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 > 教育资讯

湖南神童13岁上大学,17岁上中科院,母亲:我巴不得他死了才好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中国曾经封建社会体制下,被扭曲的价值观。然而至今在我们的周边,却也还存在这样的思想观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我们都可以理解。但如果一味的追求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最终还是会耽误孩子的一生,比如魏永康。

少年的开挂人生

1983年,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的华容县,父亲是当年抗美援朝的军人,战场负伤导致半身瘫痪,只能在家卧床休养。母亲原本也是大学生,然而生活所迫不得不中途辍学,在超市当一名普通的收银员。

或许是因为自己未能完成学业,心中有遗憾,他的母亲把这份遗憾,放到了魏永康身上。即使家庭条件再艰难,他的母亲也支撑着整个家庭的开支和所有的家务,为的仅仅是把魏永康培养成才。

在魏永康出生的两三个月,他的母亲便开始给他识字,经常读唐诗宋词给他听,尽管当时的魏永康还不会说话。或许是长期的这般耳濡目染,在魏永康两岁的时候,他的认知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对于一个两岁大的孩子,竟然已经掌握了1200多个汉字,之后便开启了开挂一般的人生。

魏永康的学习天赋可以用让人惊艳来形容,在他4岁的时候,他就在母亲的协助下,开始学习小学的所有课程。其他同龄的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步步地学习,而他只用了一年时间,在二年级和六年级分别学习了半年,就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了。

而且成绩还是远远超过了其他同龄的孩子。在魏永康8岁开始,他便经常以优秀的成绩连跳几级,12岁的时候直接到湖南重点的高中读书,而他的学习能力和成绩都让老师无话可说。

13岁的时候,他和其他比自己年龄大许多的考生一起走进了高考的考场,最终以高分考入了湖南湘潭大学,这在当时已经造成了很大的轰动。大学4年毕业之后,17岁的神童由于专业成绩优秀,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录取,开始了,他硕士博士连读学业。

从山峰到谷底

就在所有人都瞩目这位神童的时候,他却跌落了神坛。在中科院学习的那段时间,因为长期无法交付学业论文,甚至部分专业学科的成绩都为0,最终被中科院劝退。

这个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的母亲也无法想象,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一直一度在采访的过程中表示:巴不得魏永康去死了才好。然而在媒体人的仔细采访之后,真相才大白于世。

原来,在外人看来魏永康这样一位神童,其实只是被母亲过度培养的读书机器。他从小便在母亲的压力下,慢慢地失去和对外界的接触和对生活的体验。除了学习,家里所有的事情,魏永康都不许做。

魏永康所有的时间都被安排好,能做的就是每天待在房间里面,一个人学习看书。每天起床、洗脸、刷牙、吃饭、睡觉,都是在母亲的帮助下完成。每次同龄的孩子过来找魏永康玩,也被母亲找各种理由拒绝。

就这样魏永康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懂得与别人交流,也不懂得照顾自己,除了学习,他的生活完全被母亲替代了。而母亲在采访的时候还是坚定自己的做法,说是之所以这样做是怕耽误他的学习,这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只要他愿意学,什么时候都可以轻松学会。

所以不只是在家里自学的时间,就连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母亲都是以一种陪读的身份,照顾着魏永康所有的起居生活,这种过分的替代让魏永康失去了所有他在这个年龄应该有的独立生活能力。

直到魏永康进入中科院学习,母亲无法像之前一样在他身边照顾,魏永康不知所措,他从来没有试过自己生活,更别说独立照顾自己。由于之前的生活都是被完全安排好,到了中科院,他甚至连自己的考试论文都经常忘记。他不懂得如何跟别人相处,跟教授和同学之间也无法正常地交流。

母子反目成仇

让人唏嘘的是,一直到媒体采访的时候,魏永康的母亲仍旧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在他的内心里,她只知道自己在儿子身上花费了多少的心思,当魏永康跌落神坛的那一刻,她的希望完全地破灭了,她实在无法接受这一个事实。

在面对媒体的时候,她甚至口出恶言,希望她的儿子魏永康去死。这怎么听都不像是一个亲生母亲该说的话。

这件事情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社会上对魏永康母亲的做法也是褒贬不一。但大部分的意见都是觉得父母实在太过于偏激,没有考虑到孩子作为人最基本的生存技能,而是一味的强调学习。当然这一场争论最终结果如何,并没有多大的意义。毕竟作为一个母亲,对子女的疼爱是没有过错的。

天才不再平常才是真

在媒体和周边亲戚朋友的劝解之后,魏某才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思之后,她决定带着儿子重新开始,从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开始学习,不再以天才母亲自傲,而是带着一个平常心和儿子一起生活,让他独立去照顾自己的生活。

慢慢地魏永康也开始适应,在亲戚的帮助下,到了一家单位上班,过着正常人的生活。而当初的那个天才再也没有被提及过,而母亲也接受了这样的事实,不再强求的心态,让她和儿子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十分的融洽。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们面临的生活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而家长出于担忧,过分的强求孩子学习的情况并不少见。我们看过太多的报道,由于家长的苛刻,各种的补习班兴趣班,再加上父母给孩子的压力,导致孩子出现心理疾病,甚至是自闭抑郁等等,我相信这些都不是作为家长的初衷。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不乏天才儿童,但如果所谓的天才儿童,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天才不是在某些方面拔苗助长,而是在各个方面均衡发展。无论从身体、情绪还是心灵,各个方面在每个年龄段展现出应有的才能,便是天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