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 > 教育资讯

最新办学成绩曝光! 南京这所超级中学, 太强了!

近日,南师附中以投票形式发布了其2021年的办学成果,在家长圈刷屏。这所南京首屈一指,省内声名远扬的牛校令多少家长心心念念,多少学生可望不可即。

具体成果如何,我们逐一来看——

01

先说竞赛,这是附中的“荣光”,学校竞赛氛围很浓。

虽然这两年竞赛政策收缩,自主招生变“强基”,但在附中“不搞竞赛的大佬不是好大佬”,很多孩子还是会为了省一、国一的目标全力冲击。

在这场竞赛的马拉松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各有各的赛道,牛娃云集,硕果累累。

2021年,据不完全统计,南师附中在数、理、化、生、信息五大学科竞赛中已获得6金7银2铜的好成绩,4人入选国家集训队,15人进入省队,58人获国一,223人获省一。

附中一些“头部”的理科巨佬,都是竞赛巨佬。因为不搞竞赛,在数学、物理的“高段位”学习上,普遍会有些瓶颈。而这些竞赛苗子,高中一进校学校就会选拔,不少出自那些中考前提前签约的“科技特长生”。

附中老师当教练一路悉心培养,有的孩子本身已有很好的基础。家里有条件的,还会在校外找教练集训,所以,相对容易出成绩。

当然,最后能出来的,相较参与的来说,毕竟数量有限,更多孩子是陪跑的,但多少学一点,在高二、高三的数理学习上更有优势,强基、综评都能沾点光。

而且,高考本来就具选拔性质,多少有些“超纲题”。

比如,2021年新高考,物理卷出现了竞赛题,对于附中、金中这种本来就有竞赛氛围的学校相对有利,更容易出成绩。

02

谈起高考,在南京一直有“出国看南外,高考看附中”之说,所以中考后,南外初中部有些不打算出国的学霸也换了赛道,走进附中体系冲高考。

2021年新高考,据不完全统计,南京附中共有1349人次通过高校综合评价资格初审,有403人报考36所高校的强基计划,其中有258人报考C7高校的强基计划。

在已有7位同学2020年被中国科技大学创新班提前录取,2位同学被清华、北大保送的情况下,共620人参加高考,理科最高分676分。全省理科前100名12人,文科前100名8人,全省2000名左右分数线以上约200人。2022届(高二)有8位同学被中国科技大学创新班录取。

除了高考外,附中出路也是多元化,IB项目部就为家长津津乐道,心向往之。

2021届IB项目部毕业生报考全文凭通过率100%,多人次被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多伦多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高校录取。

此外,附中普高及IB 项目部学子20余人在美国数学竞赛AMC中入围AIME决赛,其中5位同学取得全球前5%的好成绩;30位同学在欧几里得竞赛中取得全球前25%的好成绩。

还有少航班,也是“附中特色”,据统计,第4届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符合空军飞行员定选合格条件且综合成绩达一本线21人,最终达成45%的升学指标,超额完成空军下达的培养任务。

03

只不过,无论IB还是少航,要迈进附中,门槛都不低。这也是附中为什么这么牛的重要原因,即严把“进口关”——生源好。

如果说南外是在初中段掐尖,南师附中则静静候在高中段。

每年中考,附中都是稳坐头把交椅,锁定南京市五万多考生中的前八九百名,任你初中是X外、汇文、鼓实……只要不打算出国,最优秀的娃都得到我附中来。

这两年,中考结束后,附中隔空给小学发了不少喜报,刷了一波存在感。有人说就是跟南外叫板,抢夺生源,告诉孩子们上附中也是为母校争光,“将来上附中”的理念从娃娃培养起。

附中有不同班型——国科大班、菁英班、科创班、严济慈班、少航班……最牛的是“国科大班”,昵称“果壳班”。

如果把南师附中比作珠峰大本营,那这个班的孩子,就是最接近珠峰顶峰的人。而高考、强基、综评,也是他们扛起大旗,冲在最前面。

据带过班的老师介绍说,国科大班平常普通班该上的课,照常上。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特别强,简单的知识2倍速教学,增加了更多课外拓展内容。课程“理科味儿”比较浓,授课老师都是学校最顶尖的,追求充分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烧脑又有趣”的课堂效果。

因为老师厉害有想法,学生也“吃得下”。所以,期中、期末考试,有的学科年级组试卷“太简单”,国科大班的试卷会单印。完全看备课组的想法,很多老师把这个班的教学作为课题来研究。

附中出过无数学神,俞然枫、严彬玮、王之铭、谈清扬……个个都是牛人,如雷贯耳。因为学校的学霸浓度太高,很多别人眼中的“天才”,就真实存在身边,校园里随处走过的娃,都是家长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04

与那些县中血液慢慢渗进基因的学校不同,附中还是有些“坚守”的,并不想批量化生产整齐划一的“学霸”,比较注重“素鸡”(素质教育)。

一直倡导提升成绩不靠加课,而是做好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得高效,过得精彩。

学校的活动很多,合唱节、科技文化节……需要学生们全面发展,处处开花。秉承着”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还有些让学生锻炼意志、增强体质的活动,比如军训,有的学校走过场,附中真是让娃们六点起来跑步、扫厕所,还有著名的11公里走、31公里走……

历时9个多小时的31公里走,穿越半个南京城,成为街上的一道风景,也成为附中人的集体记忆。

在如今内卷严重的形势下,尽管有家长有意无意地宣扬29中的“荤鸡”(应试教育)模式,附中这两年也没太加码。

也不用担心学生放飞自我,因为考进来的都是原来学校的佼佼者,要脱颖而出,全靠“自鸡”。有句话叫“学霸永远往上比,学渣永远往下比”,学霸圈在一起,自然遇强则强,更加斗志昂扬。

附中的老师也相对沉稳低调,看起来有点老派,但骨子里推崇个性和自由,教学水平是真的高。

学校对老师的从日常着装到课堂教学都有规范。朋友在附中任教,平时周末见到她,很少奇装异服,说话严谨周到,常常以“我们学校”打头,满满的认同感。

05

这种认同还来自于往届校友,前阵子才看到朋友发的一条朋友圈,下面点赞无数,引发无数附中人的共鸣——

听附中家长说,学校有一句话,“让优秀者更优秀,平凡者不平凡”,看上去很理想主义,却是理想照进现实。

在学霸大省江苏,分数才是硬道理的当下,附中显得“骨骼清奇”,没走县中路线,不培养读书机器,但就成果而言,不输头部县中,还让学生有了更精彩的三年。

其实说到底是因为有底气有实力,才能够让学生更随心地尝试更多东西,对附中学子来说,优秀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百年附中培养了袁隆平、严济慈等无数蜚声海外,成果卓著的名人,也有无数新星正冉冉升起。

察哈尔路37号,未名湖是大家共同的记忆,也是现在无数南京孩子心驰神往,为之奋斗的地方,但接近1.5%的录取率,要迈进去并不容易……

加油吧!少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