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 > 教育资讯

南京13岁“裸跑弟”读博, 10年他经历了什么?

你还记得自己13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吗?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那一年,他们应该在上初二。

大学,对他们而言,还是一个有些遥远的地方。

然而,前段时间,我却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

一个叫何宜德的13岁男孩,正在菲律宾圣保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乍一听这个名字,或许会觉得很陌生。

但实际上,他还有个更为大众所熟知的称号:裸跑弟。

2012年2月,一段视频在网上火了。

视频中,一名男孩赤裸全身,只穿一件黄色短裤,在雪地上跑步。

看得出当时外面很冷,大雪覆盖了地面,而男孩脸上也被寒风吹得红扑扑的。

很快,视频中小男孩的身份被曝光了。

他叫何宜德,乳名多多 ,2008年2月出生,江苏南京人,刚刚满4岁。

视频中那个不断催促他跑步的人,就是他的爸爸何烈胜。

这段视频就是父亲拍摄并发布到网上的。

4岁,零下13℃,户外,裸跑,爸爸逼迫……

这段视频拥有所有爆红的关键词,迅速引来网民关注,短短几天爆红网络,点赞数达到26万之多。

伴随视频的火爆,何宜德也火了,“裸跑弟”成为网友对他的昵称。

一起火爆的,还有何宜德父亲何烈胜,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的“鹰爸”。

其实对雪地裸跑一事,网友褒贬不一。

有的为何宜德点赞,说“裸跑弟弟真可爱,小孩子真的很厉害”

有的认为何烈胜太偏激,“父母应让一起裸跑”

更多的人质疑,这只是何烈胜的刻意炒作

但是,看过如下的简历,相信你会重新认识这对父子。

当时,12岁的他正在参加江苏卫视的一档答题闯关类节目《一站到底》,并在节目中晒出了自己的个人简历。

从这份简历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叫“世界的参差”!

没错,这份简历的拥有者就是何宜德,如假包换。

8岁那年,“裸跑弟”考入南京大学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信心满满地表示:

“其实小学英语考试比这个还要难。”

“我初一、初二、初三的课程都是自学的,所以说还是有一点自学基础。”

13岁那年,他又修完了西班牙武康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的12门课程。

并在同一年,成为菲律宾圣保罗大学年龄最小的在读博士生。

小小年纪,上天入地,走南闯北,俯瞰过北京野生动物园,也领略过西北大漠的风光。

又从南京到西班牙,再到菲律宾,一路从专科读到博士。

别人要耗费31年才能完成的事情,他13岁就完成了。

何止是“别人家孩子”,简直称得上是“神仙般”的孩子了。

“裸跑弟”的飞驰人生,令无数人羡慕不已。

而他的爸爸何烈胜也因此而出名,被人称为“鹰爸”。

成名后,“鹰爸”先后出版了《鹰爸教育》、《我是鹰爸》等书籍,开设了“鹰爸公学”,并大肆宣扬自己的教育方式。

他推出了“纠偏班”、“军事体育训练班”、“超强大脑学习力班”等等。

其中,不少课程的价格高到离谱。

为期6天的训练营,收费却高达4980元。

我不知道认同“鹰爸”教育理念的人,会不会真的将孩子送去他的培训班。

但很显然,很多父母只看到了他展示出的光鲜,却忽略了强光之下还有阴影。

事实上,“裸跑弟”虽然聪慧,但还远到不了神童、天才的地步。

他5岁开飞机。

可根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内地飞行驾驶执照的报考条件,需年满17周岁。

而“裸跑弟”开的飞机,其实是在通用航空机场的飞行俱乐部里,在教练的陪同下,体验飞行而已。

他8岁考取南京大学。

但实际上,“裸跑弟”参加的不是高考,而是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自考。

不限年龄、不限学历、不限背景。

他报考的销售管理(专科)专业一共考三门课。

最终,“裸跑弟”以市场营销学73分、管理学原理63分和消费心理学50分的成绩,通过了其中两门。

为了速成,“鹰爸”花两个月给儿子上完了初中课程,又用一个月突击了高中课程。

在这个的过程中,“鹰爸”只教“有用的”:

“物理、数学、化学、生物,你是这辈子也用不上。”

“地理学习只需要搞明白‘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每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了解点就行了。”

“英语也不需要,现在已经有了翻译器,直接能同声传译。”

可刨除了数学、英语、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后,“裸跑弟”真正学到的又还剩下什么呢?

