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 > 教育资讯

疏解过度集中的高教资源! 全国高校第二城, 将迎来大变局

国家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已经发布,其中提到了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变方式。其目的就是破解之前摊大饼式的发展思路,推动城市瘦身,合理控制人口密度。

重点疏解方向,就是一般制造业、区域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还有过渡集中的医疗、高等教育等资源。

这个规划对于破解“大城市病”,可谓是一针见血、直击要害。就拿高等教育来说,我国目前的高校数量庞大,动辄人口都是过万,学生人数众多,再加上教职员工,围绕其周围的服务人员,数量就更多了。

一个城市如果集中了三五十所以上的大学,常住人口就将增加四五十万,这就是一个中等城市的规模了。

那么国家提出疏解过度集中的高教资源,哪些城市的影响会比较大呢?

根据2021年智研年榜全国高校数量百强城市排行榜,其中有3座城市的高校数量超过80所,分别是北京、武汉和广州。

北京早就开始做减法,很多高校已经计划外迁至雄安新区。广州是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也是大湾区的核心城市,这也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因此广州受影响应该不大。

那么武汉,就说不好了。

截至2021年底,武汉共有8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数量超过120万人。

在2021年国家公布的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名单之中,武汉市以995万的城区人口跻身14个特大城市中的第一位。

而这份名单是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得出的。这一年也是武汉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一年,大量人口外流,所以这个数据有一定的不准确性。

果然2021年,武汉人口大量回流,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武汉去年新增加人口121万,增量全国第一。所以武汉已经跻身超大城市行列,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今年年初,国家提出了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方向,主要有三大方面:

第一、从严把握撤县设市设区;

第二、疏解超大城市;

第三、严控省会城市扩张。

武汉早已实现了无县化,第一条对武汉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第二条和第三条,都会对武汉未来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再加上国家十四五新型城镇化中,再次提出了疏解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对武汉而言,可能做减法将是未来的发展主流。

那么有效地做减法呢?疏解过渡集中的高等教育资源,对于武汉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其实武汉早就有所动作了。

武汉不仅有众多的双一流高校,高等职业院校,还有众多的独立学院。在最近几年的独立学校转设过程中,由于武汉的独立学院很早就有民间资本介入,这些资源较为优质的对立学院,纷纷选择武汉周边的县市来办学。

比如咸宁市嘉鱼县、黄冈市红安县、荆门市京山市,都有吸引了数量不等的独立学院来此布局,这也算武汉提早谋划高等教育疏散了。但是这对于武汉80余所高校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

十几年前,湖北提出一主二副口号之初,主要方向就是做大做强省会城市武汉,全省各地市的主要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纷纷搬迁至武汉。比如宜昌的葛洲坝集团,襄阳的中铁十一局,还有荆州的长江水产所、湖北国土资源学院、长江大学武汉校区等。

除了独立学院转设,由于现在教育部禁止高校异地建设新校区,武汉也在另辟蹊径。襄阳是湖北的副中心城市,但是高等教育资源不丰富,实力也不强,就通过引进武汉的高校,来襄设各种各样的研究生培养基地。

当然以上的举措,并不能实质性疏解过于集中的高等教育资源。这次国家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就是指明了新方向,对于武汉来说,就是要大力将一部分高等院校整体搬迁出去,以降低过于密集的区域人口和城市总规模。

这对于武汉来说,是在做减法,但是对于接收这些大学的城市来说,就是做加法,毕竟一所大学就能净增上万的城区人口。

武汉迎来发展大变局,哪些城市会受益呢?其实湖北也有具体的应对措施。之前湖北实施的是武汉城市圈、襄十随神城市群、宜荆荆恩城市群。

现在这三个城市群,湖北又将其细化,提出了三个都市圈的概念,即武鄂黄黄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襄阳都市圈。

那么对于鄂州、黄石和黄冈三市而言,未来将是融入武汉,跟武汉一体化发展的3个核心外围城市。

武汉疏散城市非核心职能,疏散过度密集的高等教育资源,最受益的就是鄂州、黄石和黄冈三市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