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 > 教育资讯

10年培养700余名实用型精英, 武大“卓越芯火”计划将继续“定制”芯片人才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31日讯(记者邓小龙 通讯员郭俊华)31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大学获悉,今年起,该校将继续推动培养电子信息及集成电路方向人才的“卓越芯火计划”培训项目,加快培养国家紧缺人才,解决芯片领域“卡脖子”问题。

“电子信息特别是集成电路的产业规模及发展水平,将会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而推动产业发展的,终究还是相关行业的人才。”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陈洪波介绍,预计到2022年,我国芯片领域的人才需求将达74.45万人,目前还有30多万人的缺口。

武汉大学“卓越芯火计划”于2008年开始试点,2011年正式实施。该计划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为行业、企业“定制”人才。每年10月到11月,这一计划都面向社会及合作院校公开选拔学生。合作高校的理工科应届、往届毕业生都可以报名。10年来,已陆续培养了718名具有硕士学位的微电子相关行业实用型精英工程师,目前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各个行业从事技术、市场、管理等核心岗位工作。

陈洪波表示,在过去10年此类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卓越芯火计划”将通过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实战能力提升及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学院在政、校、企多方合作的经验,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继续重点培养一批相关产业急需的战略人才。未来电子信息学院将持续联合优质的行业合作单位,邀请更多的行业专家,与本院导师组成“双师团”,让企业全面参与学生的联合培养,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科研水平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努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批判性思维、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从事海洋雷达研发工作的余亮,是“卓越芯火计划”首批学员之一,参与研制了我国新一代高频地波雷达系统。他告诉记者,海洋雷达在防灾减灾及军事方面都有重要应用。上世纪80年代,能从事相关设备研发制造的只有德国、美国的两家公司。而如今,我国海洋雷达已基本全部实现国产替代。其中,武汉大学的高频地波雷达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计划2011级学院唐从学,目前是一名芯片研发工程师。近年来,他也带领团队参与了我国电力终端芯片国产化相关重要课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