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 > 教育资讯

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 供他考上清华的农村娃, 如今去了研究院

古时的寒门贵子通常是天之骄子,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寒门已经越来越难出贵子了,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偏向着更富裕的家庭,而寒门出生的孩子,除了自己苦苦坚持,别无二途。

因此,这个时代“寒门贵子”往往更加珍贵,但是,人们只看到了成功者的荣耀,却看不到他们背后所付出的艰辛。

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来自湖南省怀化市瓜平村一家普通农户家的孩子,在2014年的高考,他以674分的好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震动了那个小小的山村。

那一刻,人们才真正认识的这个名字——杨堋

生来贫穷,路在何方?

杨堋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家一家三代都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务农。

由于湘西的土地相对贫瘠,村里也没有任何经济产业,生活在这个小山村的人们常常挣扎在温饱线上,许多人不得不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过活,杨堋的家庭也是如此。

杨堋的爸爸是一个本本分分的老实农民,没有知识、也没有手艺;他的母亲则是主管着家务大任的农妇,每天操持着家里一亩三分的薄田,靠着挥洒汗水挣出一家几口的吃食。

除了父母之外,杨堋的家里还爷爷奶奶和一个年纪尚小的妹妹,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几乎没有劳动能力,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都压在了杨堋的父母身上。

小时候的杨堋并不知道这个担子有多沉重,跟所有孩子一样,初初长大的他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但是随着他的逐渐成长和懂事,杨堋意识到,自己的家庭跟其他人并不一样——其他人的家里并没有住着常年昏暗的木头房子,没有常年患病的爷爷奶奶,也没有每个月动辄成百上千的医药花费。

别人家的妈妈可以穿着漂亮的衣服在村口打麻将,杨堋的妈妈却在家里和地里日夜操劳,累得直不起腰来。

这样艰难的生活条件让杨堋早早地成熟了起来,虽然还不了解生活的意义,但父母的辛劳却让他记忆犹新。

杨堋的爸爸没有知识,没有学历,只能用最苦最累的活来换取微薄的收入,赚取一份养家糊口的钱。

从杨堋记事起,他的爸爸就常年在外劳碌,他一天要做两份工作,而且两份都是要命的力气活!

白天,杨堋的爸爸在沙场担沙子,沙子看起来轻飘飘的,但是堆在一起却非常的沉重,一担有上百斤左右,一方沙子有三十多担。

就是这样的沙子,杨堋的爸爸一天要挑两百担,加起来有三万多斤!

沙场的环境严酷,杨堋爸爸的身上常年被风沙侵蚀,留下了一道道的伤疤。

小时候学到《愚公移山》的时候,杨堋就忍不住想起自己的爸爸,但是爸爸并不是愚公,他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着自己。

即使这样,担沙子的报酬却和它的辛苦程度不成比例,即使一天担了两百多担沙子,也微薄能只赚到60多块钱,这些钱对杨堋一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到了晚上,杨堋的爸爸会去工厂里给人挑些东西,多赚一份工资。

一个月下来,杨堋爸爸费尽辛苦的几千块钱收入,不只要负担爷爷奶奶的医药费,还要承担杨堋和妹妹的学杂费、生活费,可以说是捉襟见肘,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村里有不少这样的家庭中,家里的父母通常会选择让孩子早早辍学,去外面打工,或者在家务农来补贴家用。

但是杨堋的爸爸并没有这样想,也许是觉得自己的儿子天赋异禀,也可能是他坚信着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因此不论顶着多大的压力,杨堋的爸爸也没有说过一次让他辍学的话,反而每天鼓励着杨堋努力学习,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杨堋也很懂事,当爸爸出去外面工作的时候,杨堋会在家里尽力帮着妈妈做一些活,家里还有几亩地,杨堋和妈妈可以在地里种一些粮食和蔬菜,满足一家人每年的口粮。

如果收成好的时候,还能去乡里的市场换些钱;在放假的时候,杨堋还会带着80多岁的爷爷去小溪边摸摸鱼和虾,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

不难看出,虽然家庭的经济条件很困难,但是杨堋的父母却给孩子树立了非常正向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让孩子不会轻易被生活的困难会压倒!

