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柯称
通讯员李怡邓蕴
“吴佑晨,9.96秒还原六面魔方,恭喜新一届‘魔方圣’诞生!”12月上旬,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兴趣杯”BRT系列挑战赛之魔方争霸赛落幕。
BRT原指快速公交系统,在该校则是一种即考即评有趣有料的学科评价方式,是该校多年推行“兴趣教育”的标志性活动之一。极目新闻记者12月27日获悉,“双减”政策落地以来,鲁巷实验小学继续深入开展兴趣教育,通过多种创新方式减负增效,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兴趣作业:从应付作业到创作作品
关于π的历史和作用的研究报告、关于有理数和绝对值的研究报告、有关黄金比例的研究报告、魔方的数学原理……这些不是大学生提交的结课总结,而是鲁巷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不久前完成的拓展作业。
再翻看该校低年级学生的作业本,同样是个性十足,四处可见丰富的漫画、涂鸦、表格。当然,还有很多作业并不体现在纸上,一次背诵、一场课本剧、一条短视频、一个小实验,也算完成了一次作业。“这两年,孩子的作业可以用有声、有色、有味来总结,比我们当年的作业可有趣多了,一般不用去督促他完成。”该校四年级学生家长袁先生说。
据介绍,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鲁巷实验小学两年来对于作业设计的研究不断迭代升级。学校出台了《“双减”文件背景下教学工作白皮书》,延续“预习单引导、个性化提优、综合化创新”的设计方式,遵循“三必须”“三提倡”原则,即:必须以班级为单位控制作业总量,必须以学情控制作业难度,必须从课堂实际出发将梯度作业明细化(70%基础夯实、20%能力提升、10%拓展挑战);提倡面批精批,提倡激励性评价,提倡建立学生错题册。
2023年7月,该校完成“学科拓展支架”顶层设计,形成各学科作业属性分析表。该支架由三个任务构成,以“题型”为外显主线,内蕴知识与技能建构、学生素养发展、兴趣驱动三条暗线。老师们每布置一道题,必须能表达出是围绕什么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哪些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如今,学校已实现同一年级不同班级,同一班级不同学生“一样的作业任务,不一样的作业内容;一样的作业目标,不一样的作业结构;一样的作业要求,不一样的作业形式”。
同时,学校语、数、外、科学四门学科已固化了以任务群为驱动的长周期跨学科作业,如低年级的剪贴报、小小书,高年级的思维导图、研究报告等,这些以主题化、项目式形式出现的拓展作业,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了知识的结构化,不拘一格地成为发展学生学科兴趣的重要手段。
特色评价:无纸化测评既有趣又有效
如果说让作业受到学生欢迎,已经让人感到意外,鲁巷实验小学还把“考试”变成了学生期待的活动,更是让人叫绝。
“双减”政策出台后,该校将已经举办多年的“兴趣杯”BRT系列挑战赛活动,再次进行了升级。今年12月,“兴趣杯”陆续进行了魔方争霸、跳绳精灵、口算达人、识字大王、诵读能手、百科百答等项目的挑战赛,此前还进行过写字习惯和双姿过关赛、写话秀秀场、听力秀秀场、跳绳达人赛、纸飞机最远机长挑战赛等。
“既要精准分析学情教情,又要符合‘双减’背景下多样化、趣味化、即时性、实效性的学科评价新要求。”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兴趣杯”BRT系列挑战赛立足于学生学科兴趣的发现和培养,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在该学科方面的学业成果,命题中不仅考虑教材的内容,还会渗透生活中学科素养生成点的链接。
比如,语文学科的写话秀秀场,在评价设计上,教师基于学情不同给予了充分考虑,不设上限,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充分展示,学生可以写一句话,也可以写很多句话,哪怕只写一个字,一定也要把这个字写好写规范。写话的展示版块,不打分数,也不打等级,甚至不需写名字。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凸显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科评价的检测功能。
眼下临近期末,根据“双减”要求,一、二年级不得进行书面期末考试,那如何检验一学期的学习成果?鲁巷实验小学准备沿用上学期期末的无纸化测评活动,以“趣乐园”的形式进行,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思、思中用,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趣乐园”里,学生可以摘语文的字词果、诵读果、表达果;摘数学的计算果、运用果、表达果。
“小学阶段,教师应摒弃考试的甄别、选拔功能;重视检测的诊断学情教情、改进教学的功能。”鲁巷实验小学校长程丽芬介绍,该校还十分重视学生日常成长评价,建设了“兴趣苗圃”学生评价系统,用七种颜色的花来呈现学生在品德、学习、健康、艺术、劳动、创新、兴趣等多方面的成长表现。学生可以在电子班牌上,用自己的兴趣积分兑换礼物。
多彩活动:学生们自己画了本教材
课后服务也是落实“双减”要求的重中之重。鲁巷实验小学站在“五育融合”的高度,根据学生、家长需要,在三个课后服务时间段开展自创的“五彩课程”:午间以自然班为单位开展“休息指导课程”;下午课后服务时间以“班本作业课程”“兴趣社团课程”“班本特色课程”为主;每天延时托管时间则以混龄编班或混班安排形式开展“百变运动课程”。
其中,“班本特色课程”和“兴趣社团课程”,目的在发现学生的广泛兴趣,培养学生的中心兴趣,目前学校建有校级兴趣社团超40个、班级兴趣特色课程68个;“班本作业课程”进行学业知识的个性辅导,更好地提升作业质量,把控作业总量和时长,实现减负增效;“休息指导课程”利用午间托管开展时间管理的教育,和谐学生的身心状态与学习压力。
“百变运动课程”则是学校师生协作产出的成果——学生们喜欢的体育活动用简笔图解的方式画出来,老师们汇编成室内和室外两本“运动小书”。这套独有的“教材”,有效避免了延时托管服务的随意性,在武汉属于首创。为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掌握更专业的运动技能,学校“百变运动课程”采取多师授课,还引入了社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家长志愿者等资源。
同时,在课后服务的推进过程中,该校改变传统的学生“端坐”和教师坐而论道的教学方式,把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里去。如,到校内的智慧图书室、开心农场,完成学校“阅读存折”“劳动存折”上的任务,从而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读书理念,培养爱劳动、会劳动、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再如,到校外的社区活动中心、科普机构,这种课程学习场所的转换,激发了学生兴趣,也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及创造力。
“我们始终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教育是落实‘双减’要求,做好‘提质增效’的一把钥匙。”鲁巷实验小学校长程丽芬表示,该校将继续探索兴趣教育在“双减”中的创新表现,为学生搭建尊重天性、发展个性、培养创造性的成长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