众多,无论985还是211,甚至一般的高职院校都随处可见。游逛武汉,很容易偶遇到高校园区,比如在洪山区境内就有一座非常有特色的高校。这座高校校园面积位居武汉第一,校内环境绿树成荫,文化底蕴深厚,即便一条很普通的小路上都能入驻好几家国家级科研机构。这座高校就是华中农业大学,校园里类似的小路有很多,其中香樟路南侧近野茌湖边区域里,便有多家国家级研究中心,有意思的是,这条马路沿线的观感有点像养猪场。
城区校园面积最大的高校
武汉城区高校数量众多,但无论是985还是211,甚至是最普通的高职院校,它都有各自独立的校园区域。因为各种历史现实因素,大部分高校的校园面积都不小,以此规划建设而来的大学园、大学城也屡见不鲜,但客观来说,所有高校园区面积大小总能排个规模名次出来,这也是最容易量化的高校数据。如果仅从校园面积来算的话,华中农业大学当之无愧排名第一,它临狮子山和野芷湖、南湖,校园环境的规划建设有目共睹,说是园林式环境一点不为过。
校园面积大,规模建设不小,加上文化底蕴深厚,让华农的综合竞争力与日俱增,这个真的可以从校园环境里看出来。比如,走在其他高校里,校园环境里最常见的风景是各种学生消费和娱乐场所,即便是教学楼附近,人气也不见得有多高。而来到华农,首先是惊叹于校园环境的幽深静谧;其次建筑数量众多,基本上随处可见实验室、实践中心、研究中心,还有一望无际的试验田地等,让人觉得是踏实在做学术和研究的人,氛围很好。
校园小路上入驻国家级科研机构
华农的学术研究氛围是从进入学校大门后就能感受到的,比如沿着珞狮南路进到西大门,来到狮子山大道后,马路两侧的环境呈现出泾渭分明的特色来。一边是建筑和树林密布,有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国家级微生物研究中心,另一边是平整的灌木丛和行道树区,建筑不多,且高度有限,但每一座都是研究性质的科研单位。沿着香樟路向南,跨过狮子山大道,小路上的第一家单位便是省饲料质量监督站。监督站面积不大,几座主楼和一个院子,看着毫不起眼,也没有保卫人员和门岗,非常安静。
继续往南走,马路的地形地貌变化不大,行道树和灌木丛看着像是自然生长,但经过修剪,点缀在矮小的围墙下。马路上的第二家单位是国家油菜工程研究中心,同样是低调的建筑和院子,圈出一块区域,还有一排活动板房。与之毗邻的还有种猪性能测定站、国家家畜工程研究中心、悬铃木科研繁育基地等单位,名头一个比一个大,但单位的建筑很低调。活动板房很常见,主楼其貌不扬,也没有门岗,猜测可能是单位刚刚组建,没有正式运营,也有可能是办公大楼尚在报批中。
毗邻湖区的养猪场式环境
沿着小路走到最南段,就到了湖边,野茌湖边,对面就快到三环了,而这一边还是华农校园区域。听附近一位环卫工人讲,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滨湖的乡村,民房随处可见,土著生活悠然自得。后来经过拆迁,成立了很多研究单位,圈了几块地,面貌焕然一新。因为是科研单位,和商业机构的热度不同,人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有意思的是,沿着小路走动,两边单位的院墙很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有一家单位外墙上建了好几座高耸的小建筑,两边围墙加一条小道,直通养殖场,这样的小通道,外人可能不清楚作用,但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一定知晓,它就是生猪出栏的专用设施。一般生猪出笼,从养殖场驱赶到这里面,在此上车,刚好对接到货车后车厢。这样的小建筑,建在科研单位里,比较接地气。
香樟路从狮子山大道一路走来,全程不过300米,但简单数下来,共有5家科研机构入驻,且这还只是一条小路,具体到华农校园其他地方,类似的科研单位还有更多。如此分析,不难看出,华农校园的科研机构数量和文化氛围建设非常到位,这与其农业定位非常吻合。在大部分高校学子还在对华农有“刻板”印象的同时,它已经在学术研究路上越走越远,这样的大学才是名副其实的求知探索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