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柯称
通讯员喻登科
“全国技术能手”“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荆楚工匠”“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993年出生的罗贤,办公室墙上已挂满了各种荣誉证书。他挽起袖子笑言,最好的军功章其实就在身上,“你看这些密密麻麻的疤痕,都是被焊花烫伤的,它们见证了我的成长经历。”
罗贤是武汉市交通学校2007级焊接专业毕业生,进入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后,他凭着吃苦耐劳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迅速成长为中国船舶武船最年轻的技能带头人,攻克了异种钢焊接工艺工法,为我国海军装备生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求学:别人午休时他主动加练
如今顶着“焊接大师”光环的罗贤,2007年考入武汉市交通学校时,只是万千普通中专生中的一员。幸运的是,那年学校焊接专业刚刚开设了武船定向班,顺利完成学业并通过考核的学生,可以进入武船工作。
“这相当于‘毕业包分配’,对家庭环境一般的我来说,吸引力很大。”罗贤说,当时有很多学生报名,还要经过武船专家的面试才能入围。顺利通过面试后,罗贤认识了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老师张祖群。张祖群来到交通学校担任焊接实训教师前,曾是国企里的“老师傅”,他和武船专家一同制定了符合企业需求的培养方案,帮助罗贤和同学们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说起罗贤,如今62岁已经退休的张祖群说,“这孩子特别踏实、肯干,不爱说话,但是很爱专研,我当时就看好他。”张祖群介绍,当时学校还在老校区,条件比较艰苦,30多名学生只有6个实训工位可用,别人训练时,他就在一边看着,一有空位子他就抢着上去练,“别人练完两三根焊条就休息了,他不练个五六根是不愿意下来的。”
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规定学生不得在午休时间单独操作电焊。但罗贤常常主动申请中午加练,张祖群看他热情那么高,只得放弃午休,陪在一旁指导。张祖群说,那时实训室里没有空调,操作时也不能开电扇,罗贤在大夏天的中午穿着厚厚的工装练习,“从没听他说过一个‘累’字,他好像还很享受焊花在身边飞扬的场景。”
回忆那段经历,罗贤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张老师牺牲了很多课余时间给我们无偿‘补课’。他的一些经验是课本里没有的,都是在课外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
一个肯教,一个爱学。罗贤的焊接技术进步神速,校内大大小小技能比赛总能拿前两名,他也从副班长变为了班长。
入职:每天焊十多小时是常态
2010年7月,罗贤毕业后经过考核入职武船。可是没多久后,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强度,让疲惫感代替了初入职场的兴奋感。
慢慢地,身边开始有个别新同事打了退堂鼓。但罗贤始终坚守着岗位,因为他心里有一个追赶的目标,和一个对未来的憧憬。
这个目标,是未曾直接给他授课的老师——2021年“荆楚好老师”荣誉获得者吴新华。吴新华是武汉市交通学校校友,他回学校任教前在武船工作了十年,期间斩获各级技能比赛国家级荣誉4项、省市级荣誉2项,先后当选“全国优秀焊工”、湖北省首届技能状元,被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他是一个够得着的目标,学弟们都把他视为榜样。”罗贤说。
这个憧憬,是因为无意看到的一期电视节目——我国海军舰队正浩浩荡荡穿行海峡。罗贤突然想到,自己的工作看似枯燥,但这些扬我国威的大国重器,都是无数像自己一样的普通工匠共同努力的成果。他瞬间明白了,厂里老师傅们为何常年在狭窄、湿热的船舱里工作也干得不亦乐乎,他也憧憬着能为祖国的军工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2014年,由于平时工作中表现出色,罗贤经层层选拔成为公司焊接集训队的一员,有机会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罗贤激动万分,他知道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了。
加入集训队后,罗贤的工作更忙了,每年都有一半的时间,每天坚持不少于12小时的焊接技能训练和数小时的焊接理论学习。而另外的半年时间,他继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从首次参赛获湖北省第五名,到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大赛铜奖、省第七届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再到中船集团技能大赛电焊工第一名、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一等奖……罗贤在大赛中磨炼、成长,到2019年便把前辈吴新华当年获得过的荣誉都拿到了,并成为中船集团最年轻的技能带头人。
提升:创新焊接工艺填补空白
谈及自己进步的原因,罗贤认为,“主要是因为对未来有很明确的规划,经常给自己定一些有难度,但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时刻都以最佳状态迎接每一天的到来,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这些年,罗贤一直和恩师张祖群保持着联系,除了参加大赛前向他请教具体问题,也会谈到人生规划。“现在是智能制造时代,行业变化很快,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不会落伍。”在张老师的建议下,罗贤利用业余时间自修获得了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专文凭,又自考了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文凭。
“说实话,读书一点不比工作轻松,我一般晚上9点到家,要学习到凌晨一两点再睡。”罗贤笑着说。他还针对自己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不足的短板,有针对性地训练,先后在专业核心刊物中发表多篇论文。
随着技能和理论水平不断提升,罗贤的“技能报国”梦想也变得触手可及。
2018年,罗贤接到一项攻坚任务,为公司重点产品研发一种特殊钢材焊接工艺。这种钢材的焊接难度之大业界公认,同时,该装置部分结构精度要求高,对于焊接工艺、操作方法有着严格的要求,实施难度很大。
为了攻克难关,罗贤与工艺人员同吃同住,边试验边摸索。工友李智洋说:“他经常一个人泡在资料室,一查资料就是一整夜,有时我凌晨一两点钟离开时,看到罗贤还在忙着。”
最终,经过半年的努力,1800多次更换不同的材料,尝试不同的工艺,罗贤带领团队找到了最优解,确保了焊缝一次性合格率100%,创造了国内最新型关重设备的异种钢焊接工艺工法,填补了我国船舶行业空白。
今年11月,罗贤获评2021年“荆楚工匠”。回首来时路,他说,职业教育对中国这个制造大国来说格外重要,技能水平、知识厚度、工匠精神等方面要同步培养,为国家输送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我会继续坚守军工一线,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希望在焊接领域走得更长、更远。”罗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