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图书馆近日公布了本校学生图书馆使用排行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仵同学成为了双冠王,全年入馆1058次名列入馆次数第一,全年在馆时长2554.4小时名列第一,平均每天仵同学要泡在图书馆7小时,这让他迅速登上热搜。(图片和信息来源:光明网)
仵同学是不是刷数据呢?其实不是,他是真勤奋。他每天早上6点前就第一个起床,然后冲到图书馆排队,排队的时候,他背英语单词,背到7点45,打卡进图书馆。然后,抢一楼报刊阅览室后门拐角的位置,避免等电梯浪费时间。然后,他就泡在图书馆学习,一直学习到晚上12点闭馆。他的目标是,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研究生。
不过,图书馆没有公开借阅图书的数量,估计仵同学借阅的图书并不多,这也是国内很多大学的尴尬之处,图书馆沦为自习室,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功能。
我读的大学排名比江苏大学高一截,即便如此,大学里的图书馆的书籍也是处于不够用的状态。就我个人的就读体验而言,大学里面的图书馆确实很大,书也确实很多,但是图书馆的书永远跟不上时代。
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很难通过图书馆里的书籍解决。所以,大一兴冲冲地跑图书馆几次,找不到合适的书籍以后,查阅资料的阵地就转战网络了。
读大学期间,我练就了很强的资料收集能力,攒了很多自己专业的书籍,国内国际的都有,至今毕业很多年了,我大学里关系好的老师还会到我这里找专业书籍。特别是每年毕业论文季,我老师都会帮我的学弟学妹们找书,给我一长串书单。
我觉得,国内大学图书馆借阅量尴尬,沦为自习室的原因主要有:
① 学术出版管控太严格,导致出版价格很贵。出版社要求教授、讲师们自费出书,出一本教材或者学术专著要将近10万的成本,对收入不好的大学老师们而言非常不友好。
② 海外先进教材,正规引进流程过长,正式上架就过时。导致同学们不得不通过其他渠道购买海外电子版。国外的电子版教材,一本上千人民币,其实也是同学和教师们不小的经济负担。
③ 图书馆旧书很多,大量使用面积都放旧书了,但是更有效率的电子化的教材没有成体系地提供。打印资料还有限制,电子化的质量也差,很多电子专著扫描件都是倾斜的、模糊的,学生要复制文字,还要花钱找人做识别,效率低,成本高,不方便。结果是,同学们写论文引用的书籍都是自己学校图书馆没有的。
很希望未来国内大学的图书馆这方面能够改进,未来上热搜的如果是借阅数量榜,那么图书馆的使用价值就发挥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