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 > 教育资讯

“中国第一人”宋彪: 19岁技校生获世界大赛冠军, 获80万奖励买房

阿尔伯特·维达尔奖,是一个比拼职业技能的比赛奖项。含金量之高,被称之为“技能届的诺贝尔奖”。

而这么一个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的奖项,在2017年,被一个年仅19岁、文凭仅技校在读的年轻人宋彪勇夺。

宋彪从一个不被大家看好的少年,成为一个世界瞩目的后浪。他的人生,将会有怎样的转变?

“问题”少年另辟蹊径,“成功”也有许多定义

宋彪的成功,其实是从一次失败开始。人说“失败乃成功之母”,确实非常适合宋彪。他的中考失利,一家人都陷入了茫然的局面。

但是父亲并没有因为他中考失利,而觉得他的人生就会变得堕落。反而,他想尽办法,替孩子的未来开拓不同的道路。

宋彪最后决定去常州技师学院学一门技术。常州技师学院是重点技术学院,培养了许多职业技术的人才。

可以说,这正是宋彪梦开始的地方。他知道自己学习文化水平的能力不高,于是看看在其他地方有没有天赋。

但是有天赋也是要靠努力的,入学的第一年,他一开始有些不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下课的时候还常常去问老师,到了第二年他的水平就提升得很快。

要知道,技术学习主要是看动手能力和经验。只要多努力、多练习,能力就不会辜负期待。而宋彪也确实从技术学习找到了成就感。

之后,宋彪便开始参加学校大大小小的比赛,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也让宋彪开始明白,也许他不能成为大学生,但他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技工。

在这种情况下,宋彪的自信心也与日俱增,曾经因为中考失利所造成的阴影,如今已经消失殆尽。

宋彪也被学校看中,去参加第44届阿尔伯特·维达尔奖的全国选拔赛。

为了不辜负自己,不辜负学校,宋彪放弃假期,在四十度高温的车间反复试验,甚至被电伤,但是他却依然不放弃,终于他过五关斩六将,拿到了第一名。

他进入了国家集训队,准备代表国家出战。终于,到了决定命运的时刻。2017年10月19日,宋彪站在了证明自己的舞台上。

尽管中途,由于技术原因,发生了许多意外。导致宋彪原先的计时比别的选手少了半个小时,但宋彪并未因此气馁,反而调整好心态,用最好的状态应对比赛。

他从未想过自己会获得如此殊荣,所以当他拿到那座奖杯的时候,他的心情难以言喻。这不仅是宋彪的成功,同时也是中国的成功。

因为,宋彪是中国第一个拿到阿尔伯特·维达尔奖的人。他的成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向许多人证明了,一时的失败不代表什么,只要继续拼搏,人生依然熠熠生辉。

霎时间,这个技校出身的男孩受到了全国的关注。人们纷纷都开始好奇这个男孩如何从中考失利中逆袭成为世界大奖的得主。

接到许多企业的橄榄枝,少年做出了不同选择

宋彪在之后,开始了人生的“康庄大道”,他还被江苏省政府记了“一等功”,还获得了“江苏大工匠”的称号。

并得到了80万元的政府奖励,“本来年底爸妈说要给我买房的,现在不用了,我自己来”。

江苏省人社厅还认定了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晋升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使得宋彪成为了江苏最年轻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获得者。

2019年,即使过了两年,他的荣誉依然闪闪发光,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江苏最美青年”、“最美奋斗者”等称号。

与此同时,许多公司都非常青睐这个奋起而进的后浪,尤其是他还有奖项加身,一下子就成为职场上的香饽饽。

这个年仅十九岁的少年,收到了许多公司的邀请,希望他毕业之后能够入职他们的工作。

说不心动是假的,曾经为中考担忧前途仿若是上辈子的事,此刻一片光明前途等着他。

但是经历过人生低谷的宋彪,非常明白一时的得失算不了什么。也许许多公司更看重的,是他“中国第一人”的光环,而非他的才能本身。

而让他做出决定的一个契机,是他在回国之后,接到了时任总理的见面。二人在见面的时候,时任总理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中国青年有匠心,能始终不渝追求卓越,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就有大希望。”

