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与公共讨论时,应该如何对待那些与我们观念相左、令人困惑且存在争议的现象?
南京大学日前因招生宣传照片引发热议,批评意见认为用女生做招生宣传的做法低俗。其实,教育议题受到社会关注总归是一件好事。围绕高等教育的理性讨论,有利于普及文明常识,凝聚社会共识,推进教育事业。
南大挨骂到底冤不冤?笔者就从逻辑上捋一捋。
女生可不可以做学生代表?很多人批评南大的点在于性别。比如用女生做招生宣传,就是在消费女性。如果全由男生出来,可能又会有人说凭什么剥夺女性的机会,歧视女性。可见,学生的性别本身不是问题。
既然女生做学生代表没问题,那问题就变成了“什么样的女生做学生代表更恰当”?或者说,漂亮女生有没有权利做学生代表?在一个社会中,评价他人的标准,不过是长相、智商、勤奋、品德等等。这些因素不一定就是矛盾的,谁说形象好的人一定就是傻、懒、坏?“面由心生”也很常见,因为,积极、乐观、善良多会写在脸上。一位女生既漂亮,又聪明、勤奋、善良,凭什么就不能代表学生?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本来就是影响亲切感的重要因素。任何正常的逻辑或观点,都不应偏离普通人的人性。
那么,是不是只有“美女”可以做代表?不漂亮的女生有没有权利代表学生?这实际上变成了代表的“多元化”问题。也就是说,学生是多种多样的,都是校园中独特的风景,都有平等的权利代表学校。近年来,一些学校的招生广告遭受批评,主要的问题就在于专挑“美女”,导致代表的“多元化”不足。如果,也安排几位长相普通但同样聪明、勤奋和善良的女生,甚至如果能让更多特点的学生都“出镜”,表明任何人在校园中都会得到尊重与善待,那就更好了。实际上,南大的宣传广告中有女同学也有男同学,如果认真看过这些照片,很难得出学校只让“美女”做代表的结论。
如何善用容貌与形象?其实,让帅哥美女做代表并不罕见。其更多体现在精神面貌与人格气质上,而非单纯的容貌与性感。当然,“形象的公共使用”也是一柄双刃剑,找形象好的人做代言本身无可厚非,但不能过度,不能把形象简单等同于容貌,甚至庸俗化为性感,更不能伤害或歧视其他学生。尤其不能背弃“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标准,无原则的滥用容貌。
南京大学的宣传广告是否有性暗示之嫌呢?这是很多人批评南大的“点”。这种看法反映了公众对于社会上滥用女性“性感形象”的担忧。在南京大学的广告中,女生举着“你想不想,让我成为你的青春”,尤其引发了广泛的联想与批评。平心而论,这组宣传创意是采用藏头诗的方式,由男女生共同组成了“我在南京大学等你”,这应该是学校想表达的主要意思。“让我成为你的青春”,结合语境,此处的“我”可以善意地理解为“南京大学”。脱离了这个语境,把其中一位女生单拎出来过度解读,可能有断章取义之嫌,就此进行道德评判也是不公允的。
再进一步说,在参与公共讨论时,应该如何对待那些与我们观念相左、令人困惑且存在争议的现象?在公共舆论中,可以采取“疑中留情”的原则,质疑但不伤人。一群青年学子充满善意地欢迎未来的师弟师妹,虽然方式不完美,但仍然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