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正为了梦想而努力、前程一片光明的时候,突然被人告知,生命已经提前进入了倒计时,你会作何感想?
是会崩溃痛哭,还是会调整心态、治病延长生命?
在湖南省宁乡市,有一个名叫易跃的姑娘,就遇见了如此残酷的现实。
在易跃原本对人生的规划当中,她始终梦想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而为此,易跃也从中学开始就格外努力,并且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出国留学、进修自己的机会。
可是,就在她以为自己正在逐步靠近自己的梦想时,老天爷却和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2017年10月,因为感觉身体不舒服,易跃前往医院就医,却被告知自己罹患癌症。
在崩溃痛哭后,易跃开始了漫漫治疗之路,可是,现代医学没能留住她青春的生命,2019年5月,带着梦想和不甘的易跃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可是,在临终前,易跃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泪目的决定……
一,立志求医的成长道路
1988年前后,在宁乡市的一个普通的家庭当中,易跃出生了。
由于是家里的小妹,易跃从小不仅备受父母的呵护,还有着哥哥的疼爱,而就在这无限的爱意当中,易跃顺利地长大了。
实际上,在易跃哥哥的记忆里,妹妹始终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易跃就非常乖巧懂事,不仅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更是家里的“开心果”;
同时,易跃也格外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这让父母很是欣慰。
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优异的成绩,易跃的前半生可谓是顺风顺水。
在从小学毕业后,易跃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地的重点初中,又顺利升入了重点高中,一条光明的坦途仿佛正在朝着她徐徐展开。
而在高中文理分科的前夕,懂事的易跃也开始有条不紊地规划起了自己的未来。
而面对父母的询问,易跃第一次说出了她梦想中的职业,那就是医生。
实际上,学医的苦和累是有目共睹的:
医学生不仅要经历数年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还要不断练习、总结经验、提升技能;
而即便是走上岗位,医生也还要继续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汲取知识,摸索各种疾病的治疗和解决办法,是一个真的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
因此,在一开始,对于女儿的这一想法,易跃的父母也非常担忧和不忍。
可是,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开明的父母还是对女儿的选择表示了支持。
就这样,易跃正式开始向着自己的梦想迈进。
高中、大学,易跃把全部的精力都花在了学习上,而对于她来说,每一步朝着梦想的微小前进,都让她无比快乐,而这些快乐也抵消了繁重学业带来的辛苦和疲惫。
显然,易跃的付出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本科毕业之后,易跃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连医科大学,成为了解剖系的一名硕士生。
在学校里,易跃选择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作为自己未来的攻读方向,并且大量翻阅了该项目下的无数参考资料。
在这其中,易跃也发现,中国国内对于解剖学和遗体捐献的重视程度并不算很高。
尤其是囿于国内的一些陈旧思想,很多人都希望在火化前能够保留住逝者的“全尸”。
因此,许多家属不仅拒绝对尸体解剖、探究死因,更是拒绝了医院有关遗体捐献的询问和请求。
而这也导致很多试验因为没有足够的遗体来当“大体老师”,从而被迫无限延后。
或许,当时的易跃在翻阅完资料后,仅仅想到要加大对遗体捐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然而,这些内容还是在易跃的心头扎下了一个小小的种子……
二,突如其来的“暂停键”
如今,翻阅易跃的照片和笔记,也不难看出,这个活泼开朗的姑娘,曾经在大连医科大学拥有过充实的求学生活。
在读研期间,易跃并没有一门心思扎进学习当中,成为一个“书呆子”;
相反,在课堂之余,易跃也曾经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不少志愿者公益活动,而她开朗热情的性格也给不少老师同学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
凭借着优秀出色的表现,易跃很快拿到了一年期的去日本留学进修的机会。
对此,易跃十分珍惜,在日本的短暂时光中,易跃在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当地课程中的优秀内容,并且从中取得了不斐成绩;
而同样,在日本留学期间,易跃也在学习之余,和朋友一起四处旅游,了解了不少日本当地文化,这些都让她受益匪浅。
2016年,易跃顺利地从大连医科大学硕士毕业。
而很快,她又成功拿到了美国某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
——前途一片光明,在这个姑娘的人生道路上,前半程的“厚积”,似乎终于迎来了“薄发”的时刻。
可是,老天爷却和易跃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就在易跃专心准备前往美国的资料和行李的同时,易跃总感觉身上有些不舒服。学医的她一开始没把这些细小的症状当回事,可是随着不舒服的感觉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易跃也开始隐隐觉得不对劲。
因此,在准备行李的同时,在2017年10月,易跃难得地以患者的身份而非实习生的身份,走进了门诊部的大楼。
一开始,易跃只以为自己是患上了什么慢性疾病。
毕竟,在求学的道路上,哪个大学生没有为了成绩而扰乱作息的时刻呢?