宋彪恍然大悟,即使他现在风光无限,但迟早有一天还是被发展前景所限制。这其实也是由当下的中国职业结构环境所造成的。

社会上觉得大学生更为体面,技术人员的发展前景也十分有限。

他将目光放更长远,在毕业的时候,做出了一个大家都惊讶的决定:他留在了学校,成为了一名老师。

这个决定在很多人眼里很难理解,一个有为青年,为什么要屈居于一个技工学校,而不去大公司,说不定能成为管理层、决策层、甚至是大老板呢?

但是宋彪却清楚,职业无分贵贱。

技术人才在中国会成为主流趋势,迟早有一天,即使有人无法在文化水平获得成就,也一样能像他一样,成为一个技术人才。

所以,宋彪希望“宋彪的奇迹”不要只发生在他一人身上,他希望全中国的“宋彪”越来越多。

望扶持“无前途”少年,职业生涯遇到新难题

怀揣着这样的梦想,宋彪开启了他的任教生活。其实这对于宋彪来说,也无异于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首先,他自己是没有任何师范教育的系统训练的,这也就让宋彪在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上,心态很难发生变化。

宋彪一开始,是觉得自己和学生们年纪相仿,都是年轻一辈,沟通起来应该会很容易。但是后来他却发现,原来并不是那么简单。

因为已经学有所成,所以宋彪再次看待技术上的难题时,都会觉得十分简单。但是学生们却不一样,总是会觉得很难。

宋彪认为,这些小问题不需要再去讨论了。于是时常会忽略掉学生们在学习时难以克服的瓶颈。

当宋彪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成果并不理想的时候,他感到很迷茫,于是询问曾经的恩师杭明峰,该如何增加自己的教学技巧。

杭明峰则对他说,不能还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

宋彪这才发现,自己还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同辈,当成学弟学妹,而不是“他的学生”。这让他幡然醒悟,便开始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

之后,他的教学成果开始有了成效。宋彪的学生李钊飏曾经说过,只要他们有一点点不足之处,宋彪都会严厉地指出来,并且耐心地教育他们。

然后宋彪便遇到了第二个难题,那便是很多学生考技校,并不是因为喜欢技工,而是不爱学习,想过来混日子的。

周佳乐当初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过来的,他初中就不爱学习,考上技校之后也很迷茫。

宋彪也知道他这种情况,希望通过更严格的训练,让周佳乐感到人生的希望。

他希望许多认为自己没有前途的青少年们,都能够明白人生的路不止一条。他的努力,感染了周佳乐。

宋彪想出了很多乐趣性的课题,比如说,制作七巧板这种小玩意儿,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感受到“制作”的快乐。

上课的时候,他也会强调“工匠”精神,不允许学生有“差不多”的心态,更应该精益求精。

他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一个零件达到75%的程度就已经算合格,但是不能就此止步不前,唯有达到95%以上甚至100%,才能延长机器使用寿命,提高效率。

周佳乐刚进学校,就听说过宋彪的事迹。接触了宋彪后,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他对技工这个职业的尊重和认真,自己也慢慢发生了转变。

现在,周佳乐从一开始的毫无兴趣、想混日子,到现在热爱技工,努力投考技师,这种转变不可谓不大。

周佳乐说,他希望自己能获得去德国深造的机会。“我想要好好学技术,也成为这个领域有用的人。”

对宋彪而言,他看到学生们认真对待这个事业,是十分高兴的事情。但是他曾经的老师,现在的同事前辈,却表示,他现在做的这些,远远不够。

明白身为老师有所不足,努力学习理论和技术

作为学生,只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就可以了。而毕业之后,自己的发展如何,也就是靠自己所学的知识。

但是老师则不一样,他们在学校里不仅仅是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就足够的,他们需要全面发展,才能够更全面地去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

