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 > 教育资讯

走新又走心!扬大学子为老师亲手烹制冬季“科技粥”

通讯员钱淑佳王飞腾扬州发布记者乔云文/图

“暖暖的,很贴心!”“粥盒好好看,好吃又好看!”“太暖心了,感谢同学们!”……近日,扬州大学农学院的很多老师们都在朋友圈晒出了一份自己收到的特殊“外卖”——一份走新又走心的热粥。

该院魏海燕老师在朋友圈里表示“这是一碗融入艺术、科技与爱心的粥,心里暖暖的。”“学生们真的很用心,粥盒上还有手绘的稻穗,在冬天喝到这么暖心的粥,平时觉得白粥味道淡淡的,今天的粥却格外的甜!”魏老师笑着说道。

记者了解到,这一份份特殊的白粥,是由该校农学院的本科生们亲手熬煮而成,它的原料取材于本院学生们自种、自管、自收的水稻,经过清理、砻谷、碾米、淘洗、熬煮等环节,才从田地里端到了餐桌上。

“这些稻米的品种是南粳5055,是我们今年刚刚收获所得,采取的是绿色高效种植管理方式,产量高且品质好,有这个机会给大家品尝分享也让我们感到满足。”该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周翌城介绍。

这碗融入了温情与科技的白粥被制作的同学们称作为“科技粥”。提到将科研实践成果进行加工和分享的初衷,该院农学2104班的王栋杰对记者说:“今年在导师和研究生学长们的指导和带领下,我和其他几位大一同学第一次走进农学试验田,第一次接触到现代农业科技理念,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满足和幸福,所以希望和其他老师同学进行分享,将幸福传播。”王栋杰介绍自己近期也在科研导师和研究生学长们的指导下接触了作物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方向的科创项目。

据介绍,扬州大学农学院自今年起启动四年一贯全程导师制,为217名本科新生分别配备了一名专属导师,通过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实践实训、创新创业等提供全程化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坚定专业信心、培育三农情怀、增强综合素质。

“水稻成熟,要经历生根发芽、拔节孕穗、田间管理等过程,青年学生的成长也是如此。这份走新又走心的科技粥,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导师之间的距离,更让学生和老师们一起体会到了农业科研的生活情怀。我们也希望四年一贯全程导师制可以真正帮助到这些农学的新青年们,在科研中思考农业的未来发展,在实践中感悟农业的大有可为。”扬州大学农学院团委书记周立云说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