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 > 教育资讯

医、教、康、家融合探索: 全国特殊教育医教协同研讨活动在长沙举办

2023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314所,比上年增加26所,增长1.14%。招收各种形式的特殊教育学生14万余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7.27万人。

我国特殊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近年来逐渐受到各界重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殊教育是运用特殊的方法、设备和措施对特殊的对象进行的教育。身心缺陷人士,即盲人、听障人(聋人)、弱智儿童教育以及问题儿童教育均被纳入特殊教育范围。

11月27日,“多元融合,普惠发展”全国特殊教育医教协同研讨活动在长沙举办。专家指出,2007年“医教结合”概念提出后,特殊教育正在慢慢走向医、教、康、家结合。融“医”于“教”是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医疗卫生“综合医疗”的重要理念和发展趋势。如何让身心缺陷人士通过特殊教育逐渐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命价值,医疗、教育、康复、家庭各方都需承担起责任。

探索医、教、康、家结合之路

2009年,上海开始全面推进特教领域的医教结合。通过校、医结对,残疾确诊定点医疗机构,残疾儿童入学鉴定,促进医疗和教育领域的互相补充和支持。

中国发育行为儿科创始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儿童保健科)原主任金星明擅长语言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抽动症、孤独症、发育迟缓等疾病的诊治。“医教协同走向康复,更主要的是走向家庭。”全国特殊教育医教协同研讨活动上,金星明这样说。

约三十年前,金星明赴澳大利亚交流学习。在当地康复医院,她很惊讶地看到一些孩子接受康复师的精细运动治疗。而在当时的国内,同样情况的孩子几乎没有机会享受到这样的服务。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金星明惊喜地看到国内的特殊群体医疗服务、康复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意味着特殊儿童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得到了重视和提升。

如今,大部分人已经接受了医教协同的概念,但在实践当中如何操作落地、让这些特殊群体受益,还是一条需要探索的重要道路。以自闭症的医、教、康、家结合为例,金星明介绍,在医学方面需要准确的监测、诊断和长期随访;教育方面需要观察行为、定制目标,实现纵向发展;康复方面,则需要注重交流、提升功能。家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家人的积极参与、对焦虑和紧张的克服,会给自闭症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特教资源下沉,覆盖人群更广

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在政府职责、课程教学、教师队伍、学校组织管理、学生适宜发展方面都进行了详细阐释。而在2023年,《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印发,提出实施特殊教育学生关爱行动,强化优质融合发展。其提出,到2027年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

截至2023年11月,长沙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32%,已在普通学校建设了资源教室135间,实现了每安置5名残疾儿童的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全覆盖。

记者发现,此次参加研讨会的,有不少是来自地级市、州、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如湖南郴州永兴县、株洲攸县、娄底新化县、岳阳平江县等。可见特殊教育学校在当下不只是一、二线城市独有的社会资源,而是慢慢下沉至县域,覆盖了更广阔的群体。前文介绍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也提到,鼓励20万人口以上的县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并要求20万人口以下的县要因地制宜设立特教班。此举意在实现家门口就有一批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特殊教育学校(班)。

送教是关爱因重度残疾无法上学孩子的一项特殊教育政策。湖南省自2014年开始实行,参与送教的老师每月两次志愿上门。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起,湖南省茶陵县界首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陈艳辉成为界首镇6名残疾儿童的上门老师。之后父亲陈二文受到女儿感染,也加入了送教队伍。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