杭明峰指出,宋彪在转变心态后,除了动手能力外,更要增强自己在理论方面的知识。宋彪明白自己确实是文化水平不足。

为了成为更好的老师,宋彪开始了学习文化之路。他在学校的支持下,决心考本科大学江苏理工大学。

在之后,宋彪开始了他的边学边教的道路。这次深造之旅对他而言非常珍贵,但他也要克服社会活动和工作所带来的时间挤压。

每次宋彪都合理安排时间,及时完成教学任务,仅仅四周,便进入了学习状态,顺利跟上了学业内容。

三个月后,他的各方面文化知识都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然而与之相对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

不能因为学习而耽误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宋彪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将原先的线下教学,改成以线上教学为主、线下教学为辅。

与此同时,宋彪也完全不放弃实践操作经验。他曾经去了一个企业的工厂,学习实际操作的时候,还会举一反三、发散思维。

原来,工人们去检查机器装配的震动有没有异常的时候,他们会用一个螺丝刀,将其贴在机器上面,然后用耳朵去听。

这是许多工人的工作经验的小诀窍,不过相对而言,误差度较高。而宋彪因此得到了启发,可以考虑到将机器的震动进行数据化处理。

这样他们就可以使用更加高性能的机器去测量整个机器,用数据去做出计算、统计,判定可能会发生的异常。

他认真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步步提升自己。像宋彪这样的学生,在常州技师学院也越来越多。

弘扬传承“工匠”精神,培养了更多技术人才

宋彪在2018年的时候,就为自己的师弟张维钰进行了指导教练。那时候,张维钰也参加了阿尔伯特·维达尔的比赛。

之后,他担任老师,更是用心栽培张维钰。他有过比赛经验,知道张维钰会在备赛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扰。

为了能够第一时间帮张维钰解决问题,他搬到了张维钰的宿舍跟他一起住,及时帮他调整心态,让他用最佳的状态面对比赛。

张维钰在他和其他老师的共同帮助下,也凭借自己的努力,拿了铜奖。这给宋彪更大的信心去栽培其他学生。

2021年,第46届的阿尔伯特·维达尔奖将在上海展开,而宋彪则成为了比赛的“梦想大使”。他明白这个头衔的意义是什么:

“我是技能的受益者,我要用我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让更多青年投入技能的队伍之中,让他们对技能成才的道路充满信心,用技能成就梦想!”

这对宋彪而言,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他从一个普通的技师,由点及面,不止是张维钰,还有其他学生:

“参加这个比赛,要做到两点。第一是要有过硬的基本功知识,第二是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同时,他还表示,除此之外,还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许多年轻学子很难做到这一点,这也是宋彪担心的一点。

不过,常州一直以来都有技能节等相关的活动,以比赛来刺激学生提升能力、学习新的技能知识。宋彪就是在这些比赛中脱颖而出,才走向成功。

宋彪非常支持国家展开栽培技术人才的行动,在2021年的世界青年技能日,江苏开展了第一届技能嘉年华活动。

在启动仪式上,宋彪作为与会人员,再次倡导了有关于技术报国的中心思想,再次给学习技术的年轻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宋彪的成功,其实也代表着,国家对技术人才越来越重视。尤其是江苏省,是制造业的大省,在扶持技术人才方面,有许多鼓励政策。

不仅针对一些年轻人,也有一些退伍军人,和离职的职工再就业,也会进行技能培训方面的帮助。

这样一来,所有年龄层在面对事业瓶颈,甚至是人生瓶颈的时候,都能够找到新的出路。这也许也是宋彪的事情所象征的意义。

结语:

宋彪从一个籍籍无名的中考落榜生,到世界冠军,成为了中国之光。但他胜不骄,依然踏实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同时,他也不将目光放在个人荣辱上,努力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递给后来的人,成为了一名桃李满天下的人民教师。

而他也一直在进步,不会因为有了稳定的工作,就停止学习。他努力深造、继续进步,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多的能力造福学生。

而宋彪的求学经历,也有着国家和政府的帮助。只有技术人才的队伍不断地壮大,中国的产业结构才会不断优化,才会让更多人,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