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各大高校迎来了开学季,官方平台也陆续发布2023级新生大数据和2023级新生的相关数据。
据数据统计发现,被湖南省教育厅列入11所优质公办本科高校的大学,以及中南大学、湖南大学2所985普通高等学校,合计13所湖南重点普通高校中,本土招生比例最低的高校为湖南大学。
据各高校公开的数据显示,中南大学2023年录取本科新生(含预科)人数为8997名,其中湖南省生源为1294人,本土录取比例为16.16%。
湖南大学2023年录取本科新生为5289人,其中湖南本土生源数量为824人,占计划总人数的15.58%。
湖南师范大学2023年录取本科新生7873人,其中湖南生源5023人,本土招生比例为63.80%。
湘潭大学2023年录取本科新生7740人,其中湖南省4563人,本土生源占比58.95%。
湖南农业大学2023年录取8756名本科生,其中湖南本土生源近4000人,占比近50%。
2023年共有6410名新生加入湖南工商大学,湖南省生源为5225人,有约81.51%是湖南本地的“东道主”。
南华大学2023年共招生本科新生8590名,其中湖南籍学生有5407人,占比达62.94%。
除此之外,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优质公办本科大学在湖南本地的招生比例均在50%以上,他们与其他省属高校撑起了湖南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从高考录取情况来看,本地招生比例越大,对本地考生越有优势,意味着录取概率越大,录取分数也相对较低。
从湖南省部分高校的本地录取情况来看,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南华大学等高校对湖南的考生特别好,把一半以上的招生计划都用在录取湖南生源考生,这表明学校十分有担当精神,也体现了省属高校对本地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但是,以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为代表的部属院校,却没有参照湖南省属高校的做法,没有把最紧缺的学位让利给湖南本地生源,这让人实在是摸不着头脑。
有人说这与湖南给予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的办学经费有关,地方支持力度大,学校在本地招生比例就越高。
但是,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虽然是部属院校,但再怎么说也是从湖南发展起来的大学,如果湖南广大父老乡亲的支持,他们能发展到目前的成就吗?
再说了,湖南地方政府即便是没有给过多办学经费,但至少在配套设施,解除学校后顾之忧方面给予了重大支持。
就以湖南大学科创港新校区为例,湖南一次性在湘江科学城如此寸土寸金的地方给湖南大学2000亩办学用地,并且做好配套建设,把地铁建在了学校门口。
这种支持,虽然不如直接给办学经费,但也算是够到位了。
据不完全统计,长沙的地铁线路,在中南大学校区或者附属医院设站多达6个,几乎每个校区和附属医院都设站,这种支持不可谓不大呀!
可是为什么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不增加一点本土招生计划呢?
我想这其中还有不少难言之隐,或许有我们不得而知的原因。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