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王媛
通讯员张晶李炜炜
“每年的3月22日被称为‘世界水日’,是为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身处长江边的我们,也要树立保护长江的意识。”12月4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奥林小学的科学教师柳婷在课后服务时间为学生讲解世界水日的由来和加强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性。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奥林小学以“长江大保护”为主题,开发了《长江流域大保护》项目式学习课程,在课后服务时间将保护长江与科学、语文、美术、汉绣、陶艺等深度融合,创新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提高能力,增强学生们的环保意识。
成立长江大保护社团,种下“长江大保护”的种子
家住长江边,共饮长江水。在课后服务时间,长江大保护学习元素被融入进奥林小学的各类课堂中,吸引着校园里的每一个学生关注长江、了解长江,争做长江代言人。
该校五年级(1)班的学生童泽彦主动加入长江大保护社团,他学习了污水处理流程和原理,制作出了污水处理模型。他说:“同学们都有浓厚的兴趣,我们不仅学习了检测长江水质的方法,还检测了周边湖泊的水质,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加强了保护长江水资源的意识。”
作为长江大保护社团的一员,四年级(7)班的学生辛梓轩表演了“诗画长江”话剧,他说:“希望同学们都能感受到长江的宽阔与大气,加入保护大长江的行列。”
社团负责人苏雄老师介绍,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学校便开展了以长江大保护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采取选课走班的形式,让有相同兴趣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拓展学习空间。
科学社团课上,老师以“水质监测”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长江生态环境,四五年级学生先后开展了多次长江水质监测校外实践课程;语文综合课上,“长江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正如火如荼,学生了解长江历史文化、长江有关的诗词;美术社团课上,以“悦长江美景”为主题的艺术课大受欢迎,学生欣赏长江风光,实地探访武汉长江地标,绘出一幅幅长江画卷;“长江大保护+数学”融合课上,学生学习数据处理,运用所学知识处理长江水质监测数据;陶艺社团的长江生态模型是学生最喜爱的作品之一;汉绣社团里开展了“悦长江美景”的主题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牵针引线绣出美丽长江……
在该校举行的作业博览会上,“长江之歌”诗画展、《我眼中的长江》作文展、“长江水域面积知多少”数学展、“长江风光”模型展等长江大保护主题系列作业格外引人注目。项目负责人柳婷老师介绍,老师们创新作业形式,把长江保护元素和各学科进行整合,既为学生减负,同时也在学生心中种下“长江大保护”的种子。
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增强保护长江使命感
地处长江边,奥林小学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定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学生来到长江边,现场学习有关水质检测的酸碱度、氨氮值、溶解氧等一些常见指标知识和监测方法。用容器瓶采集长江水,带回实验室检测分析。根据每一次取样分析的数据,形成分析报表。对报告进行深入探讨,在校园里开展长江水质监测发布会。
参加完监测活动后,学生童泽彦说:“检测结果显示,长江属于地表水类水质,看来长江大保护行动卓有成效。”
通过在沌口水厂的中控平台查看河流的水位数据和水质监测实时数据,学生们感受到了运用现代科技处理数据的便捷。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制水工艺车间,通过看、听、访、学,探秘生活用水的奥秘。
形成一定的认知后,学生自发成立“春笋”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前往汉阳江滩开展清理垃圾活动,用实际行动改善长江水质,志愿者们走向街头,向市民朋友宣传保护长江的理念。系列项目化的实践活动,树立了对保护长江的使命感。
“自2021年开展长江大保护项目式学习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探究精神更足了,环保意识更强了。”奥林小学相关负责人说,学校坚持人人参与长江大保护,把知识与思想、方法与技术、科学和艺术进行整合,逐步形成“奥林模式”的核心素养培养方案,在跨学科综合实践项目化学习中,让每一位学生知长江、爱长江、护长江,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绿色、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