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5日讯(记者向洁 通讯员詹鸥 王雯婷)1月4日下午,武汉市第四中学举行“追寻袁老承遗志,五育并举谱新篇”袁隆平特别奖颁奖仪式,首批20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博学学子获奖。
学生们向袁隆平院士铜像敬献鲜花。(记者向洁 摄)
武汉四中前身为博学中学,是我国最早的西式学校之一。1946年8月—1948年1月,袁隆平曾在汉口博学中学读高中。在“重理算、授生化、近自然、习英文、强体魄”的办学理念熏陶下,袁隆平热爱体育,通晓英文,博闻强记,多才多艺。多年以后,袁隆平曾说:“博中是我最感亲切的母校,她给予我培养和教育,对我的成长起了决定性作用。”
学生们缅怀袁隆平院士和林华宝院士。(记者向洁 摄)
为弘扬博学文化,袁隆平于1995年在母校始设“袁隆平奖学金”,激励广大学子奋发向上。二十多年来,有近千名博学学子获颁“袁隆平奖学金”,他们在文、理、体、艺、飞等各个领域多元发展,其中肖梦简、张紫霖、陈君宇等人先后被清华大学录取。
化作院士的眼,看看博学新变化。(记者向洁 摄)
走进校史馆,追寻院士的足迹。(记者向洁 摄)
该校校长胡斌表示,此次设立的“袁隆平特别奖”不同以往,不仅仅面向学业突出的学生,也包括在其他方面发挥积极引领作用的学生,从而激励广大学子追寻袁老足迹,秉承袁老遗志,顺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大潮,做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颁奖仪式前,师生们开展了简朴而深情的“寻根追思”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冒雨来到桃李园,向袁隆平铜像敬献鲜花。随后,大家化作“袁爷爷的眼睛”,沿着袁隆平路,参观了充满活力的田径馆以及装修一新的游泳馆、羽毛球馆、实验室等。
“有幸获得‘袁隆平特别奖’,心中备受鼓舞!”该校高二(10)班学生姚奕帆表示,每天上学路过袁隆平路,经过袁老塑像前,她都感到一种默默的鞭策!她感慨地说:“上个世纪中期,面对饥饿与贫穷,袁老立志让中国人不再饿肚子,他率先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后,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历经千辛万苦,接连攻破了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逐步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实现了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的梦想。袁隆平院士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脊梁!他胸怀天下,终生奋斗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四中学子!我会永远铭记这位国之巨星,立志做一粒好种子,回馈社会,报效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颁奖仪式上,师生用歌声追思老校友。(记者向洁 摄)
学生们立志向袁隆平院士学习,做一粒好种子。(记者向洁 摄)
“看到他们眼中闪动着奋发向上的火花,就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看到自己的学生手捧奖证骄傲地立在舞台中央,该校“90后”地理教师丁霁雯站在台下激动不已。丁霁雯也曾就读于武汉四中,回想起高一时获得“袁隆平奖学金”的那一刻,至今仍觉无比荣耀。
首批获得“袁隆平特别奖”的学生代表登台领奖。(记者向洁 摄)
“这个奖感觉沉甸甸的,能释放出无穷的力量,激励着我的整个高中生涯,也促使我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武汉四中这片沃土。”丁霁雯说,刚上大一时,适逢武汉四中举行110周年校庆,那次袁隆平院士回到母校出席庆典,她还专程赶回母校远远地膜拜了自己心中的巨星。袁老曾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她希望自己在袁老生前学习生活过的校园里,做一名播撒、培育“好种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