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之间的高层次人才流动,素来备受关注。兰州大学和东北几所高校的高层次人才曾被东部高校抢挖,极大影响了这些高校的发展和高教的均衡发展,引起极大反响,东部某几所高校也被称讽为“挖掘机”。这种情况早已过去,现在的高层次人才流动大体归于平静,鲜有高层次人才流动而引起舆论关注的事情发生。
不过,这几天南京大学的一个举动还是引起了极大反响,原来南京大学一次性从武汉大学挖走了一个“首席专家团队”!有的被称为“成建制挖人”。这在学术圈引发广泛关注,在学界引起热烈讨论。一般是挖走一个人,哪有挖走一个团队的?到底怎么回事,可以先看一看具体情况,不能凭空猜测。#南京大学#
(一)南京大学一次性挖走武汉大学5个高层次人才!
南京大学人力资源处发布的2021年第31批公开招聘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名单显示,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一次性招聘高层次人才7人,依托院系是信息管理学院。有人发现,其中的5人来自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有人比较吃惊,如此挖人,从来没有见过。
李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018)首席专家,武汉大学二级教授,社会科学学部分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武汉研究基地主任,武汉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首席专家。他还兼任全国高校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指委秘书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科情报学会常务理事。
夏义堃——现任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国内核心期刊及以上级别论文50余篇,包括《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论文7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毛进——1988年3月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2015年-2017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iSchool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信息组织、文本挖掘、大数据分析、科学学与科技情报挖掘。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和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项。
董克——1986年10月生,副教授。2004-2008年就读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08-2011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管理学院,2011-2014年就读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情报学博士专业,2014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并继续在武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
李白杨——1991年生,2014年7月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获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2017年7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获图书馆学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博士后。
(二)武汉大学出走一个完整的“首席专家团队”?
如果将上述五人情况进行一下分析,就会发现完全是一个“首席专家团队”。
从层次结构看,既有首席专家,也有知名教授,还有副教授、博士后等年轻后俊,呈现出高低配置。
从来自机构看,李纲属于信息管理科学系,夏义堃、毛进属于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董克属于大数据安全与保密系。显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
同属于创新研究群体。李纲、夏义堃、毛进又同时属于信息资源中心。李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信息资源管理”项目首席专家,获批670万元的资助经费。显然,这三人属于这个项目团队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主要是支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共同围绕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合作开展创新研究,培养和造就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群体。国家创新群体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反映了研究团队在研究领域的整体实力。
由此可知,南京大学从武汉大学挖走的确实是一个“首席专家团队”,等于完整地将武汉大学信息资源中心的这个团队搬到了南京大学“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由此看来,武汉大学确实损失惨重,一些人猜测内部出现了什么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首席专家团队”出走,教学科研工作“损失惨重”?
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实力都是顶级水平。第四轮学科评估是仅有的两个A+单位,又双双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一流学科”还有中国人民大学)。
现在,武汉大学此学科的“首席专家团队”被挖走了,武汉大学的损失到底有多大?应该说,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但影响还是不小吧。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现有教授43人、副教授30人,讲师6人。5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全部有博士学位,90%以上的教师有海外访学经历。在其中,有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性学术组织主要负责人3人。
从被南京大学挖走的5人情况看,李纲是“首席专家”,是全国高校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指委秘书长,确实有些损失,但2名教授出走(李纲、夏义堃),也只占43名教授的4.5%,影响极其有限。武汉大学人才济济,这点损失算不了什么。但毕竟是“首席专家”出走,在武汉大学引起震动是难免的,所以当事人急忙出来“灭火”。
在出走的五人当中,有一人表示,“完全是正常人才流动”,主要是“出于学科发展考虑”,“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不需要做过度的解读和猜测”。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有人也表示,学院里“对五位同事转投其他院校表示惋惜”,但“并不会对学院教学科研工作产生‘损失惨重’的影响”,而且也有新同事加盟。双方都是一副淡定的样子。
(四)南京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
一般来说,既然都是顶级水平的高校,又同是A+学科,在哪里工作都是一样的,更何况身兼国家级“信息资源管理”项目首席专家、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武汉研究基地主任、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首席专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等众多职务。应该知道,一旦出走,这些头衔自然随之消失,所以说是出于“学科发展考虑”,肯定有太多的人难以理解,应该说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的信息管理学科处于白手起家的阶段。
高层次人才流动是不是正常,只有双方单位和学界内行人士才能下结论,在此不便分析。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苏州在某些方面强于武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啊。也无须否认,东部的收入高于中部。从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看,江苏是43390元,湖北是27881元,江苏是湖北的156%,这个差距还是不小的。2020年,武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62元,苏州则是62582元,苏州是武汉的124%。人均相差如此之多,高收入人群相差应该更大。
从南京大学制定有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具体规定是这样的:
学科领军人才“登峰人才支持计划”A层次——年薪65万起(是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倍),科研启动经费自然科学类300万起、人文科学类100万起;可以优惠价格购南大和园住房一套(完整产权、配套双学区:金陵小学、金陵中学仙林分校);提供优厚住房补贴。
优秀青年人才“登峰人才支持计划”B层次 ——年薪35万起(是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倍),符合相关条件者年薪40万起;科研启动经费自然科学类100万起,人文科学类30万起;可以优惠价格购南大和园(完整产权,配套双学区:金陵小学、金陵中学仙林分校)或南大雍园住房一套(完整产权,按学校规定解决子女入读金陵小学、金陵中学仙林分校);提供优厚住房补贴。
网友们,今天就提供这些资料,不知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发表见解并留言讨论,供阅读者欣赏。谢谢阅读与关注。
(本文为原创,小编“小编”首发和唯一发布;本号未在其它网站设立相同账号或其它账号;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10年间化学学科实力交替:南京大学陡降两级,清华大学连上两级!
“教学指委”知道吗?主任委员单位堪称专业方面最高权威高校?
看30年前首个高校排行榜,南大、武大、厦大、中大让人肃然起敬!
中国高被引学者2年翻1番,已达4023位:武大南大增幅位居前五!
武汉大学排名为何高?比一比数据、看一看事实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