然而,最终的检查结果却如同晴天霹雳,打得易跃措手不及:
在易跃的各项诊断报告上,黑纸白字不仅清清楚楚地写明了她所患的是癌症,而且根据各项影像的结果汇总,易跃的病情还不容乐观。
作为医学生,易跃拿到报告的那一刻起,内心是茫然而委屈的。
一方面,她很清楚自己的生命几乎已经开始了倒计时,另一方面,她也委屈于老天爷的不公:
明明马上就可以在学业上“更上一层楼”,明明距离梦想的职业已经近在咫尺,可是没想到,老天爷竟然就这样在她攀登医学高峰的路上,残忍地为她摁下了“暂停”。
不过,作为医学生,易跃也知道,作为世界上难以被完全攻克的癌症,临床上也曾经遇到过不少“奇迹”。
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患者的心态和对于治疗的配合。
因此,在最开始的崩溃和无助后,易跃还是很快收拾起了心情,按部就班地开始接受治疗。
三,最后的心愿
实际上,在易跃的主治医生的记忆当中,易跃是个难得的“好患者”。
由于有着多年学医的经验,对于各项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易跃的表述也更加清晰、准确,这都为医生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
而同时,在治疗时,易跃也非常配合,甚至在护士忙不过来时,易跃还能简单处理一些琐碎的小事,这些都让医护感到无比“省心”。
可是,让人难过的是,由于发现得较晚,易跃的病情原本就凶多吉少。
而她的配合和“省心”也并没有为她带来好的效果,不少相关的治疗药物在易跃的身体里都收效甚微。
虽然对于医学的渴望始终激励着易跃,让她能够有足够的动力和病魔进行顽强而积极的抗争,然而随着一次次针对癌症的放化疗的深入,易跃的身体也一天天地虚弱了下去:
最一开始,医护前来治疗时,易跃还有力气和别人讨论一下病情、谈笑几句。
可是,随着身体中肿瘤的转移和肆虐,易跃的力气也逐渐流失,到了后期,连说几句话都显得十分费力。
就这样,在经历了长达两年的艰难抗争后,易跃的生命之光还是逐渐地走向了熄灭。
而就在这抗争的过程中,在过去求学路上种下的那颗种子,却慢慢地发出了细小的小芽:
易跃希望,假如某一天不幸去世后,她能够将遗体捐献出去,能够使用的地方拿去治病救人,而遗体则供未来的医学生和科学家来进行研究和试验。
在最一开始,这一想法不出所料地遭到了家人的反对。
去世后将遗体拿去给别人研究,甚至要在遗体上动刀子,这件事光是想想,就让父母感到无法接受。
然而,易跃却十分耐心地劝说着父母:“我原本想要将一生都奉献给医学事业的,可是我现在没机会了,那不如让我把这‘一身’奉献出去,也算了却我的心愿呀。”
面对女儿的坚持,父母最终还是妥协了。
就这样,易跃用尽最后的气力,在遗体捐献的通知书上,郑重其事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2019年5月14日,在宁乡市中医院的病床上,随着呼吸一点点变得微弱,易跃的心电图最终变成了一条直线。
这个曾经有着无数梦想和遗憾的女孩,就这样在家人的陪伴和不舍当中,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而摸着女儿逐渐变得冰冷的身体,父母悲痛得难以自抑。
可是,在亲手给女儿洗漱、打理、换上提前准备好的衣服后,父母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完成易跃最后的遗愿:捐献。
实际上,在接到易跃家人的通知后,由湘雅医学院、省红十字会、爱尔眼科等组成的遗体捐献队伍就于当天下午纷纷赶到了易跃的病床前。
在感谢并陪伴易跃走完了最后一程后,在易跃父母的要求下,由易跃的哥哥出面,和这支队伍正式签署了易跃的遗体捐献同意书。
就这样,在离世后,易跃的一双眼角膜帮助了至少两位患者重见光明;
同时,易跃的遗体也被相关研究机构接收,作为后期的医学、科学的“大体老师”,为后人破解医学上的难题。
在易跃的父亲看来,尽管内心非常反对,但是在最后一刻,他还是强忍住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帮女儿完成了这最后一点心愿。
而送走了易跃的遗体后,父母守在空荡荡的病床前,想起女儿生前的一点一滴,忍不住泪水涟涟;
站在旁边陪伴了易跃最后一程的医护人员们,见到此情此景,也忍不住跟着红了眼眶……
四,结语
如今,在长沙市红十字遗体器官捐献纪念广场上,足足有15块的大理石材质的纪念碑静默地矗立在一座高达五米的“凤凰涅槃”的红色雕塑旁边。
而在其中一块纪念碑上,易跃的名字也在这之后,被正式地刻了上去。
而在纪念碑上,不仅有易跃的名字,还有更多其他人的名字。
在这些人名的背后,有些人一生平凡普通,有些人或许曾经小有成就,但是他们却同样选择了遗体的捐献,为人世间奉献了他们最后的大爱。
易跃感人的事迹,也影响到了许多普通人。
英语老师周丽苹说:“在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后,捐献出遗体和角膜,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我觉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而在看到易跃的报道后,她深受触动,捐献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于是她找到红十字会,签订了角膜捐献自愿书,希望在百年之后捐献出自己的角膜。
易跃的病友胡女士也是加入志愿捐献的一员。
“捐献遗体和器官的想法,我早就有了,我的视力一直很好,眼睛也很漂亮,如果能在去世后,帮助别人重见光明,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在征得家属同意后,胡女士便签订了捐献遗体和角膜的协议。
实际上,随着如今社会开放,在生前签署遗体捐献的志愿者数量也在逐年增多。
其实,作为一名普通人,遗体捐献也是回馈社会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同样,遗体捐献也不仅仅是为了医学研究做贡献,在这个过程当中,有的人借助了其他人捐献的器官和角膜,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而这正是借由大爱和大义才能完成的生命的传递和延续,是当今科学和医学现状下,我们对于死亡和“重生”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