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正义的漫长等待:湘潭大学研究生杀人案的终章
2003年10月27日,湖南省湘潭大学校园内发生了一起震惊社会的案件,一名研究生被残忍勒死。案件的复杂性在于,凶手不仅成功地将罪行栽赃给了他人,而且经过长达12年的司法审查,最终躲过了死刑。这起案件不仅是一起普通的杀人案,更是一起高智商犯罪的典型案例。
01
案件发生在2003年10月27日深夜,湘潭大学工科楼南侧门的台阶下发现了一具尸体。死者是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周玉恒,颈部有明显的勒痕。警方初步判断,周玉恒是被人勒死的。案发地点偏僻,晚上鲜有人至,但就在案发当晚,一对男女曾爱云和小霞出现在了现场。小霞是周玉恒的女朋友,两人当时正处在分手的边缘。
小霞与周玉恒相恋已久,但就在案发前一天,小霞提出了分手,并开始对曾爱云产生了好感。曾爱云在得知周玉恒死亡后,表现出了异常的行为,他蹲坐在地上,沉默不语,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曾爱云的反常行为引起了警方的注意,而他后来的供述更是让案件的真相变得扑朔迷离。
曾爱云在笔录中交代,他当时情绪激动,迫切想要见到周玉恒。他估计周玉恒在工科楼,于是跑到了308室。据他所说,他看到周玉恒和陈华章在里面学习,便让陈华章出去,随后用绳子勒住了周玉恒的脖子。陈华章,周玉恒的师哥,也是湘潭大学的研究生,案发当晚与周玉恒一同在308室学习。他成为了警方调查的重点对象。
陈华章在警方的询问下表示,他亲眼看到曾爱云在308室用麻绳勒死了周玉恒。陈华章的证词对案件的侦破起到了关键作用。警方随即宣布案件告破,确认周玉恒是被绳索勒颈致死,死亡时间是10月27日晚上10点多。湘潭市的媒体在案发后的第三天报道了这一校园悲剧。
案发9个月后,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公诉机关指控曾爱云和陈华章共同作案。据调查,陈华章在周玉恒的茶水中下药,曾爱云在晚上22:28左右独自来到308室,用棕绳勒死周玉恒。随后,两人共同转移尸体,陈华章清扫现场。2004年9月10日,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曾爱云死刑,陈华章无期徒刑,并赔偿死者家属17.8万余元。
然而,在宣判时,曾爱云情绪激动,当庭喊冤。他声称自己受到了刑讯,供述内容都是按照警察的提示胡编乱说的。曾爱云的辩护人钟志远律师发现,在侦查阶段,曾爱云共有12次供述,其中4次有罪供述,其余8次为无罪供述。
曾爱云和陈华章的供述存在多处不一致,如尸体搬运的方式、绳子的来源和长度等。曾爱云声称绳子是捡的或买的,但警方未找到卖绳子的商贩。陈华章承认擦掉血迹、收起棕绳和手机、转移尸体,但他声称是帮助曾爱云,这一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曾爱云的辩护人认为,真正的凶手是陈华章,他一直在栽赃曾爱云。警方在陈华章的抽屉里找到了作案用的棕绳和周玉恒的手机。案发7天后,周玉恒的胃和水杯中检测出镇定剂成分,表明凶案可能是蓄意杀人。
陈华章的抽屉里也找到了含有镇定剂成分的塑料杯和纸团,纸团上有他的指纹。陈华章直到案发半个月后才承认下药,声称是曾爱云让他做的,他没想到会出人命。
02
警方调查发现,在案发前的几天内,陈华章以自己的名字和化名,多次前往医院购买了大量安定药。这一行为表明,陈华章可能事先预谋协助作案。然而,陈华章解释称,曾爱云是他最好的朋友,曾因恋爱纠纷想要对周玉恒进行报复,而他只是出于对朋友的忠诚而协助。
曾爱云则坚称自己对此一无所知,他与陈华章只是普通同学关系,私下并无深交。对于陈华章所称的曾爱云要求其下药的说法,曾爱云完全否认,并表示自己从未有过此类要求。
陈华章的供述中存在矛盾,他先是称曾爱云的凶杀行为是突然发生的,但随后又承认自己在凶杀前给周玉恒下了药。这一矛盾之处,陈华章始终未能给出合理解释。
案发当天,周玉恒在电话中向小霞透露曾爱云的不端行为,曾爱云得知后,试图通过电话澄清。曾爱云表示,他不想卷入这场三角关系,希望退出。案发当天傍晚,曾爱云带着小霞去见周玉恒,试图化解两人之间的误会。然而,陈华章的供述显示,此时他已经给周玉恒下了药。
曾爱云声称,他在离开图书馆后,小霞追上了他,两人一直在一起直到深夜,因此他没有作案时间。但公诉机关认为,曾爱云在与小霞在一起的时间里,曾离开过20分钟,这20分钟正是他作案的时间。小霞最初的供述也支持曾爱云的说法,但在被警方拘留后,她的供述发生了变化。
这起案件中,曾爱云和陈华章的关系、动机、行为都充满了疑点。警方的调查揭示了案件背后的复杂性,但真相仍然扑朔迷离。曾爱云和小霞的供述变化,以及陈华章的矛盾陈述,都让这起案件的真相变得更加难以捉摸。
警方在周玉恒电脑桌旁的木椅靠背上提取到曾爱云的指纹,并在相应地面提取到与曾爱云鞋底花纹相符的残缺鞋印,这些证据似乎证实了曾爱云曾到过案发现场。然而,曾爱云解释说,他和周玉恒都是学生会干部,他曾因公事多次前往308室,且有同事可以作证。
