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 > 教育资讯

武汉研三学生烧炭自杀, 遗书中指出一切

一场悲剧在武汉高校发生,一名研三学生选择在寝室内烧炭自杀,并留下长达12页的遗书,其中指控导师“压榨学生”。这个消息一出,立即在网上引起热议,也引发人们对当前教育体制的深思。

这名学生名叫贺某,就读于湖北某高校,主修工程专业。据了解,他家庭条件较差,父母外出打工,他和姐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性格内向,不太善于表达。按理说,考上研究生对他来说是一个飞跃,能够改变命运。但是,殊不知,研究生阶段的苦闷经历让他陷入了绝境。

在遗书中,贺某直言导师压榨学生。他控诉导师张某不仅每月只发200元资助费,还要求学生承担许多工作,包括采购试剂、清洗器具、录入数据等杂活。这让本就家境贫寒的他经济上更加捉襟见肘。更严重的是,导师安排的工作繁杂但与专业课题无关,无法让贺某真正学习到知识。论文课题被导师定义为“龙虾机”,完全没有前景和价值。两次提交的论文都被无情驳回,导师的理由竟是“你的文笔太差”。在绝望无助的情况下,贺某选择了结束生命。

导师张某对此则三言两语敷衍带过,声称贺某“心理有问题”,其指控与事实不符。但是舆论并不买账,大多数网友认为学校和导师在逃避责任,没有将学生的控诉放在心上。

类似的事件并非个案。在当下的教育体系里,许多导师视学生为提升业绩的工具,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学生发展之上。一些导师刻意压榨学生,要求学生承担大量脏活累活;一些导师故意刁难学生,无端退回论文;还有导师利用学生免费劳动,却不给予应有的指导、资源和关心。这无异是在消耗年轻学子的青春与激情,剥夺他们学习知识和成长的机会。

其实,导师与学生本应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导师应以身作则,指导学生成长,而不是将学生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学生也不能被动承受压力,需要及时反映导师的不当行为。当导师与学生形成你来我往、良性互动的局面时,研究生教育才能回归本质,让每一个来到讲台前的年轻人都活泼向上、茁壮成长。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学校、导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学校要加强对导师的管理与约束,评价导师不能只看论文数量,更要看学生的反馈和成长。导师要担当起引路人的责任,关心每一位学生,及时化解矛盾。学生也要主动表达诉求,勇于揭露不当行为。

当教育回归本心,大学校园里再也不会出现“压榨”“剥削”这样负面的词语。取而代之的,是导师悉心指导、学生欢声笑语的景象。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才能逐步实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