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7月20日怀化讯大学生和山村孩子一起走到田间地头、拥抱自然、探索自然、学习外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近日,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三下乡”文化摆渡者暑期实践团在湖南省洪江市龙船塘瑶族乡翁朗溪村的山梯田水稻、中医药黄精种植基地、瑶寨和茂密竹林,开展了一场场别开生面外语+自然教育活动。
翁朗溪村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瑶寨风光独特,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文明卫生示范村”,被世界银行改水项目评为“中国农村改水”和“环境卫生”示范村。实践团成员结合外语学子的专业优势,打破传统课堂“填鸭式”语言学习环境,专为8至16岁的小朋友打造外语+自然教育课堂,进行沉浸式语言学习。
孩子们走过高山梯田水稻,大学生们教授孩子们如何双语向更多人介绍家乡水稻,包括水稻种植流程、水稻亩产、水稻特点和稻米的口感等。
在中医药黄精种植基地,农技工作人员向城市来的大学生和当地孩子介绍天麻等中草药的功效,希望大家共同讲好中医药故事,帮助偏远山区的珍贵中医药获得更多社会认可。
“一亩地有多大?”“黄精每一年才长一圈呐。”“Bamboogrowssofast!竹子的用途有哪些?你会用竹叶写汉字吗?”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互相学习,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孩子们在探索中增长知识。
高山竹林深处,大学生边走边用双语介绍竹子的多功能用处,仔细讲解生态环保理念和竹子产业的商业价值,引导小朋友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此次实践活动遵循“融入、系统、平衡”的三大法则,通过视觉与感官引导小朋友们在大自然中学习“inclusion、system、balance”的真正涵义。
“外语+自然教育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学习、感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将场景式英语课堂、趣味英语课堂输送农村,带领农村儿童探索自然的奥秘是外语学子的使命和担当。”实践团带队老师王璞表示将不断探索外语+自然教育的实践路径,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外语人的力量。
据介绍,本次活动是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布的湖南省2022年“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之一,旨在帮助农村青少年亲近自然的同时也能进行实用英语学习,提高农村青少年用双语讲好家乡故事的能力。(武巧琳刘姣美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