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 > 教育资讯

高校教授兼职仲裁员, 过硬实力铸就仲裁公信力

结合过硬的法学理论知识深耕一线,高校法学教授以大量的实例铸就了武汉仲裁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作为仲裁员,他们不仅热心于仲裁实践,也从事理论探讨和研究工作,为法学理论成果添砖加瓦,同时关注中国仲裁事业的未来,探索仲裁国际化之路,培养有涉外仲裁思维的人才。

柳正权:深耕领域,探索仲裁国际化之路

柳正权仲裁员是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同时也是武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他多次担任首席仲裁员,审理了大量疑难民商事案件、涉外案件、涉军案件和涉政府重大案件。

在审理过程中,柳正权仲裁员坚守政治底线和法律原则,妥善运用自身仲裁能力和专业知识,高效、合法、合理地解决了各类纠纷,实现了定分止争、案结事了的效果,获得武仲首届“十佳仲裁员”荣誉。

“作为高校法学专业的老师,我一直希望用我的专业知识为武汉仲裁乃至武汉法治的公信力建设作出贡献。”柳正权仲裁员说。

十多年来,他心系法治、深耕一线,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裁决建设工程和房地产案件中颇有心得。“建设工程、投融资方案、运营维护技术、新基建领域技术这一类案件行业专业性比较强。我认为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领域选择仲裁作为争端解决方式非常有必要。有行业的专业性做保证,才能更有效率。有必要性就有可行性。”柳正权仲裁员说,“特别对于涉外的建设工程方面的案件,争端需要有公信力的机构来处理,目前很多这方面的争议案件都选择了仲裁作为争端解决方式。”

在担任“一带一路”仲裁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期间,他代表中国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国际仲裁会议,作了关于“一带一路”仲裁的主题发言,介绍一带一路(中国)仲裁院(依托武汉仲裁委成立)的情况,提出探索中国仲裁国际化之路,要更高效受理“一带一路”建设工程和商事项目的争议,致力于妥善处理中国企业在外的项目投资、工程承发包和总分包之间的纠纷,保障国外项目顺利进行,促进“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发言取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王永强:用心调解,为企业纾困解难

王永强仲裁员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被评为武汉仲裁委员会首届“十佳仲裁员”。2018年以来在武汉仲裁委员会办理60起案件,其中标的额超过一亿的案件5件,标的额超过一千万的案件42件,无一件案件被撤裁或者不予执行。

“无论哪种纠纷解决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公平合理且高效地化解纠纷,做出公正裁判,保障争议各方的权利,维护受损害方的利益。”王永强仲裁员说。不久前,他受理一起案件,涉及某建设工程的建设方和施工方的经济纠纷,最终的争议焦点在数额的确定上,双方争执不下,工程也一天天耽搁。开始时申请人非常强势,其中有很多次对方代理人经与申请人沟通后,几欲放弃调解,而王永强仲裁员还是非常努力居中调解。双方适当做出让步,最终双方就费用具体数额达成一致意见,调解成功。

对于仲裁员来说,放弃调解,出一纸仲裁裁决,也是正当履职,合理合法,无可厚非。而王永强仲裁员通过调解有效化解纠纷,维护受损害方的利益。让双方当事人看到一名仲裁员在案件裁判过程中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让他们体会到了法条之外的温度。

“仲裁案件办理效率高,避免了二审、再审,极大地减少了案件的等待时间。”王永强仲裁员说,“还是要多鼓励个人、企业应多将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通过仲裁,高效快速的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对于企业来说,很多时候,时间就是生命,争议解决得越快,越有利于企业快速恢复生产、减少损失,争议解决的周期有时候直接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而此时,仲裁所具备的专业、效率及其程序的灵活性对当事人来说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武汉仲裁:培养人才,解决“卡脖子”问题

武汉作为国内的法学重镇,拥有丰富的法学资源,高校在这方面的课程、培训的设置与人才培养方面要有所作为,培养出大量在比例上足够的高素质涉外法律人才。

去年,武汉仲裁首届“武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举行,模拟仲裁庭比赛邀请了国内外仲裁学界及实务界的专家、学者和国企法律顾问等组成评审团。四支学生参赛队分别来自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

柳正权仲裁员大力支持这类赛事,他说,国际商事仲裁是“高精尖”法律业务,是我国法律界的“卡脖子”关键问题。武仲正在加速打造中部地区的国际仲裁中心,创办比赛能通过实战促进各高校、仲裁机构以及仲裁从业人员在仲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广和宣传商事仲裁、发掘与培养高水平仲裁人才,更好地服务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

王永强仲裁员说,武汉现在有很多国家和省市方面的战略部署,特别是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项目比较多,纠纷很难避免。

武汉高校多,法学资源丰富,给很多具有法律专业教育背景的人提供了舞台。他认为法学教育要适应人才需求,大学教育应该从行业需求出发来研究行业,他很高兴现在一些武汉高校已经在做这些工作。

(长江日报记者费权 李慧紫 通讯员武仲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