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15日讯(记者宋磊)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是提升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如何全面实现创新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近日,省人大代表、武汉岱家山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邓培在省两会上建议,建立高校专利成果本地转化联席会议制度,支持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推进高校专利成果本省本市就地转化应用。
邓培在省两会现场。
作为来自科技创新培育机构的人大代表,近年来,邓培持续关注产业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并在省两会上积极建言。他认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要抓好两个重点:一方面,支持湖北、武汉的高校、科研院所坚持更深入地开发,产出更多利于转化应用的专利成果;另一方面,湖北、武汉要成为在鄂高校科技专利成果转化的主基地,“这就需要建立高校专利成果就地转化应用的统筹、协调、组织的机制,形成工作合力,链接创新源头和市场需求,让更多成果就地找到应用需求场景和专利成果转化孵化平台。”
就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邓培建议,湖北、武汉应建立高校专利成果本地转化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协调指导,统筹任务措施,逐项抓好落实,推进高校专利成果就地转化应用。还可发布促进高校专利成果就地转化专项政策文件,在联席会议制度指导下,政策引导在鄂各高校、科技园区、孵化平台、企业、服务机构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和组织对接交流活动,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生态。
“大力支持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打通转化链条,加快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联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邓培还建议,要构建“企业+院校”深度合作的创新共同体,采用校企双方共建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实验室等方式,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开展课题研究,实现结对发展。同时,大力培育高素质技术经理人队伍,解决“找不到”“谈不拢”“难落地”的问题,撮合供需双方达成合作,从而促进更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