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 > 高考

高校简称开启“争夺战”: 四校争南大称号, 唯独这个称号无人敢争

我国高校数量多达数千所,高校名字难免出现相似,更戏剧性的是,高校简称总会出现“撞车事件”。

高校简称竞争,“东南西”都有人争,唯独“北”无人敢抢

南大:热门之争,四大院校齐齐发力

提及南大,大家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南京大学。毕竟南京大学位列双一流A类大学,是全国的知名院校,声名在外。

但“南大”之称并没有获得官方“盖印”,南昌地区朋友心目中的“南大”,并非是南京大学,而是当地的南昌大学

除此之外,江苏的南通大学湖南的南华大学,私下里都流传有“南大”的说法。一时间,“南大”花落谁家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东大:东南与东北之争

江苏南京的东南大学?,是我国的老牌大学,也被人们习惯性也被称之为“东大”。无独有偶,荣获国家985、211工程的东北大学,也有“东大”之称。

因此,东南与东北两所大学的“东大”之争也难以消停。

西大:西北与西南之争不止

早前,西大是西北大学的“专属”。

可2005年,位于西南地区的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完成了历史性的合并,成为了西南大学

论实力,西南大学与西北大学不相伯仲,都是211工程院校。于是,“西大”的简称也开始有了争议。

北大:泰斗级院校,巍然屹立,无人敢争

作为我国高校的泰山北斗,北京大学?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没有动摇,在众多学子心目中,北大俨然就是北京大学的专属。

就连地理位置相隔不远的北华大学,也非常自觉的简称为“北华”。

高校之所以出现简称,是为了方便读,和人的昵称代号一样。

但对于初次填报志愿,对高校情况不了解的学子而言,一定要掌握全面的信息,毕竟往届出现过因为简称相同而选错学校的“乌龙事件”。

高考结束后的志愿填报,不能单纯从学校名字入手,这几个因素要提前考虑

大学作为高考后三年的“生活学习区”和未来就业的“专业巩固区”,选择的时候要考虑一些位置,以及相关专业信息对就业的帮助度。

因此,填报志愿不能单从名字入手,更要考虑院校所处的地区,以及选择专业的冷热度。

大学所处的城市及位置

除非你有精准的求学目标,否则在决定选择哪所大学之前,不妨先决定就读城市。

大学四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很多学子都要被迫接受离开父母的照顾,过上离乡背井的生活。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发达程度等都是需要提前考虑的核心因素。

如果你有志向将来在大城市立足,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北上广、杭州、南京等地的高校就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城市选择也要考虑充分,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生活消费水平也不低,求学期间的花费自然比较高。

填报专业的冷热门和兴趣度

对大多数人而言,专业比大学更加重要。

院校可以退而求其次,但是专业一定要遵循兴趣为第一大原则。兴趣是第一驱动力,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就无法提高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除了兴趣之外,还要结合专业受欢迎程度,朝阳行业的就业前景肯定更好。如:通信、物联网、新能源技术、大数据等都是目前的朝阳专业,专业人才缺口大,市场需求多。

相反,一些非主流专业看似不错,但市场需求逐渐萎缩,就业前景不容乐观,这样的专业应该避开。

确定了相关专业后,通过专业排名筛选师资力量雄厚的院校。并非院校大,专业实力就一定雄厚,通过专业选择院校,是非常稳妥的做法。

高校录取分数的契合度

所谓“打铁还要自身硬”。

选择院校可不是个人单方面所能决定,而是双向选择。

院校填报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不能好高骛远。

填报志愿前,要看往年录取情况,查询一下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如果院校录取分数线比个人预估分数高出许多,那么不妨另择名校,不要一意孤行拿前途来当赌注。

结束语

志愿填报以哪个因素为主,不能一概而论。

毕竟大学只是一个平台,考入名牌学校,如果学生自甘堕落,不认真学习,结束四年大学生涯,依旧是一无所获。

大学期间,除了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外,也要提前做好职业、人生的规划。

俗话说得好“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历往届有很大一部分学子,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可能与相关专业无关,但只要提前做好准备,依旧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创造另一番事业奇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