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然药物中,可能包括几种或十几种化学结构和性质非常相似的化合物,如黄酮类,如果要一个一个区分开,不仅消耗人力物力,而且效果也并不理想,那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一次将他们都分开呢?当然有,那就是操作简单的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是平面色谱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具体过程如下:
1.薄层板的制备(铺板)
薄层板大小可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如载玻片、20cm×20cm玻片等。然后将固定相(又称吸附剂,常用的有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等)、黏合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煅石膏)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研磨至均匀且无气泡,即得到固定相匀浆。将固定相匀浆涂铺在准备好的薄层板上,使整板涂布均匀。涂铺的薄层板自然晾干后,在105~110C加热30~60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这个过程可以使硅胶吸附力增强,一般称之为“活化”。
2点样与展开
点样是薄层色谱分离的重要步骤。选择适当溶剂(甲醇、乙醇等),将试样配制成浓度为0.01%~0.1%的溶液,用点样工具(点样毛细管或微量注射器)点出直径以2~4mm为宜的圆点。采用分量多次点样,每次点样需自然干燥或用电吹风干燥后,才能二次点样。薄层色谱在展开之前进行预饱和(可消除边缘现象),随后将薄层板放入盛有展开剂的色谱缸(层析缸)中,原点不得浸入展开剂中,待展开剂前沿达一定距离(如10~20cm)时,将薄层板取出,标记溶剂前沿。薄层板选择合适的展开剂一次即能将多种化合物很好地分开!
3.斑点的定位:进行定性或定量前都必须确定组分在薄层板上的位置,定位的方式有直接目视法、显色法、紫外灯下观察荧光法、荧光淬灭法等。
整体实验结束后,我们就可以根据斑点的性质进行定性、杂质检查和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
1.比移值定性:常用的方法是将试样与对照品在同一块薄层板上展开,根据试样和对照品的比移值进行比较。必要时可经过多种展开剂展开,样品的比移值与对照品比较,进一步认定该组分与对照品是否为同一化合物;
2.斑点颜色:利用斑点与显色剂反应生成的有色斑点,也可初步推断化合物的类型,通常结合比移值一起使用。
二、杂质检查
1.杂质对照品比较法:要求杂质斑点颜色不得比杂质对照品斑点颜色深。
2.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要求试样溶液中杂质斑点颜色不得比对照溶液主斑点颜色深。
三、定量分析
1.洗脱法:跑板后,选择合适的试剂将斑点中的组分洗脱下来,再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定量测定。
2.目视比较法:点样后,直接用眼睛观察比较试样斑点与对照品斑点的颜色深度或面积大小,求出相似量,精密度一般为±10%。
3.薄层扫描法:用薄层扫描仪对薄层板上斑点进行扫描,通过斑点对光产生吸收的强弱进行定量分析。
综上所述,薄层色谱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特点和用途,在今后的化学分析道路上,会有更为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