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 > 教育资讯

武汉大学用数据推测贫困生, 并悄悄充饭卡, 比辅导员内定公平多了

提升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无论对于个人、家庭还是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为了能让更多普通家庭的同学,有机会接受教育,国家对于公办学校给予大力扶持。

我们所交的学费,其实已经在最大程度压到较低标准,确保寒门子弟也能有机会读大学。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参差是不可避免的。

即使在当代,很多人习惯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殊不知对于一些底层家庭,上大学的成本属实会让他们感到“压力山大”。于是,贫困生补助便成为支持学子的重要方式。

助学补助发放方式受到争议,有些困难学生,吃穿用度不一般

不管什么层次的高校,都有助学补助。本来是为帮助条件差的同学减少后顾之忧,可是现在越来越多人发现,领取这些补助的学生,未必是真正的困难户。

有个帖子在网上一度引起热议,一名长期领取助学金的大学生,竟然穿着几千块的鞋子。有同学对此提出不满,希望辅导员不要把助学金发给原本条件优越的同学。

无独有偶,还有企业员工表示:自己单位帮助的几名大学生,毕业时来到公司里参观。想不到他们用的手机比这些员工还要贵。

一时间让人不禁反问,到底谁更困难,谁更需要帮助?其实这类情况在很多院校里都会出现。大学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申请这种补助的方式,通常就是上交当地的资料证明。

这就涉及到一些可以操作的东西了。有些地区管理非常严格,有些地区出示证明却并不需要进行层层核实。

到底申请这些补助的大学生谁是真正的困难,谁是想占用资源,很难靠简单的资料和询问进行核实。但这种现象必然会引起同学们的不满,引发对公平性的质疑。

尤其是一些院系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靠辅导员自己决定分配给谁。并不能保证所有辅导员都很公正的决定,谁去领这部分补助。

武大用数据推测贫困生,并悄悄充饭卡,比辅导员内定公平多了

对于如何评判大学生真实家庭情况的方式,一直存在很多争议。武汉大学可谓做出了一种好榜样。根据学生的透露,他的饭卡里收到了来自学校的充值。

武大还在短信中告知学生,不会将其姓名透露给同学和老师,以便保护特困生的自尊。原来,这是高校利用食堂的大数据,分析出哪些同学家境困难。

高校里分为多个食堂,其中各有不同的收费标准和风格。有的环境良好,各种风味菜肴应有尽有,但价格偏高。有的食堂则提供最基本的餐食,口味一般、胜在性价比高。

当学校发现部分同学出入低档餐厅的频率较高,而且经常购买特价菜,就会认为是家庭条件比较差,不得不从吃饭上节省的困难学生。

所以,每月在他们的饭卡里适当充值。这样既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也不必以公开的形式让他们难堪。

不少网友看后表示非常暖心,而且这种判断方式,显然要比辅导员内定的结果更为公正。辅导员自行评定主要有两个弊端。

一是有些同学善于在老师面前伪装。平时大手大脚,会购置一些比较贵的东西,但是站在老师面前的时候却非常朴素。

第二,有些辅导员在这方面,可能更倾向于将名额分配给自己喜欢和认可的学生。当然,武汉大学通过食堂数据来推测学生的方式,也不能保证百分百肯定。

以后万一有人专门按照这种规律去食堂打饭,想要靠此方法获得学校的“帮衬”,也并非不可能。这就只能看大学生的自觉程度了。

让同学匿名投票的方式,能更真实地了解特困生的情况

接着读大学时,前期阶段学校对于补助的发放是比较宽松的。但后期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学校发现:很多人出自条件很好的个体户之家。

他们以父母无正式工作的理由,申请助学金,这显然对于真正有难处的学生不公平。所以后期学校对申请名额设限,而且分为不同的补助标准。

辅导员会让大家在表格上匿名投票,他会公布学生的姓名,让大家进行以下选择:“非常困难,一般困难,并不困难”。

毕竟同学们朝夕相处,上课时坐在一起,放学后也同在宿舍。到底谁的吃穿用度很好,谁是真正的困难,很容易看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