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王媛
摄影记者黄士峰
实习生洪梦婷
通讯员吴勇杰王潜
“成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我们要开始准备着,未来机遇肯定会有的。”1月12日,2024科普迎新春暨“百名院士进百校讲科普”活动首场报告会在武汉经开外国语学校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孙和平作专题报告,来自武汉、鄂州、黄冈、恩施四地的中小学生和院士进行了对话。
无处不在的“万有引力场”
报告会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孙和平带来《无处不在却又充满神奇的万有引力场》的专题报告。
孙院士从时间与空间的基本概念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出发,结合个人科研经历,介绍了万有引力在地球与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地球重力场测量技术及其在国防航空航天、前沿基础研究与国家大型工程建设领域中的作用。
听完报告,武汉经开外国语学校八年级(8)班的学生叶熠辰表示,孙院士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宇宙的奥秘和美丽,点燃了他学习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科学梦想。
高一一班的赵墨菲也收获满满,“作为一个理科生,接触今天这些知识不仅能拓宽知识面,激发了我对物理化学的兴趣,还能与院士面对面,这样一种榜样精神,是我以后学习生活中的‘人造太阳’!”
四地学生与院士对话
现场,武汉经开外国语学校、鄂州市实验小学、黄冈市英山县金铺中学、恩施市龙凤镇杉木坝村小学等四所学校的学生代表,和孙和平院士进行了对话。
“如果没有万有引力,我们生活会更快更方便吗?”来自鄂州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向孙院士提出相关问题。孙院士介绍万有引力是一种自然现象,“没有万有引力”是不存在的假设。“可以假想一下没有万有引力,我们现在的地球万物,包括生命等等,也许就不复存在了。”得到答案的同学们充满兴致,进一步萌发了心中的科学种子。
来自恩施市龙凤镇杉木坝村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则是向孙院士请教重力测量精度相关问题。“我们这边有很多大山,能否通过重力测量发现地下的空洞和矿床,比如黄金、石油等物质?”孙院士表示利用重力测量矿床,实际上跟质量变化与运动有关。“高精度的测量是可以分辨出地下矿藏的。”孙院士补充说。
黄冈市英山县金铺中学七年级学生对科学相关工作十分感兴趣,由于目前数学成绩不太理想,作为其榜样的孙院士引用华罗庚的事例进行鼓励。孙院士说,未来想从事科学方面的工作的想法值得鼓励,有一句成语叫“有志者事竟成”,有志向的人终究会成功,目前数学成绩不太好,但不代表以后都不好,祝愿这名学生心想事成。
“成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至于说机遇的话,我认为机遇对每个人是不平等的,同样我认为机遇对每个人是平等的,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我们要开始准备着,未来机遇肯定会有的。”孙和平鼓励提问的学生,“你有同样的天资,你有比别人更加的勤奋,你准备好了,你的机会肯定就来的。你的能力和勤奋将来肯定会获得相应回报。”
南极科考队员与学生跨洋对话
2022年10月底,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分两批先后乘坐“雪龙2”号和“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再次谱写“双龙探极”新篇章。这也是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实验师桑鹏第三次踏上南极科考的征途,执行中山站固体潮和地磁项目科研观测任务。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引力的神奇,孙和平院士邀请桑鹏进行了一次跨洋视频对话。桑鹏向同学们分享了在南极观测“固体潮”科考经历,讲述如何通过观测“固体潮”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特性,并呼吁同学们关注南极,保护环境。
就孙院士提出的“如果要成为一名南极的科考队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问题,桑鹏表示:“想要成为一名南极科考队员首先要有与南极科考相关的学科背景,才能为科考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其次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因为在南极的极端环境中,科考队员需要具备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
现场来自武汉经开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代表十分感兴趣,举手向孙院士请教“未来我也想从事这方面的研究,那么目前我最需要做的应该是什么呢?”孙院士从现如今初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与对应学科优势分析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竖版世界地图发明者讲述绘制经历
《换个角度看世界—-竖版世界地图》发明者、中国第13次南极科考队中山站越冬队员郝晓光,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他和他的团队共同绘制的新型纬线世界地图的故事,传递了“地图的变革”思想精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
武汉经开外国语学校高一年级主任胡海东作为一名物理老师感触很深。“几位院士说的话令我印象深刻,科研有一部分是向下扎根,有一部分是向上生长。我们做基础物理教学的老师是一种向下扎根的过程,在学生的心中培养出这样一种科学探究的兴趣与种子,就是向上生长。”
报告会现场还发布了《2024年度“百名院士进百校讲科普”活动菜单》。
据了解,该活动由湖北省科技厅、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联合主办。2024科普迎新春活动还包括科普年货节、科普闹元宵、科普花卉展、新春科普专列等系列活动。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深化开放合作、强化资源联动、优化科普生态、夯实科普能力建设,不断深化具有湖北特色的科普实践,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