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海平南京报道
教育部8月3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落实“双减”政策提出明切要求,并将“双减”督导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何雨认为,“双减”是一个事关关键民生的影响极为深远的教育改革,对于改变当前学生学业过重、家长负担过重具有重要意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国家“双减政策”发布后,江苏省南通市成为省内唯一、全国首批9个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南通已出台了相关方案,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新一轮减负政策。
南通的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全国享有盛誉,被称为“现代化教育高地、新时代教育之乡”,曾在全国率先按教育部要求设计出教育现代化指标,有着较好的教育改革基础和实践。
从南通的改革方案看,以“减法”为目标,但以“加法”为手段,即,通过做好包括学校在校服务的各种“加法”来为“双减”的“减法”赋能。如,延长在校时间(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不早于17:30)等措施,则直接回应了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的时间冲突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减少学生负担
学生负担重,即作业种类繁多等,是当前中小学教育中最显著的表象。
从南通的改革文本看,基本上回应了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的痛点堵点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按教育部30日的要求,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南通则更进一步,明确要求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以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及学生自批、互批作业来替代教师批改作业。
就作业而言,则进行分类明确总量,即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3—6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并且,不依靠教辅资料随意布置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在减轻学生作业量的同时,对教育管理、教师队伍和教学研究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如教师要指导学生尽量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力争周一至周五参加课后服务的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参加晚自习服务的初中学生书面作业不带回家。鼓励教师面批作业,力争每天各科作业的面批率20%左右,且收上来的作业必须及时批阅。
对学校而言,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以及建立教研员作业质量抽检和责任督学作业负担督导机制,加强过程管理与督导反馈,确保作业管理各项要求落实落地。
同时,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加强作业设计的专题研究与培训,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
“我们一线老师的工作量明显增大了。”南通某小学一位英语教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工作量大。因为2021年带了2个毕业班,有将近150个学生的作业批改量。不过,南通方案赋予了一线从事教学的老师较大的主动权和裁量权,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布置作业有较大的技巧和水准,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自主设计作业,形成校本化学科作业体系。
“从我们的大量研究看,学生能在学校里解决作业不会增加心理负担,相反和熟悉的人在一起的氛围更有利于完成作业,增强与同龄人交往的频度。”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祖祥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规范校外培训
在过去的教育改革中,学生减少了在校时间,但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显著增加,导致社会教育焦虑异常明显。
不过,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看,诸多家长表示,很多校外培训机构已在转型,或按照学生的课时进度返还未上课部分的款项(有的制定了相关退款计划),或取消之前的有关课程转为符合规定的培训等。
对于市场上的校外培训,南通如何规范和管理?
南通方案明确,一是从严审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并按新标准对现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通过审核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同时,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核登记工作纳入南通市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设立一件事”改革事项。
二是分类审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这需要其他部门诸如人社、体育、科技等,制定完善相应的设置标准和审批办法,再凭审批意见办理营业执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事业单位登记证),方可开展培训。
三是规范服务行为,即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落实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相关要求。
“课外培训的一大重点是会讲有关考试的技巧,而这些所谓的技巧又与学生考试之间关系密切。”有学校老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因此,南通方案明确,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与学校勾连牟利等严重问题的机构,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完善“黑白名单”制度。
从行政主管部门的角度出发,市、县(市、区)教育部门设立专门管理机构,配强配齐人员,全面查处各类组织或个人违规开展面向中小学生学科类培训行为,全面加强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管理和指导。并且,成立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以参照行业协会管理的方式,将面向中小学生举办学科类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和个人全部纳入,方便管理。
作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则要确保现实公共空间和虚拟空间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
南通方案还强化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办学成本核算制度,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等,以及收取培训费用(包括现金形式收取费用)必须在银行等第三方机构托管,开设预收费专用账户,预收费账户与自有资金账户分账管理。
甚至,为防止出现“卷钱跑路”、“退费难”等问题,南通还要求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
要求预收费纳入“双减”平台资金监管,实行一课一划账。过渡期实行风险保证金制度,保证金额度不低于本机构所有学员单个收费周期缴费总额。以及,推进校外培训机构第三方风险评估机制,开展风险预警等工作,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等。
南通方案明确,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
此外,更多的监管则需要社会力量,发挥日常监管的作用。如,12345政府热线设立“双减”监督举报,将校外培训机构监控设备,接入“双减”平台,实行24小时监管等。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原定于9月1日晚上6:30—8:30去某培训机构上课,但目前学校的放学时间是下午5:50,根本来不及去,培训机构遂停止了相关培训活动。这直接反映了南通双减政策的有效性,减轻了家长对教辅机构的依赖。”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祖祥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提升在校教学质量
教育部在8月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不得设置重点班,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如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等。
因此,在减轻学生负担后,最关键是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对南通来说,则是一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按照方案,通过“双减”,要使得基础教育优势进一步巩固,区域教育生态进一步和谐,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在接下来的3年之内,南通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新优质学校评价体系,每年新增30所左右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实行校长和名优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水平差距。
“很多地方政府都在裁撤学校,但南通却不断增加学校数量,而且明确定位为优质学校,这是非常难得的。”何雨表示,这既强调了均衡性,也体现了优质性。
一系列巩固在校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水平的措施将在2021年秋季入学展开。如,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确保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教学优良课率90%以上,巩固并放大本地义务教育高质量优势。目前,南通已要求财政部门要保障各地推进满足课后服务教学活动需求的场地、专用教室和设施设备等建设。
从地级市角度出发,这些做法的目的之一是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南通方案明确,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巩固优质普通高中不低于70%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的成果,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学生升入优质普通高中的比例。
由于“双减”政策增加了教师在校教学、科研的工作量,如何从收入上进行激励?
南通方案明确,建立合理补助机制,通过合理收取服务性收费、代收费、财政补贴等多元途径筹措课后服务保障经费,主要用于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及工作人员补助。
也就是说,人社部门将增核绩效工资总量并予以单列。其中,增核的绩效工资总量,专门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补助。各地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考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因素,把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
何雨认为,南通方案的文本逻辑不等同于实践逻辑,改革的方案最终还是要回到改革实践中去检验,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完善、优化,及时吸纳方方面面的智慧与利益,才能办出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李祖祥也表示,南通“双减”政策目标明确,措施涉及家校社合作以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教育内卷”的顽疾,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落实是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教育内部的变革和教育质量提升,也需要家长观念的转变甚至社会用人制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