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 > 教育资讯

南京虎爸逼5岁幼子学高数? 家庭教育不能这么“虎”!

“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着长大的童年。”——罗大佑《童年》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着不一样的精彩。你的童年是不是也在盼望着长大呢?不过,南京一对小兄妹或许不会很想长大,因为他们的爸爸实在太“虎”了。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位博士虎爸给7岁儿子和5岁女儿学习文言文和高等数学,孩子一直学不会就开始殴打孩子、辱骂孩子。最终,孩子妈妈无奈之下向法院申请了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裁定博士虎爸三个月内不得再打骂孩子。

现代社会,成年人普遍焦虑,从“容貌焦虑”“年龄焦虑”“身材焦虑”,到如今5岁孩子学高数、背文言文,“知识焦虑”“学习焦虑”等成长型焦虑已初见端倪。但是,父母焦虑了,在家庭教育中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家庭教育中,遵循规律才是最踏实的路径

当博士或许不容易,可当虎爸博士的孩子是真的不容易。在博士爸爸眼里,高数和文言文可能只是简单的基础学习,但是,对于幼龄的儿童而言,无异于天书。期盼子女成才是每个父母的美好愿望,但是将这样的愿望不加思量、不计后果地转嫁给孩子,实在不是为人父母应该有的风度和温度。超前教育不仅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更会让孩子出现性格问题。

万物有理,四时有序,儿童的成长一定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切勿拔苗助长、害娃害己。

家庭教育中,要认识到你与你的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纪伯伦:“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因为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教育就是让他们成为不同的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应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更应该像尊重自己一样去尊重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尊重孩子成长的意愿和可能,才能为他们的生命和未来注入更强大的成长力量。

家庭教育中,要学会做一个成长型父母。

博士毕业有博士证书,各行业也需持行上岗,但父母这个涵盖最广大人群的职业,却无须持有任何“上岗证书”。但事实上,父母个人的人生经验,并不是家庭教育能够无往而不利的通行证。学习和成长不只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更是整个家庭的事情。所以,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和孩子一同成长。

成长,于孩子而言,是自我人生的开疆拓土;

成长,于父母而言,是教育理念的持续升级。

为人父母,必须要尊重并相信孩子拥有无数的可能,这让我们在家庭教育中,更能够沉下心来去观察、反省、学习,不断刷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而去契合孩子的成长路径,真正走向“因材施教”。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童年是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时期,美好的童年赋予孩子积极的思维和坚强的信念,让他们能够勇敢面对人生的荆棘坎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孩子成长最深远的人,更应该着力于为孩子提供幸福的童年体验,为他们的终生成长描上幸福的底色。

爱孩子,爱他们的每一面,去成全他们的每一面。

纪伯伦的《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送给焦虑中的爸爸妈妈们,与君共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