03
警方还在曾爱云的裤子口袋中发现与作案工具棕绳上的纤维成分相同的纤维,公诉机关据此认为曾爱云携带这根绳子作案。但曾爱云的律师认为,这些痕迹物证的说服力不强,不能证明曾爱云就是凶手。
曾爱云坚称自己被陈华章陷害。他指出,案发当晚11点半,他和小霞同时收到周玉恒手机发来的短信,内容为“我退出,祝你们幸福”。经调查,这些短信是陈华章用周玉恒的手机卡发送的。曾爱云认为这足以证明陈华章试图掩盖自己的罪行。
警方在陈华章的日记中发现他对周玉恒的嫉妒心理。陈华章承认因导师偏爱周玉恒而心生嫉妒,但始终否认自己杀害了周玉恒。日记中还提到“关于犯案千方百计隐藏,都不如嫁祸转移视线”,陈华章的律师认为,仅凭日记内容不能认定陈华章嫁祸曾爱云。
2008年5月,湖南省高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对曾爱云的死刑裁定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曾爱云在这段时间情绪低落,一度想过放弃申诉。2008年9月,最高法作出不予核准曾爱云死刑的裁定,案件逐级发回重审。
2010年6月25日,曾爱云第三次被湘潭中院判处死刑,陈华章被判无期徒刑。曾爱云第三次提出上诉。一年后,湖南省高级法院再次裁定案件发回重审。
2015年7月21日,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第4次一审判决。判决书中对案件中的证据做了细致的分析,认为曾爱云有杀人证据不足,有作案时间的证据不足,小霞的部分证言和曾爱云口袋内可疑行为的提取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因此,曾爱云被判决无罪,当庭释放,并获赔127万国家赔偿。陈华章则因嫉妒周玉恒,怀有积怨,具有杀人动机,被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赔偿周玉恒父母17.8万多元。
陈华章提出上诉,2015年11月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至此,这起校园案件历经12年终于告一段落。
04
曾爱云在看守所里羁押了12年,从一个青年变成了中年,他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大多都模糊淡忘了。他现在只想找份工作,过安安稳稳的生活。这起案件不仅影响了曾爱云的人生,也对所有涉案人员及其家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案这起案件的审理过程充满了曲折和争议,反映了司法审判中存在的问题,如证据的合法性、证人的可信度等。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司法系统需要不断完善,以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得到公正的审理。曾爱云的无罪释放,虽然来得晚了,但终究证明了正义的存在。这起案件的终章,虽然漫长,但最终为受害者家属和曾爱云本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安慰。
随着曾爱云的无罪释放和陈华章的定罪,这起案件虽然画上了句号,但它给人们留下的启示却是深远的。它提醒我们,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身份高低,无论背景如何,都应受到公正的对待。它也启示我们,正义可能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曾爱云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持和希望的故事。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他也未曾放弃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他的经历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坚持真理,要有信念追求公正。
这起案件的最终解决,也展现了中国司法体系的进步和成熟。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司法审判将更加公正、透明和高效。每一个案件都将在法律的阳光下得到公正的审理,每一个公民的权利都将得到充分的保护。
让我们以这起案件为鉴,共同维护法治精神,共同推进社会正义。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正义的光辉终将普照大地,温暖每一个角落。
(以上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