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国倩
摄影记者黄士峰
实习生张之楠
“中考化学命题有三大原则:无情境不命题、无思维不命题、无价值不命题……”2月19日,武汉市七一中学化学教研组组长、武汉市初中化学中心组成员张丽老师,走进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名师来了·冲刺中考”系列公益讲座直播间,对武汉中考背景进行解读,并结合中考化学试题考查形式和命题特点,给广大学子提供化学复习备考建议。
试题有四个特点
直播一开始,张丽便结合历年中考试题详细讲解了中考化学试题考查形式和命题特点。根据化学命题的三大原则,她预测2024年的中考化学试题在题型、题量设置上与去年保持高度一致,试题预计难度与去年相当。
“中考化学试题的特点有四个,即精琢试题情境,凸显核心价值;立足课本教材,考查点多面广;渗透化学观念,形成学科思维;重视科学探究,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张丽分析,化学试题的情境化程度逐年提升,这意味着对情境信息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成为对考生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武汉的中考试题经常会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关注高新科技发展、聚焦工艺流程,如:2023年选择《天工开物》这一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为考查背景,2022年选择的是中国古代文房四宝,2021年直接将化学变化和成语相结合;2023年试题选择碳中和这一社会热点,让学生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努力把科技自立自强信念自觉融入人生追求之中。”张丽介绍,从2022年开始,工艺流程题取代一包白色粉末题,成为了化学试卷中的重要基本题型。工艺流程题以真实的生产生活为背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为构建无意义物质转化关系的现象,也减少了学生为答题而死记硬背的现象。
在张丽看来,比较、分析和归纳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化学内容量大,知识点与考点繁多,虽然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但所需掌握的化学内容却很多,为了让学生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思想更加系统化,思路更加逻辑化,可利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将化学的同类问题整合起来,搭建知识的框架,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是学生在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真实问题过程中,需要对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高阶思维能力是21世纪学生必备的能力。”她说。
备考可分五步走
针对中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对2024年中考化学备考有何启示?张丽说,第一要立足课本,夯实基础;第二要动手实验、具身体验;第三可归纳方法,提升能力;第四应巧建网络,发展思维;第五应构建模型,培育素养。
张丽在直播中强调,课本是学科知识的精华,在化学复习备考中,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重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课本上包括正文、小字、图片、学完本节课你应该知道的、课后习题、探究、讨论、课本演示实验、学生必做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每项内容都要认真掌握,命题的素材源自于此。”
直播中,张丽还给同学们介绍了一些记忆小妙招,比如用谐音法口诀、顺口溜、故事串联的方式来记忆金属活动顺序表和元素周期表等化学基础知识。她强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动手实验、具身体验也十分重要。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从而提升能力。比如可以对比、归纳物质性质,对比、归纳实验的不同之处。”结合具体案例,张丽给大家演示了常用归纳方法。
“如果把学科的知识点比喻成闪亮的珍珠,那么这些珍珠不应该是散乱无序的,而应该是用学科逻辑之绳串联起来的。知识一旦被高度概括,就容易结构化,进而形成系统的学科思维与学科观念。”张丽认为,复习备考中,作为老师还应该重视学科观念的培养,可将初中阶段看似零散的众多化学知识点按照逻辑进行有序的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以帮助学生发展学科观念。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确定对象,然后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假设、模拟、归纳和演绎,将复杂的事物进行简化,抽象出其本质属性,建立模型,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最后,张丽也给考生们分享了中考答题技巧总体要求:慢做会,求全对,抓住中等题,一分不浪费,向规范书写要分数。沉着冷静,遇易不喜,遇难不乱,遇新不慌,处变不惊,抓点突破,难题变易,努力提高一次性答题正确率。
“做完试卷后,要抓紧时间检查。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一要检查试卷是否全部答完,有无漏答或者没有答全的;二要检查步骤是否完整,是否规范,是否按要求答题;三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答案是否合理;四是要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写对和配平,特别是酸不能写错,例如题目所给的是硫酸就不能写成盐酸,计算题的数据不能算错,相对原子质量应选用试卷上给定的,一般不能靠经验,例如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五是要检查括号内的要求,有无按括号内的要求作答。”张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