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8 日,一位女博士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 19 栋跳楼坠亡,悲剧再次重演。这离3月13日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男研究生跳楼,仅仅隔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再往前追溯,去年的 9 月和 12 月,同样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 19 栋宿舍楼,一位女博士跳楼,一位女硕士引火自焚。
仅仅是半年的时间,就发生这么多起硕博士自杀事件,高校科研压力下的硕士博士,怎么就看不开了呢?
挫败感与落差感
科学研究确实是一件不确定的事,里面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大到仪器平台,小到试剂耗材。虽说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固然不假,但是努力了不一定有收获也是科研者常常遇到的情况,在科学研究的面前,几乎人人都是如此。
很多时候,硕博士都是独自一人在学术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进,一个实验反反复复地做几次也得不到预期结果,还有的实验出现一次积极的正结果后却再也重复不出来。再加上有的课题组内部如果氛围不好,即使是一起做实验的师兄师姐与同门,也不会有太多的言语交流。
一次次的实验失败,无处宣泄的挫败感与落差感,在心里积压久了,就容易出问题。2021 年浙江师范大学发表在《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文献,阐述了博士生环境契合度的理论框架。从文献中可以看出博士生的学业成就与多方面息息相关的,不难想象最后压垮他们的可能不止一根稻草,除了科研压力、导师的因素外,还包括个人未来发展的迷茫,长辈过高的期望等。
Nature 第五次博士大调查
2019 年 12 月,《自然》对全球各地,代表了整个科研领域的博士生进行了第五次问卷调查。
结果呈现了在压力、不确定性以及与抑郁和焦虑作斗争的背景下有关个人回报和抗逆能力的情况分析,揭示了博士研焦虑不安的根源。
这项调查收到了 6300 多名正处于事业起步期的科研人员的自愿回复。
在调查回复和自由文本评论中,学生们普遍都表达了对学术训练、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霸凌和骚扰事件的烦恼,以及工作前景的迷茫。
该调查首次对所有受访者提出了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而结果也呈现出高等教育带来的一些更加令人担忧的现象。
中国博士生的调查情况
《Nature》这次大调查的结果显示,此次调查有 690 名中国博士生,只有 55% 的人表示,他们对自己的博士经历感到满意,而5,630 名其他国家博士生的满意度为 72%。
在许多调查指标中,中国学生的反馈都要比其他国家的学生差一些。可以看出中国的博士生读博过程中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
中国博士生的满意度与其他国家相比更低
一些受访者谈到了攻读博士学位的积极方面,但大部分博士受访者还是表示了不满。其中有人写道:
「博士压力太大了,超出了我的预期。」
「很多时候,这个系统自带压力。」
「不要在中国读博士,没有人会帮助你,没有人会理解你,这好像一所监狱 。」
「大多数机构的博士生,都必须至少有一篇有一定影响因子的第一作者论文,才能获得博士学位。」
……
说是调查问卷,但是更像是对博士生活的吐槽问卷。
不可否认的是,读博在中国一直很受欢迎,尤其是近几年来比例越来越高,但是本次的调查发现,读博后悔的人也挺多。
调查显示,有 22% 的受访者换了博导,36% 的受访者换了研究领域,还有 7% 的人放弃攻读博士学位。
45%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博士学业没有达到预期,国外的这一比例为 36%;只有 5% 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博士学业超过了预期,而其他国家的这一比例是中国的两倍多。
中国博士的心理健康与职业规划
博士学业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心理健康和工作生活的平衡,这已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尤其是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高学历群体的心理健康需要普遍被关注。
在调查中,40% 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曾因为博士学业引起的抑郁或焦虑寻求过帮助,在寻求帮助的人中,只有 10% 的人表示从内部得到了解决。
中国博士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存在担心,职业的不确定性也常常让他们怀疑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
虽然中国高校任职的竞争激烈,内卷情况严重,但大学对博士生仍然存在较强的吸引力。
可靠的职业建议可以缓解博士生对未来的担忧,但是这种建议并非每个人都有。
放弃没那么难
如果所在的学校越好、学历越高,为这一纸文凭付出的太多太多,那可能很难说服自己轻易放手。
再加上你现在或者将来所要获得的硕士博士学位以及名誉名利,在世人眼中太稀缺珍贵,你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学位的殿堂,因此高学历的人很容易走进死胡同。
有多少人羡慕你能够在重点大学拥有着这么好的资源,在读博士,就有多少人不会理解也体会不到博士期间的那些暗黑时刻有多么难熬。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除了身体健康,生命完整,其他一切的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一切都是浮云缥缈。
如果真到了想要放弃生命那一步,去商场,去地摊逛一逛,看一看那些用力在热爱生活的人们,沾一沾生命的灵气,跟人说说话交流交流。
也许你就会发现,生活是一种恩赐,应该怀着一颗勇敢的心和火热的希望,拥抱并且享受它。
放弃难与不难,主要看当下环境中个人的心理状态。如果心理问题情况糟糕透顶以至于经常出现轻生的念头,请及时止损,生命第一位,且行且放弃。
把读研读博,当成一份工作来做,心态放好,如果觉得还能坚持,其实坚持也没那么难,多年以后在回首来时的路,淡然处之宠辱偕忘云淡风轻了。
写在最后
博士自杀事件代表着高学历群体所面对的科研压力、生活压力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理工科容易陷入逻辑思维的死胡同忽略条条通往罗马的道路,文科生容易陷入自己感性的主观判断一直循环往复纠结。
成长往往伴随着痛苦,在华丽残酷的痛苦中,我们又要努力追寻着希望。
给跟上述经历类似的朋友一个建议:
实在熬不下去就别再一个人扛了,当你感觉到自己达不到预期标准的时候,适当地降低要求,或许能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之喜。
想的太多,只会难过,看开点,早早看到自己的平凡,或许才是通往幸福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