杨堋在回想起和爷爷抓鱼的日子时说:

“就像鱼干一样,人的一生是有水分的,比如金钱、虚荣这样的‘水分’会让我们丧失本性,但最终排除这些水分之后留下的,本性、勇敢、善良,才是我们内在的精神力量。”

在爸爸的鼓励下,杨堋在学校的读书生活也十分努力刻苦。

从小学开始,他的成绩就在班里名列前茅,是学校里的学习标兵,也获得过很多奖状,据杨堋自己说,他总是学校里那个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

从那时候开始,杨堋已经早早懂得了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的意义,他也知道,一份优异的成绩单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

除了努力之外,杨堋的好成绩也来自于他的高效学习方式。

杨堋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他在每天学习完成后,会用笔记本来归纳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犯过的错误,并一遍一遍分析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让自己的大脑对问题保持敏感,确保之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这种对错误的反思能力极大地帮助了杨堋,让他的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

小山村和学校的生活虽然平静和枯燥,但是杨堋却能在学习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快乐体验!

然而,杨堋的求学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家里的经济情况过于拮据,杨堋和妹妹的学杂费也一度成为让爸爸头疼的问题。

好在杨堋的优秀和努力被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了,学校领导了解有杨堋这样一位勤奋优秀却又贫困的孩子,于是决定免除他的学杂费,还为他额外申请了每月450元的助学金。

这点钱虽然对杨堋的家庭来说是杯水车薪,但总算是解了燃眉之急,足够支撑杨堋在知识的海洋里继续遨游了。

就这样在父母的日夜操劳、学校的帮助下,2014年的6月,杨堋终于顺利地走进了高考的考场,从这里开始,他将书写属于他的传奇。

爸爸一肩扛起,一朝名闻天下

每一个认识杨堋的人,都不会对他在高考战场上获得的成绩感到意外。

杨堋有实力、也有毅力,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条不长不短的高考路,对杨堋的家庭来说有多么的沉重,那是杨堋爸爸每天肩上的三万多斤沙石;

也是杨堋妈妈在家里无数次弯下的腰,在家人的彼此扶持与坚持下,杨堋才能走到这样一个辉煌灿烂的2014年。

而在这一年冲出山村、长大成人的杨堋,终将为这个家庭带来新的希望。

高考很快结束了,但高考后的杨堋却并没有闲下来。在其他孩子都狂欢着高考的结束、享受着长大的欢乐时,杨堋却默默将书本收好、戴起手套,来到了爸爸打工的沙场。

在杨堋的记忆中,自己曾经有一次试图帮爸爸担过肩上的担子,但是那沉重的沙石却压得他直不起腰来,从那一次开始,杨堋才真实地意识到爸爸为自己和家庭,承受了多少。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杨堋已经长大了,他长得比爸爸还高,身上也有了不少的肌肉,在这个难得的暑假,杨堋就像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沙场工人一样,每天跟爸爸一起再沙场挥洒着自己的汗水。

虽然赚的钱并不多,但是杨堋的心里却非常充实,因为他做了多年来一直想做的事情——为爸爸分担生活的沉重、为母亲擦拭额头的汗水。

除了打工补贴家用,杨堋的暑假还有着另外一件烦心事,这件事情悬在杨堋的心头已经很久了,但是力量尚弱的他还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随着高考成绩的逐步发榜,杨堋心里的这个坎也变得日益迫切起来。

2014年7月,高考成绩放榜,杨堋考取了684的高分,这在学校里是首屈一指的,在整个区县也是数一数二的好成绩了。

很快,杨堋家里就接到了清华大学招生办老师打来的电话,通过跟招生办老师几句简单的聊天。

杨堋的心便已经被对未来的憧憬充满了,他很难不去想象,在上千公里之外的北京,会有多么精彩的生活在等待着自己。

满心欢喜之下,杨堋很快决定了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选择这个专业,杨堋有着两层考虑:首先是这个专业在清华大学有定向招生计划,不仅免学费,每个月还可以领到500元的生活补贴,再在靠自己做一些勤工俭学,杨堋有信心,不花家里一分钱念完这个大学;

其次,这个定向计划要求毕业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必须到中国核工业集团工作至少五年,这样一来,杨堋未来的工作也有了着落,可以说是一条十分保险的路。

