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7日讯(记者杨枫 通讯员孙梦嘉)11月7日,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闭幕式在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举行。本次大赛为期七天,全国547人从参与预赛的百万学生中脱颖而出,在各省分会考场争金夺银。在决赛中,湖北学生表现优异,共有9名学生进入国家集训队,排名全国第一,其中7名学生来自华师一附中,2名学生来自黄冈中学。
据悉,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由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联合承办。本届决赛举办方式变为各省自设考场同时考试,监考方式为远程视频结合现场交叉监督。闭幕式上,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副主任陈晓林介绍,全国有104万余名学生参加预赛,本次决赛全国共有547名考生在全国32个赛区设置的44个考场参加考试。最终,决出一等奖163人,二等奖229人,三等奖151人。记者获悉,决赛一等奖前50名学生进入国家集训队,并获得保送清华、北大资格。
湖北学子在决赛中表现亮眼,共有9名学生进入国家集训队。特别是“东道主”华中师大一附中共有19名选手参赛,其中13人获得金牌,6人获得银牌,余博文、龚炳瑞、田向晨、黄子橙、覃楚石、徐一岩、吴彦翀等7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获得清华、北大保送资格。另外,来自黄冈中学的张书源、江凡也入选国家集训队。他们将继续备战国家队选拔赛,争取代表中国队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
闭幕式上,来自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获奖学生代表沈熙皓坦言,“物竞之路”是枯燥的,通过大量反复训练才能提高计算能力;“物竞之路”又是有趣的,学习新知识,解释新模型,钻研新方法总是令人兴奋。其间,需要经过无数次考验,历经很多挫折和彷徨,前行之路艰辛又幸福。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物理竞赛教练龚晖介绍,在该校,三个年级的竞赛班学生按学习程度“打通”备赛,这次进入国家集训队的成员中就有三个是高二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学子们有一些共性,“第一就是高度自律,其次就是对学习有规划,第三是心思单纯,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竞赛学习中”。龚晖说,物理竞赛之路虽然枯燥,但也让学生们受益无穷,物理竞赛中建模解模的过程要求学生面对复杂情况时有看透本质、抽丝剥茧的能力,这种学习和思维方式会让学生们终身受益。
该校高三(27)班学生余博文在本次决赛中以全国第十的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余博文说,在初三时他就对物理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把高中的物理课本当成课外兴趣书籍研读,在中考中也获得了物理满分的成绩。进入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竞赛班后,他的成绩只是中等。“我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赶上极有天赋又很勤奋的同学们。”余博文说,教练发给他们“大部头”的竞赛教程,一本平均有五百多页,全靠自觉把这些教程里的方法和题目看懂嚼透,教练在最关键的地方进行点拨,而不是灌输式的讲法。“因为只有靠自己研究才能学得更牢、钻得更深,不断激发向上攀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