曾给他上过课的老师说,“裸跑弟”的语文基础不好。

很多基础的概念都搞不清楚,只能靠死记硬背。

相信看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明白了:

“神”的,其实不是“裸跑弟”。

而是站在他背后的父亲,他才是“天才”、“神童”的真相。

是父亲剥夺了儿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通过自考等“弯道超车”的方式,强行把孩子逼到“天才”的路上。

可这种成功,究竟是“弯道超车”还是误入歧途?

生活中,很多父母虽然不像“鹰爸”那样极端。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心里都住着一个“裸跑弟”。

之前,云南一名小学生凭借“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拿到国家级大奖的新闻,刷屏了网络。

根据官方公布的日记,男孩于2018年的某一天对肿瘤产生了兴趣。

随后,他连着两天上网查资料。

到了第四天,老师教给他了一个名词,基因。

然而,第八天的时候,他就已经能熟练掌握基因的表达技术——一个普通本科四年都未必能完成的项目。

而男孩参赛的研究项目,更是被专业人士评估为“已经达到医学或生命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准”。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男孩的研究项目是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进行的。

而该所正好是男孩父亲陈勇彬的工作单位,并且男孩获奖项目与父亲平时的研究范畴高度吻合。

或许,在这位偷偷为儿子的人生开了加速器的父亲眼中:

快速和非凡是好的,缓慢和平凡则是糟糕的。

然而,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尔》里写道的: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一个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

还记得那个9岁参加高考的“天才少女”张易文吗?

面对众人或羡慕或惊讶的目光,她的父亲侃侃而谈。

说女儿从小到大只上过一个月的幼儿园,4岁认识2000多个汉字,如今,已经拿到了高中毕业生同等学力证明。

最后,她的父亲野心勃勃地宣布:

“我计划让她20岁博士毕业,然后搞科研,进入上流社会。”

然而,那一次,张易文却以172分的成绩惨淡落榜。

一年后,父亲又一次将她送入了考场,只是这一次,10岁的她参加的是商丘工学院的单招考试。

最终,张易文以352分的成绩,考上了该校的三年制大专。

可如今,大专毕业的她却没有单位可去。

只能回到家中的私塾当助教,每天帮母亲批改作业。

这时候,她开始频频和父母发生争吵。

在她看来,正是父母不负责任地将她带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耽误了她。

看了 “神童”、“天才”的悲剧,忍不住一声叹息:

对大多数父母而言,这世上有一种难,在于接受孩子的平凡。

现在的父母总是无比焦虑,看到别人家孩子展现出一点天分,就急得抓耳挠腮,卯足了劲要赢在起跑线,渴望让自己的孩子也成为传奇。

却忘了,一个弱小的身体,根本承受不了被催熟的风险。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被实验的是一对双胞胎孩子,出生只有几分钟差距的哥哥和弟弟。

研究人员先让哥哥进行每天十分钟的爬楼梯训练,弟弟则不进行任何训练。

6个星期后,哥哥爬楼梯只需要26秒,而弟弟却需要45秒。

从第7周开始,开始对弟弟进行为期两周的爬梯训练。

比赛前,哥哥前后加起来共练了8周,弟弟一共只练了2周。

但意外的是,最终弟弟赢得了比赛,他只用了10秒就爬上了楼梯。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

对孩子的培训,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要在恰当的时间,做适合的事情。

对普通父母而言,最应该做的,是有定力让孩子慢慢来。

毕竟,教育本就是三分教,七分等。

撒下一颗种子后,我们只需要按时浇水、施肥、松土。

其余的,交给时间就够了。

如果过于心急,一次次扒开土壤看看种子发芽没有,一遍遍将幼苗拔起看看它怎么长得这么慢,不仅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让它枯萎死去。

对待孩子也是一样。

让他一步步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接受系统而正规的义务教育。

和同龄人一起竞争、成长,他才有机会在循序渐进中变得更好。

别忘了,大多数孩子的人生,注定是平凡的。

而为人父母,我们需要的,不光是鼓励孩子追求卓越的韧劲,很多时候,更是接受平凡的智慧和勇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