虽然很多来自城市,或者更富裕家庭的孩子会不理解杨堋的想法,为了每个月区区500元,向别人交付出毕业后五年的时间。

但杨堋清楚,自己的家庭供自己多年学习已经非常不容易,他不想浪费任何一点时间,只想早早地完成学业,成为这个家里的顶梁柱。

杨堋的计划很周全,但是那个令人苦恼的问题依然悬在他的心头。

原来,还在杨堋读高中的时候,杨堋爸爸曾经因为一场工程意外,被几百吨的石头砸到了右手手臂,导致手臂粉碎性骨折。

那次意外发生得很突然,连杨堋爸爸自己都觉得大难不死已经是幸运,但是右手手臂的后续治疗却成了老大难的问题。

为了治疗杨堋爸爸的手臂,医生在他的右手中放置了几根钢板,医生告诉杨堋家人,这几根钢板必须等到杨堋爸爸的手臂完全痊愈,再做手术拿出来。

伤得这么重,杨堋爸爸本应该听医嘱好好休息几个月,但杨堋爸爸的休息,也就意味着家里彻底失去经济来源——爷爷奶奶没钱看病,孩子没钱读书吃饭,整个家庭陷入瘫痪。

因此,一等手臂稍微能活动了,杨堋爸爸就忍着疼痛,马上回到了工作岗位、继续打工赚钱了。

到了2014年,杨堋爸爸的伤势已经没有大碍了,但他胳膊里的那几块钢板却一直留在那儿,因为不舍得浪费时间和金钱去医院做手术,杨堋爸爸一直靠着自己的强忍拖着日子,绝口不提去医院做手术的事。

杨堋心里非常担心爸爸的身体,但又深知自己现在没有能力赚钱、带爸爸去做手术的钱,何况即将面临开学,他的路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为了这件事,高中时期的杨堋,甚至想过是不是要放弃读书,直接去打工挣钱,这样也可以早点补贴家用,因为他不忍心让爸爸一直受着这样的苦,也担心钢板在爸爸的胳膊里放得太久,会出现其他的问题。

但是杨堋知道,只要自己提出来,别说是家里人,即使是村里上下老小,都会口径一致地劝他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再拼搏几年。

但是一想到爸爸还在为自己受着这样的折磨,杨堋的心里也十分过意不去。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2014年的杨堋又迎来了一次好运。

由于优秀的高考成绩,杨堋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当记者问到他的家庭是否给了他足够的支持和帮助,杨堋忍不住在镜头前哭了出来,他哽咽地说:

“爸爸每天挑200担沙子供他读书,他所有的成绩都是爸爸用肩膀一担一担挑出来的,没有爸爸就没有自己的成功!”

听之令人动容,人们在津津乐道于这位优秀学子取得的成就时,也了解到了他坎坷的身世和艰难的家庭状况。

尤其是在知道了杨堋爸爸由于经济原因,迟迟无法去医院做手术、只能将几根冰冷的钢板留在自己这里时。

社会上的好心人自发地发动了起来,他们为杨堋爸爸组织了捐款,筹集了他手术需要的费用,还帮助杨堋爸爸选择医院和手术医生...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困扰了杨堋全家多时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看到从爸爸身体里取出来的几块钢板落地之后,杨堋像石头一样沉重的心才终于安定了下来,他又一次深感自己是这么幸运,也下定了决心,未来一定要成长为一个有能力帮助家庭、也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

暑假过后,杨堋顺利进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习,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清华学子!从湘西的小山村,走到北京、走到全国第一等的学府,杨堋这一路走得艰难,也走得坚定。

在清华,杨堋依然保持着和高中一样的刻苦,他在学习自己本专业的同时,还辅修了清华经管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第二学位。

因为他知道,在未来,能帮助自己、给自己更多选择的,只有自己更强的能力和更多的知识。

在课余时间里,杨堋也坚持着勤工俭学,他从不乱花一分钱,把自己的生活成本压缩到最苛刻的地步,而他所有勤工俭学攒下的钱都寄回了家里,即使身在北京,湘西山村那个小小的家,依然是他最大的牵挂。

如今,七年过去了,杨堋已经顺利从清华大学毕业,继而进入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他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优秀。

在说到对自己未来的期待时,杨堋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专业型的技术人才,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能做出贡献的人,也能为自己的小家改善生活条件的人。

不管时间过去了多久,杨堋一直是那个朴素的山里少年,让他成功的东西不是别的,只有是纯粹的坚持。

如今,杨堋还在他的漫漫坚持路上走着,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保持向上、保持前进!

参考资料:

纪录片《梅花香自苦寒来,父亲血汗育“清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