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 > 教育资讯

疫情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江苏省政协委员建议取消“985”“211”学历限制, 扩大“名校优生”选拔范围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王红茹)2020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众多行业人员招聘需求缩减,部分用人单位生产经营艰难,人才招聘活动中断受阻,高校毕业生忧虑情绪加重。

江苏省2022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预计66万人(全国约1076万人),约占全国高校毕业生的6.13%,位居全国前列。在疫情常态化、毕业生和岗位需求结构性矛盾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江苏省2022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严峻,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对此,在刚刚闭幕的江苏省政协会议上,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理工大学教授沈家聪提交了《关于促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建议》,提出必须以超常的思维方式,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有力的举措,高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首先是多向拓宽就业渠道。

一是扩大“名校优生”选拔范围。现有的“名校优生”人才选拔政策与教育部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相关要求精神相悖,要取消对于“985”“211”的学历限制,客观评价学生素质和能力,吸引更多学生报名。

二是改革完善苏北发展急需人才引进计划。苏北各地市人社部门牵头,在省内各高校建立“人才工作站”,做好地方政策宣传,加强地方名优企业与学校的产学研合作,强化人才培养实践环节,推动高校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引导毕业生赴苏北就业。

三是增设“三扶一支”大学生村官”及城乡社区等管理服务岗计划。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聘一批“三扶一支”“大学生村官”及城乡社区管理人员,适当放宽招聘条件,扩大选聘范围。同时,增设聘用制岗位,享受同类岗位的同等待遇,但不纳入单位编制。

其次是创新就业服务方式。

一是大力推行互联网+招聘模式。充分利用江苏人才信息港等平台开展“云求职”“云招聘”“云面试”等,实现“云就业”一揽子服务。

二是强化毕业生就业援助服务。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衔接,持续提供就业服务。对贫困、低收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及时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和重点帮扶,并跟踪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优化创新供需对接方式。进一步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与省内各市人才服务中心的毕业生供需信息互通;依靠大数据分析,精准预判人才需求发展去向,引导招生、教育教学改革、解决人才适销对路问题。

第三是灵活优化就业手续。

一是优化就业手续办理流程。通过信函、传真、网络等方式与毕业生签署就业协议书,推广使用三方就业协议在线办理,为毕业生提供在线就业协议审批、盖章、自行打印等服务。通过省政务服务网受理档案托管、就业报到证申办业务。

二是适当延长择业就业时间。延迟就业或其他原因未办理户口档案等迁移手续的,学校应延长户口档案、党团员组织关系的存留时间,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再及时办理就业手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的,可以先办理入职手续,在相关部门做好备案,待条件允许再办理户口档案迁移、社会保险缴纳等。

三是推进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跨区域流转网上办理。通过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网上档案流转、远程阅档、就业接收函打印等功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