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湖北是我国高等教育重镇,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名校云集,因竞争太激烈,以“湖北”命名的湖北大学?也先后落选211和双一流,第二轮双一流评选临近,湖北大学仍然是湖北省属高校冲刺“双一流”的期望所在。
1、湖北大学缺乏高峰学科引领学校发展
湖北大学体量已经不小,占地面积近2000亩,学科门类和专业齐全,78个本科专业、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15个学科评级在湖北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一,综合实力确实是湖北省属高校拔尖水平。
影响湖北大学跻身“双一流”的关键因素还是学科精度,第四轮学科评估,湖北大学生物学被评为B,这已经是湖北大学最好的学科,但对于“一流学科”来说,仍是不充分的。
当然,学科评级只是一方面,“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已经被透露为“双一流”的入门必备。
2、湖北大学国重实验室“一箭三雕”,破局希望所在
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湖北大学建设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实验室仅仅依托湖北大学生物学科优质资源,紧扣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内外研究前沿,旨在建设结构生物学、蛋白质组学、高分辨率生物成像和生物信息学平台等多个特色鲜明、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技术平台。
国重实验室的创建,成为湖北大学统筹“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的核心发力点,湖北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希望所在。
3、国重实验室采购7500万元“论文”神器
湖北大学为国重实验室的创建与高校运行,不惜投入“血本”,该校曾斥巨资购买价值7500万元的冷冻电镜,华中地区首台!
时至今日,冷冻电镜和配套实验室已经基本就位!
4、冷冻电镜是结构生物学研究“顶级论文”神器
在我国结构生物学的顶级名校清华大学,冷冻电镜一直是施一公院士、颜宁教授进行科研工作的“利器”,在电镜支持下,两位教授先后发表几十篇Cell、Nature、Science 论文,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也因此跻身世界一流。
结语
湖北大学尽管以省命名,但预算并不充裕,今年也仅有不到11亿元,但该校能够在有限经费中挤出数亿元创建国重实验室并引进顶级实验设备,值得肯定,也希望湖北大学能够物尽其用,产学研相结合,而不是一味“刷顶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